索静辉
目的:探讨宫腔镜应用在疑难复杂宫内节育器取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宫腔镜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疑难复杂宫内节育器66例患者,通过宫腔镜成功取出节育器患者61例,取出率达到92.42%;剩余5例患者改用其余取出方式,全部成功取出.结论:对于疑难复杂宫内节育器,应用宫腔镜取出节育器,有非常明显的临床价值,能够正确定位宫内节育器,其具有可靠安全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于桂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具有副作用少,用药次数少,药效高的临床优势,有助于牙周病症的改善.
作者:马学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肺结核,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体质下降、流动人口增多,肺结核病人治疗不合理,再加上多发耐药结核菌的感染,全球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态势,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工作质量,所以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在产科输血护理工作中引入心理护理方法,以提高产科输血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8-12月收治收治需输血孕产妇3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妇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两组输血后第2天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好于对照组10%。讨论:心理护理在产科输血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吕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以及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随机取我院收治的36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三组,第一组佩戴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第二组佩戴麻花丝保持器,第三组佩戴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分别在一周之后、一个月之后以及三个月之后对这些患者的牙周指数进行测量,记录患者佩戴体验.结果:三个月后,第一组牙周指数变化、舒适度及易接受程度小,第二组牙周指数、PLI、CI 变化大,易清洁程度小,第三组 CI 变化、脱落次数小,舒适度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保持器(麻花丝保持器和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同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相比较可以对患者的牙周指数产生更大的影响,其中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的效果为明显,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有着舒适相对有效易清洁的佩戴体验.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中转开腹,且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对于需要中转开腹的患者,临床上应仔细分析原因,并配以针对性、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人群颈型颈椎病的 X 线平片特点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以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327人40岁以下颈椎 X 线表现有异常的患者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 X 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 X 线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267人(占81.5℅),经临床证实为颈型颈椎病.结论:颈椎曲度异常是颈型颈椎病的主要 X 线征象特点,正确认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及早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及纠正不良体位与姿势及生活习惯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关键.
作者:李德彪;赵丰英;聂立勋;王勇;张青春;班德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药物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50例患者,其中45例患者有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观察组,105例患者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病理方面的不同点,对患者进行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判断研究对象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梗死前心绞痛状况、心电图结果、梗死部位、溶栓治疗结果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效、有效共34例,有效率为7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具有其独有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时应对病理特征明显的患者给与相应的处理与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郝荣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护理中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入住我院的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所接受的护理基础上加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死率、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组别差异显著,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且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伞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3830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通过3830传送鞘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21例,经用3830电极传送鞘将心房电极固定于右心房间隔部,右心室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结果:3830主动固定电极植入成功率高,安全性高。结论:3830主动固定电极的应用是更为生理性起搏的方法之一。
作者:赵永明;刘正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及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并立即进行镜下治疗,.按不同病因、病变部位,使用局部喷药、注射药物,热凝、套扎等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结果: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检查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60.5%,急性胃粘膜病变23.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息肉肿瘤等其他病变13.1%,胃镜检查发现出血原因者97.2%,并立即止血,内镜下喷洒108例、高频电凝98例、套扎6例,止血后予以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24h 内活动性出血均停止.结论: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及时,定位准确,止血迅速,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快速有效的特点.
作者:高淑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情况相似,在饮食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有较大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血糖恢复的情况好,临床意义积极.
作者:艾铭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早期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结果。方法:通过入户调查、居民健康体检及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慢性病筛查,并给予社区早期干预。结果:通过社区早期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结论:社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居民个人和社会医疗费用,促进社区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裴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讨论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50例.分别应用常规药物与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74%(P<0.05).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患者心功能及 B 型利钠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慢基础心律,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其各类不适症状.可在早期抑制心梗后左室重塑作用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较高.
作者:于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外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30例,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程指标和手术并发症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术程指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分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腹腔手术并发症指标(胆心反射发生率、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术后肠粘黏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肠损伤发生率)等均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胡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专科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新生儿抚触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二者间数据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桑李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后,止血成功患者39例,成功率为86.67%(39/45);病情恶化患者6例,占13.33%(6/45).在病情恶化的患者中,包括2例肺性脑病、1例出血性休克、1例肺内感染、2例机体酸碱失衡,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结论:为进一步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应当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从而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李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对55例确认为特发性癫痫患者与30名正常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对照调查分析,发现特发性癫痫患者存在显著的心理障碍。提示在积极控制该疾病发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其心理的护理。
作者:唐冬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性.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诊治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其中将60例出现偏头痛的患者作为甲组,将40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乙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比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而言,不但具备了同癫痫患者类似的临床特征,另外还具有偏头痛的特点,疾病情况非常繁杂,所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必须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状,从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孙洪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