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敏;凌丽萍;黑小杰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等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月经后期”“经量过少”“闭经”“不孕”等疾病的某些证型。笔者总结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从肝脾肾辩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之经验。
作者:高璐璐;丁易钤;卢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性.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诊治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其中将60例出现偏头痛的患者作为甲组,将40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乙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比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而言,不但具备了同癫痫患者类似的临床特征,另外还具有偏头痛的特点,疾病情况非常繁杂,所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必须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状,从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孙洪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治疗的60例患者,对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临床预防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现象发生,其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相比发生并发症患者拔出导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对直肠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应该注意并发症的预防,提高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马绍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男性尿道分泌物采用刘氏染色法进行淋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涂片染色法和分离培养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刘氏染色法淋病奈瑟菌检出率61.5%远远高于细菌培养法4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刘氏染色法以其操作简便快速、检测阳性率高,值得临床开展.
作者:曹立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入院接受救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急救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30d 末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英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非手术治疗的77例患者治愈76例,死亡1例,死亡患者合并颅脑损伤、胰腺损伤、脊椎压缩性骨折,抢救时发生休克、DIC,终抢救无效死亡;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观察及影像学检查可为创伤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大部分患者经充分的腹腔引流、冲洗结合抗感染、抗胰腺液分泌等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孙凤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接受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2013年收治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0例,设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2011年收治应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有2例出现死亡事件,对照组患者发生死亡事件例数为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出现概率和意识恢复例数、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极大程度保障患者术后意识的恢复清醒,且对于患者死亡率降低有重要意义,临床疗效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更令人满意,可作为对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值得重视推广.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重点探索在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中采用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初至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21例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治疗21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较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6.1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5.24%,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8.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中采用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木亚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药物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50例患者,其中45例患者有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观察组,105例患者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病理方面的不同点,对患者进行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判断研究对象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梗死前心绞痛状况、心电图结果、梗死部位、溶栓治疗结果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效、有效共34例,有效率为7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具有其独有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时应对病理特征明显的患者给与相应的处理与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郝荣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0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用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50%,低于对照组10.00%,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玛丽亚·沙吾那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对比.将胃镜确诊的23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以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钛酸镁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束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且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例妊高征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孕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优质的围生期护理、心理咨询和指导等全面化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基础疾病的控制程度和胎儿的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子痫、子痫前期和难产的几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讨论:妊高症严重地危害着产妇的健康,尽早发现妊高征产妇可以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降低子痫的几率.
作者:赵志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证实加巴喷丁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采用药物治疗的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一组研究对象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为观察组;一组研究对象采用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为对照组.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数据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平均视觉模拟评分为(1.3±0.6)分,对照组平均模拟评分为(1.4±0.5)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83.3%的总有效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9.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等优势,证实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可行.
作者:王永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运用询证护理理念,制定儿童传染病预检流程,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找出儿童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寻找诊断鉴别疾病的主要证据,并结合循证护理理念制定分诊预检流程,后对该流程的应用结果进行评价.结果:2014年我院门诊退号率、投诉率明显小于2013年;2014组对工作的总满意度大于2013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护理理念指导下进行儿童传染病预检流程,可以确保医护人员迅速、准确掌握儿童病情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传染病的检出准确率,进而确保后期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徐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在产科输血护理工作中引入心理护理方法,以提高产科输血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8-12月收治收治需输血孕产妇3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妇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两组输血后第2天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好于对照组10%。讨论:心理护理在产科输血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吕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6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对患儿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儿护理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心理状态情况,并结合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儿护理后炎症因子 IL-8、TNF-a 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SAS、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护理后腹痛缓解、皮疹消退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4±1.35)d、(4.06±1.56)d、(7.13±1.79)d.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闻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 GnRH-a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240例进行药物治疗,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亮丙瑞林组,米非司酮组:12.5mg 于月经1-3天口服,每日1次,连服3个月;亮丙瑞林组:1.88mg 皮下注射,每周4次,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取肌瘤组织,测量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米非司酮未复发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后低于亮丙瑞林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亮丙瑞林未复发组转化生长因子β治疗后低于米非司酮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因子,对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医院实行数字化接种门诊的有效方式,将快捷、高效的服务提供给患者。方法:总结我院实施数字化接种门诊的流程,分析与之前模式相比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结果:我院在通知、取号、登记、收费和接种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全程数字化接种,环境更优化、秩序更井然、管理更科学,接种更安全,但应从合理管理门诊流程,科学划分功能区,培训从业人员、增加导医人员等方面进行改进。结论:接种门诊的数字化可以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并提升儿童及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丁美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本病发病急、变化大、病死率高,多伴有难以耐受的剧烈疼痛。我科对61例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采用如下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疼痛缓解快,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姚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银杏达莫静脉点滴配合口服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通用电气公司(GE)生产的LOGIQ3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全国脑卒中筛查中筛选出86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1-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银杏达莫静滴2个疗程(每疗程10天),同时口服辛伐他汀,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随访,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斑块数量减少,对照组斑块数量增加,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总数及每位患者平均斑块数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血塞通、银杏达莫静脉点滴治疗2个疗程,配合口服辛伐他汀联合治疗[1],可减小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
作者:王梅;刘海艳;刘晓郁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