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沙吾那斯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检验中发生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65例,抽取65例正常人的血液10毫升/每人,将每份血液分成两份,每份5毫升,将每人的两份血液随机的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观察组的血液是经过溶血处理的血液;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的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得到溶血后的检测结果中的酸性磷酸酶及血糖的水平显著地降低,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尿酸、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水平较未溶血的标本水平显著地增高,正常血液与溶血的血液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是一种诊断疾病的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对相应的疾病提供血液学理论上的依据,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溶血会使结果严重的偏离实际情况,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做好血液标本的保存工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纳洛酮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缓解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实施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治疗的8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中有4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尿瘘、1例输尿管末端狭窄和1例消化道应急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中有8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尿瘘、2例输尿管末端狭窄和3例消化道应急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手术过程中配合以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系统观察,制订有效的整体护理流程,以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工作中,实行系统化、人性化护理,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全面提高。
作者:胥艳滨;姜泳;黄欣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肠胃功能指标、肠胃功能综合评价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代素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关于预防接种纠纷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方法:对预防接种纠纷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预防接种门诊采取了有效的防范策略,降低了预防接种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行技术操作程序,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成为了降低预防接种纠纷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管玉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男性尿道分泌物采用刘氏染色法进行淋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涂片染色法和分离培养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刘氏染色法淋病奈瑟菌检出率61.5%远远高于细菌培养法4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刘氏染色法以其操作简便快速、检测阳性率高,值得临床开展.
作者:曹立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 GnRH-a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240例进行药物治疗,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亮丙瑞林组,米非司酮组:12.5mg 于月经1-3天口服,每日1次,连服3个月;亮丙瑞林组:1.88mg 皮下注射,每周4次,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取肌瘤组织,测量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米非司酮未复发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后低于亮丙瑞林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亮丙瑞林未复发组转化生长因子β治疗后低于米非司酮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因子,对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构建乙肝免疫复合物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方法并摸索佳试验条件。方法:选择乙肝病毒携带者10人,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 IFN-γ的细胞频数(SFC);探索佳实验条件。结果:该方法用于免疫复合物作为治疗性疫苗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免疫功能检测,佳免疫剂量为10μg 组;初次注射后4周患者的 SFC 开始下降。结论:检测淋巴细胞分泌 IFN-γ的细胞频数(SFC)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方法可以作为乙肝免疫复合物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且证明其有良好的重复性。
作者:张国强;李惠;臧珂;孔丽悦;韩凤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人群颈型颈椎病的 X 线平片特点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以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327人40岁以下颈椎 X 线表现有异常的患者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 X 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 X 线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267人(占81.5℅),经临床证实为颈型颈椎病.结论:颈椎曲度异常是颈型颈椎病的主要 X 线征象特点,正确认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及早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及纠正不良体位与姿势及生活习惯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关键.
作者:李德彪;赵丰英;聂立勋;王勇;张青春;班德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重点探索在口腔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初至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口腔美容修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美容修复,采用烤瓷冠修复方法对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口腔美容修复,对比两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修复效果较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9.41%.观察组的修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14%.观察组的修复效果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达到了14.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4.29%.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口腔美容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有利于提高口腔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作者:李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银杏达莫静脉点滴配合口服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通用电气公司(GE)生产的LOGIQ3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全国脑卒中筛查中筛选出86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1-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银杏达莫静滴2个疗程(每疗程10天),同时口服辛伐他汀,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随访,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斑块数量减少,对照组斑块数量增加,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总数及每位患者平均斑块数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血塞通、银杏达莫静脉点滴治疗2个疗程,配合口服辛伐他汀联合治疗[1],可减小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
作者:王梅;刘海艳;刘晓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肺结核,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体质下降、流动人口增多,肺结核病人治疗不合理,再加上多发耐药结核菌的感染,全球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态势,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工作质量,所以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中转开腹,且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对于需要中转开腹的患者,临床上应仔细分析原因,并配以针对性、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所医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者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50了患者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电脑中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后其智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6个疗程的治疗,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92%,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智力评价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电针治疗小儿脑瘫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电脑中频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智力发育,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臭氧治疗的56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痊愈3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有效率92.85%;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毒副作用.结论临床应用臭氧治疗妇女阴道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晓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4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首方法。
作者:田洪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临床基因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4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检测.结果:149例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B 型3例,C 型133例,13例病毒序列无扩增;114例乙肝患者的相关耐药药物和百分比为拉米夫定(LAM)46.02%、阿德福韦脂(ADV)4.42%、恩替卡韦(ETV)22.12%、替比夫定(LDT)28.31%、替诺福韦脂(TDF)0%.结论乙型肝炎疑似耐药患者其基因型以 C 型为主;耐药位点以 rtL180M、rtA181V/T、rtM204V/I 为主;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药物是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次之.
作者:张宪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概率也相应增加,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还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预防患者跌倒、坠床,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意识,是护理管理中探讨的热点和难点。笔者通过对2013年4月-2014年9月本院17例跌倒、坠床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及时改进预防措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贵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