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娟
目的:本实验方法是通过观测瑞舒伐他汀在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对血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影响,来研究他汀类药物对高血脂患者的降脂作用.方法:将治疗前患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浓度准确记录;给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6周;对前述指标再次进行测量.结果:数据显示,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其体内的 TC 和 LDL 都明显降低,其中 TC 降低幅度为28.41%,TG 降低幅度为37.64%,与此同时,多数患者的 HDL浓度不降反升.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调节脂血的功能,并拥有令人满意的消炎作用且能够对纤溶系统的活性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温宏华;李振飚;徐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120例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诊断产科性出血病因.结果:超声检查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高,为90.91%,其次为胎盘早剥,为83.33%,对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仅为62.50%,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7.50%.结论: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相永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因素,制定相应对策观察其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为观察组,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哺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进行干预护理,减少其干扰因素的发生,对提高其喂养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50眼)视神经挫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25眼).对照组给予激素以及改善循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80mg 日一次静脉滴注,甲钴胺0.5mg 日一次肌肉注射,治疗2周,较重病例治疗4~8周.随访6个月~1年,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和视野、VEP 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视神经挫伤有显著疗效,可促进视功能的恢复,提高视力.
作者:黄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肠胃功能指标、肠胃功能综合评价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代素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男性尿道分泌物采用刘氏染色法进行淋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涂片染色法和分离培养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刘氏染色法淋病奈瑟菌检出率61.5%远远高于细菌培养法4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刘氏染色法以其操作简便快速、检测阳性率高,值得临床开展.
作者:曹立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龙血竭胶囊及螺内酯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加用螺内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复方龙血竭胶囊配合常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超;赵月;赵瑞革;英海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药艾灸方法治疗湿热淤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讨组和对组,各29例.研讨组采用药艾灸方法,对照组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方法.结果:研讨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艾灸方法治疗湿热淤结型盆腔炎能明显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4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首方法。
作者:田洪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探讨关于住院西药房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为防止病人用药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以及用药的安全隐患。将药房准则贯通与所有环节,对于住院药房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以下是笔者详细介绍。
作者:何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以更好的对症治疗。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神经内科收治的有头痛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选患者的头痛原因、临床表现特点与种类差异等等。结果:100例患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与丛集性头痛出现概率高。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头痛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将关注度放在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与丛集性头痛方面,深入了解病因以提升临床诊断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索静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采用心宝丸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达到了8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达到了96%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要优,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房凌海;黄海荣;孙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及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并立即进行镜下治疗,.按不同病因、病变部位,使用局部喷药、注射药物,热凝、套扎等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结果: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检查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60.5%,急性胃粘膜病变23.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息肉肿瘤等其他病变13.1%,胃镜检查发现出血原因者97.2%,并立即止血,内镜下喷洒108例、高频电凝98例、套扎6例,止血后予以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24h 内活动性出血均停止.结论: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及时,定位准确,止血迅速,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快速有效的特点.
作者:高淑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进展性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100例,用超声对入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明显多于非进展组。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进展明显相关。
作者:潘龙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临床基因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4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检测.结果:149例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B 型3例,C 型133例,13例病毒序列无扩增;114例乙肝患者的相关耐药药物和百分比为拉米夫定(LAM)46.02%、阿德福韦脂(ADV)4.42%、恩替卡韦(ETV)22.12%、替比夫定(LDT)28.31%、替诺福韦脂(TDF)0%.结论乙型肝炎疑似耐药患者其基因型以 C 型为主;耐药位点以 rtL180M、rtA181V/T、rtM204V/I 为主;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药物是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次之.
作者:张宪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关于预防接种纠纷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方法:对预防接种纠纷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预防接种门诊采取了有效的防范策略,降低了预防接种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行技术操作程序,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成为了降低预防接种纠纷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管玉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治疗两组患者的过程中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率为97.67%,对照组满意率为90.7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在临床上不仅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应强化临床护理干预.
作者:孙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纳洛酮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缓解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对提高老年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秀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观察观察对比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治疗效果,评估两种药物的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探讨血液透析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抗凝药物.方法:选取8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路动脉压、静脉压变化;两组患者穿刺点平均压迫时间和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平均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两组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血,拥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