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分析超声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相永芬

关键词:妊娠晚期, 产科性出血, 超声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120例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诊断产科性出血病因.结果:超声检查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高,为90.91%,其次为胎盘早剥,为83.33%,对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仅为62.50%,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7.50%.结论: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所医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的患者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全身化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脑卒中抗血栓药物的治疗进展分析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疗脑卒中,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抗血栓药物也不断涌现。我国在脑卒中抗血栓药物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脑卒中抗血栓药物的治疗进展作了如下综述。

    作者: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理念在儿童传染病预检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询证护理理念,制定儿童传染病预检流程,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找出儿童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寻找诊断鉴别疾病的主要证据,并结合循证护理理念制定分诊预检流程,后对该流程的应用结果进行评价.结果:2014年我院门诊退号率、投诉率明显小于2013年;2014组对工作的总满意度大于2013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护理理念指导下进行儿童传染病预检流程,可以确保医护人员迅速、准确掌握儿童病情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传染病的检出准确率,进而确保后期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徐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36例椎管内肿瘤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36例椎管内肿瘤手术前后临床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分析了我院3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通过采取各种积极进行措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思想教育、神经外科特有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危险因素发生。做好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安全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愈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石艳丽;王新新;任利培;王琼琼;赵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用于婴儿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麻醉应用于婴幼儿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78例,依据麻醉方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喉罩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呼气末 CO 2分压及气道峰压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呼气末 CO 2分压及气道峰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气管插管麻醉,喉罩麻醉应用于婴幼儿手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苏醒快、气道损伤低、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付景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体位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手术耐受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体位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手术耐受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全麻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90例,随机选择其中45例为对照组,另45例为实验组;术中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耐受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实验组患者手术耐受力优于对照组.结论:体位护理可提高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手术耐受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杨春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常规口泰液含漱液的口腔护理,研究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口腔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3.95%少于对照组的34.88%,且口腔不良事件发生率11.63%也少于对照组的41.86%,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盐水合用口泰含液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患者口腔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陈丽文;井超;徐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检验中发生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65例,抽取65例正常人的血液10毫升/每人,将每份血液分成两份,每份5毫升,将每人的两份血液随机的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观察组的血液是经过溶血处理的血液;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的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得到溶血后的检测结果中的酸性磷酸酶及血糖的水平显著地降低,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尿酸、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水平较未溶血的标本水平显著地增高,正常血液与溶血的血液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是一种诊断疾病的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对相应的疾病提供血液学理论上的依据,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溶血会使结果严重的偏离实际情况,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做好血液标本的保存工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6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对患儿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儿护理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心理状态情况,并结合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儿护理后炎症因子 IL-8、TNF-a 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SAS、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护理后腹痛缓解、皮疹消退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4±1.35)d、(4.06±1.56)d、(7.13±1.79)d.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闻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脑中频和电针协同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者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50了患者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电脑中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后其智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6个疗程的治疗,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92%,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智力评价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电针治疗小儿脑瘫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电脑中频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智力发育,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浅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简单。安全。创作小。能在血管内保留较长时间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心内科病大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应用药物的种类多且住院时间长,更适合使。笔者经过10年的心内科护理工作得出一些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经验,现分别就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前准备,操作中要点,操作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四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武剑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肝硬化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超滤浓缩腹水回输术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15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超滤浓缩腹水回输术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结果:未见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超滤浓缩腹水回输术结合相应的护理对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钱宏;刘迎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社区慢性病早期干预的讨论

    目的:了解早期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结果。方法:通过入户调查、居民健康体检及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慢性病筛查,并给予社区早期干预。结果:通过社区早期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结论:社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居民个人和社会医疗费用,促进社区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裴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析急性胆囊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过去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试验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了解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病程及接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入住我院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50例的病程、病史及所接受的临床治疗经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有110例患儿很快显效,占73.3%,有26例患儿需要较长的一段治疗时间显效,占17.3%,有14例效果不明显或者反复复发,占9.4%.结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后可以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孙盛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络酮治疗和药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络酮治疗和药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选取52例,采用纳络酮治疗治疗的26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时间为(21.13±8.24)min、症状减轻时间为(32.57±8.13)min、症状消失时间为(175.36±35.27)min 同对照组患者的(65.42±11.04)min、(100.29±6.27)min 和(365.35±35.21)min 相比, 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疾病临床上纳络酮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白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针刺结合红外线治疗5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红外线治疗5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纯性鼻炎患者,对其以针刺结合红外线法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著改善12例、改善1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结论:针刺结合红外线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抑郁障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予以评分.结果:患者 HAMD 平均评分为16.9±4.1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同时,在患者中,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患者.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戴东璟;凡子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高血压1级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空腹、早餐后及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对高血压1级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选择高血压1级60例,随机分为4组.组1为改善生活方式,组2为组1+贝那普利片10mg+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组3为组1+贝那普利片10mg+早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组4为组1+贝那普利片10mg+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连续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组1、2、3、4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组2、3、4较组1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4较组2、3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睡前服用是安全可行的,与晨服比较更有助于降低血压,且胃肠副作用少.

    作者:熊利平;刘正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