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美国护理专家Orem倡导的自理学说认为:人在受伤或患病时,必须调整自理的方法,建立新的自理技巧,修正自我形象概念,修正日常生活常规,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克服治疗的影响,以满足自理的需要.因此,护士应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三种基本护理方法.自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和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1].
作者:廖淑莉;罗叶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1 临床资料脑血管系统疾病病例共38例,为2007年至2008年间收住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经CT确诊,本病例均为男性,出血患者20例,年龄63~85岁,平均74岁.2 急救护理以脑溢血为紧急,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为主.2.1 安慰患者,就地抢救,取平卧位,减少搬动和震动.
作者:曹善萍;任淑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评估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100例癫痫患者进行测评,以100名某社区正常人群生活质量为对照.结果: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功能两个维度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病程越长发作越频繁生活质量越差.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应引起社会的注,有必要进行社会心理干预.
作者:陈正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静脉滴注灯盏花素、克林奥、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确切.
作者:孙丽君;张国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常规给予休息、吸氧、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常规处理,存在心律失常,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硝酸甘油10mg+多巴胺20mg,以10滴/min静脉滴注,疗程10d.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硝酸甘油、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罗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利必非与辛伐他汀治疗人群中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人选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利必非组60例和辛伐他汀组62例,分别给予利必非或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患者的TG、TC、LDL-C及TC-HDL-C/HDL-C均有显著下降,利必非组TG水平降低较辛伐他汀组更显著,而辛伐他汀组降TC水平则高于利必非组,两组总体疗效接近(95%与94%,P>0.05).结论:利必非与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接近.
作者:李馨刚;李萍;许炎;苗翠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的流行情况,着重肺炎克雷伯菌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29例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1]、老年科是主要感染科室,重症监护患者、老年病患者、意外抢救患者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易感人群,患者病情严重,住院周期长,各科侵入性操作、呼吸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是感染的主要因素[2].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的相因素分析,了解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主要因素和重点科室的分布,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颈椎病目前在我国成为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为常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由椎间孔狭窄,颈神经受累所致,表现为颈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阻碍[1].好发于颈5~6,颈6~7及颈4~5.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痛,向前肩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2].颈部僵直,活动受限,肌肉痉挛,我科2006-2008年间采用微波,颈椎牵引,炙导治疗联合中西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应用尿激酶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配合.结果:溶栓治疗后29例再通,9例效果不明显.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可及时发现并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张美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本文对吉林地区369名3~5岁幼儿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了解膳食维生素的摄入量与幼儿发中钙、镁、锌等元素的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发中钙、镁、锌等元素水平的测定.结果:男童和女童维生素C摄入不足组发钙均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间发镁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和女童尼克酸摄入正常组发锌高于不足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发中钙、镁、锌含量与膳食摄入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含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论:男、女组幼儿发中钙、镁、锌含量与膳食摄入的营养素含量均无相系.
作者:张玉胜;赖亚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报告并评价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31例血管内栓塞手术全部成功.完全闭塞者28例,不完全闭塞者3例.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术后随访未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潘海;吕涛;王运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各种原因对院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寻找提高急救能力的重点及救治措施.方法:本研究就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院内心肺复苏的267例患者年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抢救成功率为22.85%,出院率为2.25%.患者的年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患者年龄,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有密切系.
作者:赵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分别进行8周药物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疗效,用TESS评估其不良反应;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Stroop-C和Stroop-WC测验等神经认知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56例患者PANSS总分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奥氮平与利培酮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奥氮平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在Stroop-WC测验、WCTS正确数和WCTS持续错误数分别为(108.71±12.40),(35.92±6.83),(16.09±11.46)分,而利培酮组分别为(119.72±9.20),(31.59±5.12),(21.59±12.96)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优于利培酮.
作者:程勇鹏;张庆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服用抗精神药物所致继发性闭经患者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观察3月.月经来潮且经量、经期均正常为有效.结果:治疗3月末月经正常16例,显效13例,有效率90.6%.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疗效显著.
作者:梁皓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按摩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给予53例面瘫患者手法治疗2~6个疗程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为71.7%,总有效率92.45%.结论:手法按摩治疗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文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5~6mg/(kg·d),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有显著改善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的心肌供血作用.
作者:郭秀红;朱莉;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性及躯体形式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均可发生暴力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危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有效的预防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从护理的角度分析我院1病区2007年1至12月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行为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林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健康教育组(研究组)和常规口头及书面宣教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常规的入院宣教.结果:6周未研究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及疾病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对自身也有了正确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了疾病复发率,对全面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翠姣;陈蕾;李云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被误诊痔疮出血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被误诊为痔疮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误诊疾病.结果:5例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行结肠镜下电切治疗,1例直肠癌拒绝手术治疗,4例直肠癌,1例乙状结肠癌均手术治疗.结论:痔疮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但误诊后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后果,可危及生命.
作者:邓宜楚;黎美祥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病历简介例1、患者,男,53岁,上海籍工人.2008年1月10日在搬运重物时突感前胸部撕裂样疼痛,向背部放射,伴头晕、大汗、心悸、呼吸困难,1小时后来院.原有高血压病史8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臂血压200/110 mm Hg,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10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双肺闻及湿性啰音.
作者:姚传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