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远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夏建军;张全伟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LCP),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股骨远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9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及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额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良好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单纯酒精性肝病患者和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各50例作为对照组,对组间疾病程度进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发病类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四周的治疗,合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平均每天饮酒量、HB-DNA 定量、饮酒年限、吸烟以及年龄是发病危险因素.结论: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加重,让治疗效果降低.每天饮酒量、HB-DNA 定量、饮酒年限、吸烟以及年龄是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要想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改善,就需要戒酒,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隋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90例脑卒中续发癫痫的临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诊断、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有效方式.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了颅脑 CT、MRI 和脑电图检查后,30例患者被诊断为复杂部分性癫痫,31例患者被诊断为强直阵挛发作,29例患者被诊断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无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经过治疗后,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6.67%,强直阵挛发作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0.6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展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21%,患者均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治疗.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能够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在临床中多表现为症状多、易反复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确诊后及时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作者:赵雪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小儿留置针的应用率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提高小儿留置针的应用率.方法:在院中成立“品管圈”组织,以86例留置针穿刺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提升小儿留置针的应用率.结果:我院在采用品管圈后,留置针的应用率由原来的39.5%(34/86)提升为93.0%(80/86);成功率由59.3%(51/86)提升为97.7%(84/86),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儿进行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品管圈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升了留置针的应用率以及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短效联合组和长效单药组各75例,全部患者每隔两周随诊一次,连续治疗10个月,对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变化值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有一定下降,而长效单药组患者的收缩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短效联合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降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彦田;刘沛;罗礼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灸于推拿联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39)患者单纯采取针灸的治疗方法,治疗组(n=39)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1.79%,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2.31%,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39,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作者:赵文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金属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金属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骨科对54例(左侧29例,右侧25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金属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除1例因螺钉穿透皮肤(但未影响骨折愈合),其余均愈合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2例肩关节功能轻度障碍,余患者肩关节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金属接骨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同时尽量少剥离骨膜保护对侧的软组织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其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进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将患者按接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66.0%.两组总有效率及知识领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护理疗效,值得广泛开展及应用.

    作者:常春丽;李铁瑛;杨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份收治80例肝胆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患者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对实验和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身体状况,也促使胃肠功能更好的恢复,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孟庆国;常绪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的诊断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使用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在对患者诊断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以及诊断出错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诊断后均有胃癌的诊断几率,但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出错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出错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胃癌患者的过程中,使用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更佳,诊断出错率更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时期统计文化在医院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下,统计文化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包括在物质方面统计工作者长期的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在统计工作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包括价值观、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等等。在新时期,统计文化对医院统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统计工作者,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除此之外,它可以反映出医院的现状,为医院的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政策成为了为有利的依据。

    作者:钟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06年云梦县人群乙肝血清学调查分析

    目的::对2006年我县406名1-59岁人群进行了乙肝免疫史调查,血清学抗原、抗体水平监测,通过 HBsAb 阳性率和HBsAg 携带率评价我县乙肝纳入免疫规划后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静脉血2-4ml,用 ELISE 酶标法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HBsAb 阳性率为67.49%,HBsAg 携带率为8.37%.小于全国已报告9.75的感染率(1).结论:我县乙肝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实施效果较好,达到卫生部工作要求.

    作者:李胜东;代天祥;曾翠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胎儿鼻骨超声检查对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胎儿鼻骨超声检查对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21例唐氏综合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210健康胎儿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鼻骨超声检查图像.结果:观察超声检查图像发现,对照组胎儿的孕周越长,其鼻骨也越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观察组中有12例出现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占总数的57.1%,其中有11例为鼻骨缺失,鼻骨超声图像显示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和横切面未发现强回声鼻骨,另外1例为鼻骨发育不良,鼻骨超声图像显示一侧鼻骨缺失和鼻骨短小.结论:唐氏综合症容易出现鼻骨发育不良或者鼻骨缺失,通过鼻骨超声检测能够观察到病情状况,可作为产前筛查手段.

    作者:尚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研究进展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通常是因多种微生物经过人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到达人体体内,相继引发有关传染性疾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非常迅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以及多种传播途径,一旦发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具有严重危害的传染性疾病,必须加强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力度。

    作者:崔心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肺炎96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肺炎是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老年肺炎的死亡率居老年人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老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首位[1]。现将本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以来收治的96例老年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作者:颜克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比照分析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C 三组,每组52例,A 组接受保守治疗,B 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C 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C 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 A 组、B 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术后恢复快、手术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国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病管理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

    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方法:选取60例慢性病患者,给予这些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干预,在患者出现负面的情绪、心理、行为反应时,及时进行综合干预,并做好观察记录。对比护士观察记录和生活质量记录,然后比较患者自身之间的实际病情,对60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前、干预第3周和干预第6周的前后对比体会。结果: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以后,干预第3周、第6周与干预前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综合干预第3周和第6周后,护士的观察记录比较,患者的症状减少。结论:慢性病管理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中,综合干预具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而且干预时间越长,生活质量提高的越快。

    作者:杨江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节管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在护士长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措施,能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优化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环境。本研究主要从护理安全、护理操作和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对细节管理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提升我院的总体护理品质。

    作者:张秀珍;龚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双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正中单切口与双切口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胫骨平台骨折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相对于正中单切口内固定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通常容易使平台发生塌陷、压缩及劈裂等情况,对于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正中单切口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不佳。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可复位解剖、固定比较牢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实现良好疗效。

    作者:王利臣;张博宇;付春雷;张春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温度心肺转流方式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胸主动脉瘤手术患者,观察不同温度心肺转流方式下进行麻醉处理的具体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胸主动脉瘤患者30例.实施中低温心肺转流的患者20例,实施深低温停循环的患者10例.针对患者麻醉情况以及脏器保护等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结果:针对中低温心肺转流患者,其临床心肺转流时间为(158.1±53.5)分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量为(931±209)毫升;针对深低温停循环患者,其临床心肺转流时间为(222.5±45.6)分钟,患者手术过程中失血量为(1081±421)毫升.在30例患者中,未表现出手术死亡的患者,未表现出精神症状的患者,并且患者未表现出相关的大脑并发症,未出现瘫痪患者.结论:针对胸主动脉瘤患者,于不同心肺转流条件下对患者实施临床麻醉,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将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有效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重要器官进行有效保护.在选择芬太尼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条件下,对患者配合选择丙泊酚以及间断吸入麻醉的方法,能够获得确切效果.

    作者:宋永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成因及特点,研究早期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8例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分析研究其病因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8例患者病因主要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高血压脑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子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是具有患者本身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预后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静;李双英;刘巍;车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