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矫立琴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9例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18~70岁;病程3~92天.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第5版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25 例、对照组24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作者:董彩红;尹晓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脑血管病后常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心理学改变,除认知功能受损外,抑郁、焦虑、恐怖、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等症状亦十分突出.其中,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影响.
作者:邹晖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的配合与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住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61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年龄19~46岁,平均34岁.
作者:吴艳梅;沙凤丽;魏春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3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发生误诊,现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已婚34例,未婚4例,年龄14~53岁,中位年龄34.3岁.根据疾病种类分类,腹腔内出血性疾病20例,占52.6%,其中,异位妊娠12例,黄体破裂8例;感染性疾病13例,占34.2%,其中,出血性输卵管炎9例,急性盆腔炎4例,包括化脓性输卵管炎1例; 肿瘤并发症5例,占13.2%,其中,卵巢肿瘤蒂扭转2例,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卵巢肿瘤破裂1例.误诊时间3小时至5天,平均14.5小时.
作者:金卫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医疗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缺乏自知力、主诉不明确等因素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据有关报道,病房工作中有70%都是护理人员完成的.如何在护理工作中找出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解决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常海霞;张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在精神病这一特殊人群中,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约为0.935%~18%[1],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病的病死率较高,为21.14%[2].现在大多数精神病院由于条件有限和对结核病缺乏足够认识,未建立专门结核病防疫机构,精神病患者一旦患有结核病,由于传染病院拒绝接收、家属也无力接收患者,致患者滞留在院,易造成病区内的交叉感染.
作者:王玉忠;郭君英;王淑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预测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排空率的因素.方法:回顾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结石大小、位置、CT值等因素与治疗成功率的关系.结果:碎石成功率65.3%.治疗不成功组与成功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不成功组与成功组年龄、结石大小、位置、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结石大小、位置、CT值是影响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排空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东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程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4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于入院后即经胃管注入生大黄、石蜡油及番泻叶,并对肠功能恢复者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3例患者死亡1例,占7.69%,无症状加重及血、尿淀粉酶反复,平均住院费用(13105±321)元、住院天数(15.1±3.2)天,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用火针引流代替切开引流法治疗乳腺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20例为22~35岁哺乳期妇女,急性乳腺炎病程5~14天,伴发热4例,用抗菌药治疗11例.
作者:刘亚欣;金;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癫痫性精神障碍恢复的好坏,不仅是医生、护士的责任,还有赖于家属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因为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和关心程度会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在某些家庭中,家属对患者不够关心,入院后不探视,病情好转后不接出院,出院后对患者歧视,不督促其按时服药,均可导致疾病复发.护士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嫌弃患者的家属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并进行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宣传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徐雪琴;许洁;祁恩秀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为了避免精神病患者(后简称患者)使用碳酸锂治疗产生中毒反应.方法:通过与患者交流、密切观察、血样检测等途径,及时了解患者用药后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只有前驱症状,无中毒反应.结论:加强前驱症状护理极为重要.
作者:蒋泽音;胡芳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口服利尿剂患者应用饮食补钾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方法:选择术后拔管进食者、肾功能正常、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给予饮食补钾,对照组20例给予药物补钾,每日下午15时采集血标本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钾浓度均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口服利尿剂治疗的心脏病术后患者,可通过食用富含钾的食品以维持足够的血清钾浓度,此方法可以减少医疗成本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郑淑云;刘艳红;罗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用于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随机分成3组,A组25例,用米索前列醇0.2mg,于人工流产术前2~6h置于阴道后穹窿.B组25例,于手术前4~6h口服米索前列醇0.2mg.C组25例,不用米索前列醇.观察三组手术时宫颈软化程度、宫口大小、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宫颈软化程度、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以A组好.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简便、安全、有效,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国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120例中孕囊型输卵管妊娠28例,流产型输卵管妊娠87例,未破裂型宫角妊娠4例,误诊1例.结论: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翠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的肢体瘫痪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相同药物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心理治疗.用肌力分级法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的肌力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HAMD评分(2135±2.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7±2.56)分(P<0.05);上肢和下肢肌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在减轻抑郁的同时也使肢体功能有显著提高.
作者:韩淑艳;刘艳;宋梅英;苏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癸氟哌啶醇(安度利可)于1985年起在国内广泛使用且有很多报道,均已证实该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高、安全可靠.但国内文献仅观察12~20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20周以上尚无报道.根据Richar等报道,安度利可达到稳定血浓度需要6~8个月.
作者:张小钱;周家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肠内营养(EN)[1]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食物,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近年来,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经肠外营养(P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禁食时间长所导致的肠黏膜绒毛萎缩、屏障功能损害、细菌移位及昂贵的费用是不可避免的缺陷.两者相比,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况,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费用低,使用和监护简便,并发症较少且易处理.
作者:黄秀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观察血清干扰素总抗体的产生情况,以探讨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关系.
作者:宫秀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合并肾捐害时常使临床治疗更感棘手.我院于近年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咪替丁加丹参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自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紫癜92例,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4~42 岁,病程2周~3年.临床分型:皮肤型19例,关节型7例,腹型17例,肾型21例,混合型28例.
作者:李培成;李俊亭;于洪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偏高原因,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血液分析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XT-18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及Sysmex仪器专用质控及配套试剂,血常规EDTA-K2真空采血2ml,自动全血进样器模式检测,吉姆萨-瑞氏染色、显微镜细胞形态复检.收集我院2008年门诊、住院患者外周血检测单核细胞(Mono%)比值偏高>15%(参考值3%~10%)、中性粒细胞比值相对低的标本115例,按操作规程进行全血质控校正,使仪器处以正常稳定状态,对115例单核细胞(Mono%)偏高的标本重复测试2次.结果:87例结果回复正常,28例仍然偏高.结论: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堵孔、血片堵塞、仪器负荷重、外源性干扰等原因使仪器稳定性减低,造成血细胞分类异常、单核细胞偏高等现象.在排除仪器因素时,必须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细胞形态复检后可出报告,以减少误诊、漏诊,进一步提高血液分析质量.
作者:张慧芳;张晶梅;田学芝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