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总结2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临床发现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淋巴切口漏液、造影剂过敏反应、临时滤器穿刺点渗血、术中或术后血尿、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再次形成.结论:应重视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正确处理,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凤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以开展农村卫生工作调查研究,组织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公益培训为主要任务的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西北研究会,自2015年以来,计划用3年时间(2015—2018年),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5省组织实施“健康乡村万里行”——基层卫生人员大型公益培训”项目.项目将覆盖50个县、500个乡镇、600个乡镇卫生院、5000个村,力争使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阮英军;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蝎毒疗法治疗肾癌与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结论:蝎毒疗法在治疗肾癌与乳腺纤维瘤临床应用中有缩短疗程、减轻痛苦、方便简单的特点,值得我们应用.
作者:章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缓慢进行性发展.目前确切病因还不完全清楚.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肺原发疾病、肺气肿及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冬、春季节多有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
作者:尹桂铭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37例支气管哮喘的综合性护理,探讨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7例住院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3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综合性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平稳后出院.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时,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彩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我对贵州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一句地道的贵阳话,出自院士钟南山之口,全场掌声雷动.这位祖籍福建厦门,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日前再次来到贵州省贵阳市.作为院士专家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团长,钟南山在启动大会之上说,援黔行动就是要发挥专家所长,“给贵州需要的.”
作者:黄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2016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落下帷幕,这个活动已连续开展4年,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年一度的大事件.在一周时间内,全国医疗卫生界上下齐动员,数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数十万名医务人员走上街头,深入山村,来到需要他们的患者身边,为数千万人次提供公益性健康服务.
作者:《中国农村卫生》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小桥镇卫生院现有职工19人,服务辖区及周边群众3万多人.2013年,上级任命我担任小桥镇卫生院院长.刚来的时候,诊室门窗紧闭,门庭冷落,几个退休多年的医生拒绝交出诊断室钥匙,新来的医生不能正常上班,卫生院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处于瘫痪状态.几年来,我们卫生院一班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按照“抢抓机遇上项目,提质升级求突破,科学管理上水平,拓宽路子增效益”的工作思路,苦干实干,大胆创新,推动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张小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超检查胆结石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试验组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B超检查胆结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兴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当下计算机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的应用具体表现在病例档案、设备档案和和科技档案的管理上,在医院档案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实现对医院档案充分利用的目的,计算机技术是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使医院档案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作者:范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乐安江边,鄱阳湖畔.走进镇桥中心卫生院,抬眼望去是醒目的标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是镇桥中心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和共同价值观.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徐卫华,乐平市政协委员,镇桥中心卫生院院长,他道出了提高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镇桥中心卫生院位于镇桥镇政府驻地坑口村,占地6600平方米,下辖22个村卫生所,是全镇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祝发伟;祝志岳;杨文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将上述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个组,对照组(65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根据品管圈活动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①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8.46%,对照组为84.6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为96.92%,对照组为80.00%,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根据品质管理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其对疾病知识增强了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丽丹;马爱玲;董瑞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引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的具体措施[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10月,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全面实施过程中,我区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互为平台,共同促进,有效增强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
作者:仇爱红;王桂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微信号公众平台开展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达到90.0%,而对照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只有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微信公众平台提高了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医院去开发建立.
作者:张晓菲;张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坐落于龙鳌河畔的大树林村,全村有30个村民组3320人,这里曾是播种红色革命种子的地方.1936年1月8日至9日,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1.2万余人长征经过大树林村时,在周边10多个村寨住宿一晚,贺龙军长让床给生病的报务员睡的感人故事流传至今.
作者:张能秋;梅代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单纯胸壁放疗和胸壁联合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射疗法对腋窝1-3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期间腋窝1-3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筛选出13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5例患者的放疗靶区为胸壁联合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对照组71例患者放疗靶区仅为胸壁部位.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后5年内发生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16.9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转移率32.39%,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腋窝1-5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放疗靶区应选为胸壁联合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可降低锁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延长无病生存期.
作者:许德权;赵玲;马瑞;杨永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乡村医生问题是农村卫生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仅针对乡村医生出台措施,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现在需要的是换一个思路,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体制的重构入手实行乡村并轨,在强基层的同时,寻得一把解开乡村医生问题的钥匙.一、互不相容的三个特点决定了乡村并轨是必由之路在我国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之间,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恰恰又无法兼容.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先给予小剂量镇静剂丙泊酚(20-50mg静脉推注)后,再给联合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较不使用镇静剂组或使用地西泮组(20mg肌注或静推),能较快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抢救疗程,患者很快获益,无副作用.
作者:杨金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签约服务,是指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或乡村医生与社区或农村居民签订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自国家卫生计生委201 3年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均在进行探索、试点,涌现出很多好的做法及经验.今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这标志着签约服务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作者:孟令锋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