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34例女性不孕症病因分析

罗小琼;凌燕兰;罗小花;李小妹;韦敬锡;覃莉

关键词:女性, 不孕症, 病因, 生殖健康
摘要:目的 分析女性不孕症相关病因及分布情况,为早期预防、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1834例女性不孕症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性不孕病因中,输卵管因素占第一位(29.06%),排卵因素占第二位(21.05%),子宫因素居第三位(18.97%),阴道疾病居第四位(12.60%),而宫颈因素、免疫因素、不明原因所占的比例均较小,依次为5.56%、7.09%和5.67%.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62,P<0.001),继发性病因占比例大.结论 女性不孕症发病病因复杂多样,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临床应详细诊疗、理清主次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在进行盆腔、宫腔手术操作的时候也应积极早期预防,以降低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不典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一例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pseudohypertrophic muscular dystrophy,PMD)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常见,也是小儿时期常见、严重的一型,且无种族或地域差异,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致死性隐性遗传性疾病,一般是男性患病,女性携带突变基因,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是典型的临床特征,在活产男性婴儿中的发病率为1/3500,主要有两种类型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即Duchenne和Becker肌营养不良( 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 近期我们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玛丽;蔡旭龙;李东秀;冯巍巍;林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广西北海地区性病门诊590例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和TP、HI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检出情况,为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干预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期间590份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的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测及血清TP抗体、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590名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CT和NG检测,采集血液标本进行TP抗体、HIV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300份(阳性检出率50.85%).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阳性标本293份(占49.66%),TP阳性6例(占1.02%),HIV为1例(占0.17%).三种病原体(UU、CT、NG)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275例(占46.61%),其中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39.83%、4.58%和2.20%,三者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感染18例(占3.05%),其中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1.86%、0.51%、0.34%和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病原体(UU、CT、NG)的单一感染检出率比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高(P<0.05).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6.00%,高于男性的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生殖道UU感染检出率在三种病原体中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单一感染模式病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女性在三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相比男性更容易感染.对泌尿生殖道症状首诊患者应同时进行多项病原体、血清TP抗体及HIV抗体检测,尽早实施规范化性病门诊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钟永军;韦海鹏;陈镇;陈国英;张娟华;苏腾良;黄慧嫦;曾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后膀胱膨出的应用

    目的 分析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患者膀胱膨出及Green分型的可行性,探讨超声评估膀胱膨出的应用价值及不同分娩方式与膀胱膨出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分娩并诊断为膀胱膨出的初产妇86例,以分娩方式分成两组,A组剖宫产27例,B组经阴道分娩59例,产后6周均行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测量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活动度、膀胱膨出距离、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有无尿道漏斗形成,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胎儿娩出时体重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在阴道分娩组Valsalva动作后裂孔面积、膀胱颈活动度、膀胱膨出距离、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剖宫产组(P<0.05),且尿道漏斗出现率也明显升高(P<0.05).Green分型中阴道分娩组Ⅱ型及Ⅲ型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能有效动态地观察膀胱膨出,对其分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阴道分娩发生膀胱膨出程度较剖宫产更为严重.

    作者:刘桃;李金英;袁曾柳;李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癫痫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癫痫致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入住神经内科的80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用美国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估,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时间定向、空间定向、文字指令等各方面评分及MMSE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P>0.05),而起病年龄、用药种类、癫痫类型、文化水平、发作频次均与认知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P<0.001);尤以起病年龄、癫痫类型、发作频次影响明显.结论 与健康正常人比较,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下降,而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类型、用药种类均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明显相关性.

    作者:黄灵;李雪斌;黄建敏;蒙兰青;黄瑞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认知程度的提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在临床推广的程度不断扩大, ERCP 术后常见、危险的并发症是ERCP 术后胰腺炎( 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 ).PEP在低危人群的发生率为2%~4%,高危人群高达8%~40%,总发生率为2%~10%[1]. 因此,分析PEP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对于预防 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RCP 诊断治疗水平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尹毅霞;黄赞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不同年份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50例.2013年出院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2014年出院的患者为干预组,开展多元化护理干预.出院随访1年,建立长期随访监督制度,指导患者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较干预期间坚持服药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护理干预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为心梗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如玲;吴红英;王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口服脉血康对脑梗死后下肢功能及痉挛性瘫痪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口服脉血康对脑梗死后下肢功能和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根据出院后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出院后自行康复治疗;康复联合脉血康组36例,使用脉血康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康复组31例,单纯使用早期康复训练.记录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简化FMA(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下肢评分及Barthel评分,90天时完成随访,记录治疗90天后Ashworth评分、下肢FMA及Barthel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在急性期的Ashworth评分、下肢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天时康复联合脉血康组和康复组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康复联合脉血康组与康复组之间比较,90天Ashwort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使用脉血康后,90天时下肢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高于普通康复组(P<0.01).结论 康复联合脉血康治疗能更好地恢复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治疗痉挛性瘫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何萍;石国锋;倪健强;时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干预后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血糖状况,减轻抑郁程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翟婉春;蓝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老年腹型肥胖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腹型肥胖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以参加REACTION研究(广西部分)回访的腹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有完整的问卷调查、体检和血清学检查资料.比较不同尿酸水平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酸水平与MS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入选的379例腹型肥胖患者进行分析,男141例,女238例,年龄43.1~86.1岁,平均(62.3±9.7)岁.超重/肥胖(BMI≥25 kg/m2)患者272名,占总人数的71.77%(272/379).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28.23%(107/37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7.52%(67/141),女性患病率为16.81%(40/23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1.216,P<0.001).MS总体患病率为59.10%(224/37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6.67%(94/141),女性患病率为54.62%(130/23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314,P=0.021).男性患者按尿酸水平四分位分组,MS患病率分别为60%、71.42%、62.85%、72.22%,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按尿酸水平四分位分组,MS患病率分别为36%、58.33%、56.66%、66.67%,第1四分位与第2、3、4四分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1、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经校正年龄后,男性患者尿酸水平与MS患病率无统计学关联(P=0.609);女性患者尿酸水平和MS呈正相关(OR值1.045,P=0.005).女性患者尿酸处于第2四分位(291.2~332.0μmol/L)、第3四分位(332.0~395.3μmol/L)和第4四分位(>395.3μmol/L)MS患病率是第1四分位(<291.2μmol/L)的2.3、2.2、3.2倍(P值分别为0.034、0.046、0.003).结论 尿酸水平与MS在腹型肥胖患者中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尿酸水平与MS患病率密切相关.

    作者:韦庆臣;谭茹尹;杨海燕;李励;梁杏欢;秦映芬;罗佐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术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的价值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术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术后行一期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评估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5.56%,对照组患侧乳房完全缺失.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术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安全可行,操作相对简单,乳房美容效果较佳.

    作者:梁帮强;陈剑英;王光连;胡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防治进展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为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期. 门静脉高压是其主要并发症,近50%有门脉高压症的病人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 ,且易引起破裂大出血,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高,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也是肝硬化的一个常见致死并发症[1~2]. 而门静脉高压是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起因[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可达5%~15%,再出血率亦非常高,可达50%~80%. 在过去的数年里,临床上开展了很多预防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新技术,这类患者的病死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但仍有较高的病死率. 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临床医师带来困惑. 本文将目前有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及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作者:王统华;何守搞;苏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之一. 骨与关节结核是较常见的肺外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 2%~3%,脊柱结核占骨结核的50%,多发于胸腰段以及胸段,前部椎体受累较多[1]. 在全身营养支持和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外科干预,对脊柱结核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 外科治疗该病需要遵循基本原则,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较多,而疗效和安全性不尽相同. 笔者就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农伟鹏;叶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作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辅助性镇痛镇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择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106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53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给予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镇静,B组则给予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镇静.观察两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T0)及静脉辅助用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静深度(Ramsay)评分、术中遗忘程度以及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A组给药前后的MAP、HR、SpO2水平波动情况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中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中Ramsay评分高于B组(P<0.05),术中遗忘率高于B组(P<0.05),给药后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血糖值(GLU)水平升高幅度小于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辅助用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可发挥良好的镇静遗忘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抑制应激水平升高.

    作者:汤芸芸;郭斌;鲍奎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铝暴露对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Wistar大鼠在高铝暴露环境下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变化情况,探讨高铝暴露对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60只分为两组,高铝暴露组造模,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同步实验,7天后于空腹抽取大鼠静脉血,使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比较两组的FBG的变化.结果 实验前对照组与高铝暴露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对照组FBG水平变化不大(P>0.05),而高铝暴露组FBG水平则明显升高(P<0.001);实验后高铝暴露组FBG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高铝暴露可导致大鼠血糖升高,引发糖代谢异常.

    作者:杨大伟;吴标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miR-93表达关联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miR-93表达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确诊AOPP的3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0例健康就诊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L-1β)和miR-93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TNF-α、sVCAM-1和IL-1β高于对照组(P<0.001),miR-9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不同年龄miR-93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miR-93表达与TNF-α、sVCAM-1、IL-1β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4、-0.621和-0.665,对应F值分别为74.828、54.065、65.627(均P<0.001).结论 AOPP不同年龄患者的miR-93呈低表达现象,miR-93表达与TNF-α、sVCAM-1和IL-1β水平呈负相关,miR-93或许参与AOPP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陆启峰;邹才华;李天资;梁烨;李近都;黄元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右江医学》稿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及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及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12月及2016年1~6月间所有病原菌及MDRO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分析多模式干预前后的医护人员疾病知晓情况及手卫生合格情况,每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及MDRO检出率.结果 干预后的2016年1~6月与干预前的2015年7~12月比较,在医护人员的疾病知晓情况、手卫生合格情况及每月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MDRO检出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多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疾病知晓率,控制MDRO医院感染.

    作者:赵芳;汪锡文;邱小梅;古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龄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妊娠结局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高龄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差异,为高龄孕产妇围生期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收集高龄孕产妇483例,纳入高龄组,同时选择相同时期的适龄孕产妇476例,纳入适龄组.分别测定孕12周内、30~34周、37~41周及产后24~72 h时间段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高龄组在<12周、30~34周、37~41周、产后24~72 h时的FBG、HDL-C水平较适龄组明显升高(P<0.001);在37~41周、产后24~72 h时的TG水平较适龄组升高(P<0.001);在30~34周、37~41周、产后24~72 h时的TC水平较适龄组升高(P<0.001),两组LDL-C水平在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的HCT、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在<12周、30~34周、37~41周、产后24~72 h时的BV、PV较适龄组相同时间段升高(P<0.001).高龄组孕产妇的GDM、妊高征、子宫肌瘤、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01).高龄组孕产妇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5或0.01).结论 高龄孕产妇存在血脂血糖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应加强此类孕产妇的围生期管理,密切监控相关指标,以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叶新红;王利晓;许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IL-2和IL-6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NC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结果 AMI组IL-2和IL-6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组中IL-2和IL-6之间呈正相关(r=0.733,P<0.05),在NC组中IL-2和IL-6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IL-2和IL-6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赵晖;苏毅;马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834例女性不孕症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女性不孕症相关病因及分布情况,为早期预防、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1834例女性不孕症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性不孕病因中,输卵管因素占第一位(29.06%),排卵因素占第二位(21.05%),子宫因素居第三位(18.97%),阴道疾病居第四位(12.60%),而宫颈因素、免疫因素、不明原因所占的比例均较小,依次为5.56%、7.09%和5.67%.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62,P<0.001),继发性病因占比例大.结论 女性不孕症发病病因复杂多样,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临床应详细诊疗、理清主次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在进行盆腔、宫腔手术操作的时候也应积极早期预防,以降低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

    作者:罗小琼;凌燕兰;罗小花;李小妹;韦敬锡;覃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