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引;殷海;刘柏松;吴家森
目的 观察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取82例肿瘤化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根据肿瘤类型给予同样的化疗方法,其中对照组给予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预防化疗所致呕吐,观察组加用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预防呕吐,同时对两组患者止吐效果、化疗等依从性以及营养状况进行观察,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患者呕吐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化疗、饮食、休息和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周宗远;刘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在胸外科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微创新技术,已成为外科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1].但胸腔镜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一次性高值耗材限制了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我科自2010年3月~2014年4月采用全胸腔镜下零高值耗材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孙伟;李新武;唐宇;王春海;刘其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发儿童急腹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误诊误治.近年来,高频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出率,减少小儿急腹症的误诊率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6例,对治疗前后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蔼瑞;覃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认识护士角色的重要启蒙阶段,是整个学习阶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规范护理行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作支撑[1].医护同步全程服务的责任制管理模式是指在组织结构和内容上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对患者实施医护同步全程服务的责任制护理[2].该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我院普外科自2011年运用该模式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模式对实习护生的影响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韦彩捌;覃美凤;潘春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这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内科保守治疗1个月内的病死率仍在50%以上,该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治愈率高,但大量临床实验证实,大脑出血时产生的自由基使脂质过度氧化,从而引起细胞成分的交联神经功能丧失,即使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2].依达拉奉作为强效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抑制出血后的脑损伤组织发生炎性反应,起到脑保护作用[3].本研究将依达拉奉与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使用,研究其对脑血肿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文;唐其权;陈安平;周宁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的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免疫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亦有学者认为,T2DM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有淡化糖尿病分型的观点,这为T2DM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维空间.为此,许多学者对免疫与T2DM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标良;唐乾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iR-375在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3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实验组)的血压和血清miR-375表达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miR-375表达平均水平分别为(170.4±6.0) mmHg、(106.3±8.7) mm-Hg、(1.28±0.08) mm和(3.53±0.77),对照组分别为(132.2±3.8) mmHg、(86.4± 6.6) mmHg、(0.83± 0.17) mm和(2.36±0.76),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R-375表达的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R-375或许作为致病因素,而不是保护因素参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miR-375过高表达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疾病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鸿翔;李近都;梁烨;李天资;蓝家富;李清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闭孔神经切断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局部组织血液流变学功能改变的影响,以寻求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新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中国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激素组(15只)和治疗组(16只)三组.利用每周皮下注射醋酸泼尼松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4周后治疗组行闭孔神经切断术,分别选取实验前、激素注射后4周(术前)、激素注射后8周三个时间点行股骨头局部组织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处死进行股骨头大体观察、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早期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且8周后治疗组与激素组相比股骨头坏死表现明显减轻,两组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闭孔神经切断术可以降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局部组织血黏度,有效延缓或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曾文容;唐毓金;黄可;谢克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层级儿科护士压力源及压力水平的状况,为护理管理者动态了解护士压力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西崇左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201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层级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科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家属要求过高,不良的工作环境是压力源的前三位;而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经常倒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低亦是不可低估的因素.结论 建议护理管理者在不同层级阶段应根据其压力源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其压力状况,合理配置护士,加强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和关怀,将压力变为动力,稳定儿科护士护理队伍.
作者:马小花;杨西宁;王缉干;石萍;梁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辅助吸氧治疗,对照组(n=48)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NCPAP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志强;唐国熙;游淑娇;李金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10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单支血管狭窄>75%)的左室壁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病变血管不同分为冠心病A组(病变血管为左前降支)、冠心病B组(病变血管为左回旋支)、冠心病C组(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分别测量A、B、C三组左室壁相应节段心肌运动峰值速度、收缩期达峰时间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结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冠心病A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应节段QTVI参数Vs、Ve、Va均明显减低,T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Vs、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检查数据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VI技术可直观、定量反应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是一种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雪清;梁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在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作用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不同表达,从而进一步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为实验对象,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分为四组进行实验,即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波动组(含100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及含1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轮换,每隔8小时更换一次)、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含100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含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1 nmol/L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不含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再依次更换新鲜条件细胞培养液(每次培育8小时后),四组细胞均培育72小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结果 四组内皮细胞经含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后,结果表明:正常浓度胰岛素组、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地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92倍(P<0.001)、4.52倍(P<0.001)、3.31倍(P<0.001),其中以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增高幅度尤为明显,高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组(P <0.001).结论 相对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更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提示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途径而损伤血管内皮的功能,从而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黄凌云;秦爱平;杨敏;刘江华;全宏梅;廖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经内分泌科专家门诊诊治的112例患者,健康教育前发放自编问卷表,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疾病自我管理情况及技术操作等.通过健康教育6个月后再次发放问卷表,与教育前进行自身对照医疗行为依从性、知识认知程度及临床控制指标.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医疗行为各项依从性指标、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临床控制指标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程度及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习惯,可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秋叶;覃花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喉乳头状瘤(laryngeal papilloma,LP)是发生在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和成人.儿童乳头状瘤的特点是多发性,生长较快,容易复发,但恶变相对少见,而成人喉乳头状瘤的特点是单发较多,有恶变倾向[1].目前关于喉乳头状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药物治疗[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我们将目前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刘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髂腰韧带在胸腰骶移行椎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定位准确性和阅片效率.方法 通过对1291例脊柱下胸段-腰骶区域螺旋CT三维图像,观察髂腰韧带的正常起源及位置,找出正常序列脊椎及移行椎与髂腰韧带正常起源的关系,并与腰骶部移行椎或合并腰肋时的常规定位法及金标准定位法进行比较.结果 髂腰韧带正常起源于L5椎体横突,在CT横断、冠状面上均能清晰显示,位置恒定,易于分辨,不论脊椎序列正常与否,以及是否合并腰肋的存在,均不影响利用髂腰韧带对腰椎节段的正确定位.结论 以髂腰韧带正常起点来定位第5腰椎,可作为对胸腰骶节段快速、准确定位的依据,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
作者:邱小琴;杨华岳;覃奇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改良冷刀锥切(CKC)和LEEP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5例CINⅡ~Ⅲ患者行改良CKC或LEEP术,比较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出血发生率、术前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病变切缘阳性率、宫颈狭窄或粘连发生率、复发率等.结果 LEEP组不需住院治疗,其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改良CKC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改良CKC组(P<0.01),但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CKC组(P<0.05).两组术后病变残留、与术前病理符合、宫颈狭窄或粘连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CKC与LEEP临床疗效相似,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工作中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晓英;龙雯晴;王秀美;薛晓玲;卢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的方法多种多样,疗效也各有差异.我科于2013年5月~2014年8月采用骶管阻滞联合腰部叩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20~65岁,病程1个月~5年,单纯腰痛40例,并发下肢酸麻胀痛80例,髓核突出部位L4/5 70例,L5/S120例,L4/5和L5/S1同时突出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均有CT检查支持,除外合并有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穿刺部位有感染、骶管病变的患者.
作者:莫子林;卢美香;李晓玲;蒙绍广;刘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4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适量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脏猝死率为1.67%,对照组则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抗室速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Q-T间期、静息心率及左心室EP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廉价、安全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应亮;莫紫文;黄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原因未明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近年的研究发现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IBD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IB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对于研究IBD的病因、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BD与肠黏膜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振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老年患者3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和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PCI手术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成功率为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7.14%,对照组为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观察组MACE的发生率为45.71%,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比非老年患者具有高危性,虽然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通过随访得知远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作者:花冠杰;韦利元;韦颖;申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