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林丽丽

关键词:PICC, 肿瘤, 护理,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接诊的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45例,对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直观,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有2例出血和1例静脉炎,经过护理人员完善的护理痊愈.结论:尽早对肿瘤患者使用PICC直观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可以降低化疗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第五师医院诊治的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共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使用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截腱联合上直肌术、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和矫正效果.结果:下斜肌截腱联合上直肌术斜视矫正度数均优于下斜肌断腱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在斜视矫正度数方面,以下斜肌截腱联合上直肌术效果佳.

    作者:宋冰;袁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采用CT和MRI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经确诊股骨头坏死患者13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分别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对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CT早期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比例为66.67%(42/63),中期与晚期分别为94.87%(74/78),100%(80/80),总体正确判定率为88.69%.MRI早期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比例为93.65%(59/63),中期与晚期分别为100%(78/78),100%(80/80),总体正确判定率为98.19%.MRI早期诊断正确率及整体诊断正确率明显较CT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CT和MRI诊断率较高,但MRI可以显示出骨髓病变,诊断准确率较CT高,二者辅助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润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及改善脾胃功能、增加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式的应用成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探究对象,按照双盲、均分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普通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探究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成效为96.55%,相比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有效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治疗成效明显,值得广泛普及采纳.

    作者:焦良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接受马来酸曲美布汀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进行医治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马来酸曲美布汀医治干预.对比2组患者经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P<0.05.结论: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接受马来酸曲美布汀医治干预,可有效提高医治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长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C反应蛋白测定在儿科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12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9/L 80例,≥10×109/L 42例,中性粒细胞≤70%62例,≥70%60例,白细胞总数≥10×109/L且中性粒细胞≥70%33例.C反应蛋白≤5mg/L 69例,≥5mg/L 53例,其中白细胞总数≤10×109/L 80例中,C反应蛋白≥5mg/L 29例,中性粒细胞≤70%62例中,C反应蛋白≥5mg/L 24例.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同时检测,可有效提高儿童细菌感染的阳性诊断率,有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杨珂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早期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能迅速纠正患者的不良症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廖伟;卢俊霖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确认为小儿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二者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优与对照组,能够控制不良反应,相对安全,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吉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相结合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相结合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物理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相结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运用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洪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20例、2016年12月30日到2017年12月30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循证护理,对比2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2±1.21)天、卧床时间为(2.41±0.54)天、护理满意度为100.00%,数据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干预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推广.

    作者:杨海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探讨CK2催化亚基α和α′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研讨CK2催化亚基α和α′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抽取54例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同时纳入同时期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患者54例(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式测定其CK2α和α′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癌组织中CK2α′和CKα炎性率分别为79.63%和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2.96%和9.26%,对比两组阳性率P<0.05.结论:α′蛋白和CK2α在直肠癌中均为高表达状态,此和结直肠癌疾病发生,以及疾病发展存在密切性关系.

    作者:王国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创伤后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细菌分布分析及药物选择

    目的:分析创伤后感染患者分泌物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开放性外伤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分布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1)共分离菌株188株,革兰阳性菌79株(42.02%),革兰阴性菌109株(57.9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显著高于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但均对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不耐药.结论:创伤分泌物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细菌耐药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王月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分析卡维地洛对无心梗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对无心梗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医院就医的120例无心梗冠心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11日到2017年3月26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常规药物结合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比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为(7.51±2.41)次/周、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例、生活质量评分为(95.10±2.47)分,与对照组结果比较,P<0.05,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无心梗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推广.

    作者:王翠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无偿献血者献血动机及招募途径之研究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动机及其招募途径.方法:选择无偿献血的高校学生5000名调查,评估献血动机,总结招募途径.结果:男性与女性在献血动机帮助别人、献血光荣、奖励回报三个方面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校学生属于无偿献血比较重要的招募途径之一,可加大教育,促进献血事业发展.

    作者:成枫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总结分析对于脑梗塞患者恢复期采用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恢复期采用康复护理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康复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王金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浅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

    目的: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2月-2017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配合围术期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增强围术期配合整体护理的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血浆D-二聚体对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价值.方法: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院诊治的317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对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对317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确诊非肺栓塞与肺栓塞患者依次为172例、145例.D-二聚体的肺栓塞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阴阳性预测值为95.86%、64.98%、91.78%、56.97%,ROC曲线面积0.68.D-二聚体<500ug/L,确诊非肺栓塞与肺栓塞患者依次为67例、6例.结论:D-二聚体对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意义较差,但敏感性较强,D-二聚体阴性排除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张明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农村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分析农村基层医院中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法律等风险意识不足、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等,需加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及综合素质,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技能培训,从而对护理管理工作予以进一步优化.

    作者:赵凤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术中保温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接受术中保护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术中保温护理,对比2组干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肛温、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接受术中保温护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康传华;陈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研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麻腰椎手术后腹胀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麻腰椎手术后腹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全麻腰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案.观察对比两组腹胀发生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全麻腰椎术患者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腹胀发生率,改善肠道功能.

    作者:纪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CT诊断分析

    目的:探究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接受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以及CT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接受CT检查诊断肠梗阻准确率为95.65%(44/46),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69.57%),P<0.05;CT检查诊断肠梗阻病因准确率为93.48%(43/56),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0.00%),P<0.05;CT检查诊断方法在盲肠扩张、结肠梗阻表现、缺血性结肠炎等方面的征象均优于X线,P<0.05.结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接受CT扫描进行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效果明显.

    作者:邢瑞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