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娟
目的 了解电力单位职工健康状况,并分析不同工作环境职工的健康特点,为相关作业人群多发疾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年某电力单位350名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并根据工作环境分为户外作业组(162人)和室内行政组(188人)进行比较.结果 某电力单位职工超重、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较高(检出率高于10.0%);户外工作组异常病症检出率前五位的是:血脂异常(38.27%)、超重(37.04%)、脂肪肝(25.31%)、高尿酸血症(22.84%)和高血压(21.60%);室内行政组异常病症检出率前五位的是:超重(20.21%)、血脂异常(17.02%)、脂肪肝(14.89%)、高血压(9.57%)和肾结石(7.98%).两组比较,户外工作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室内行政组(P <0.05或0.01).结论 某电力单位职工超重、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较高,特别是户外作业人群其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尤其高于行政后勤人群,需积极预防干预.
作者:吴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检查中的血管狭窄评估的一般方法为:取管腔狭窄的地方横断位图像,测量其部位血管直径(d),然后再测量血管远端管腔血管直径(D),(d/D)即为其狭窄百分比,评估标准按照背景减少的百分比进行,其中(0%~49%)为轻度肾动脉狭窄(RAS)、(50%~60%)为中度RAS、(70%~99%)为重度RAS和闭塞RAS[1].目前RAS的评估检查方法主要可以分为有创性检查和无创性检查两大类,其中压力导丝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简称IVUS)这三种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性检查,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简称CTA)、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 CT angiography,简称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简称MRA)、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简称DUS)、声脉冲辐射力成像以及放射性核素肾图等均属于无创性检查[1~3].这些影像学检查方式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笔者针对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肾动脉狭窄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黄昌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低下、机体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在骨折创伤及手术的打击下患者很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发现,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与心脑血管意外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2例高龄髋部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妮;陈红贞;杨义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饮食调节、运动指导、改变生活方式等基本处理后,对照组药物治疗选择单纯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每天1次,观察组则使用左旋氨氯地平片1.25 mg联合缬沙坦80 mg,每天1次,在治疗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生低钾血症、头晕和心悸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结论 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明霞;杨庆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以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典型表现,其发病率可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资料统计显示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者DN发生率高达72.65%(170/234)[1].为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降低肾衰的发生率,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DN患者的护理干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余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依达拉奉30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运用依达拉奉对抗急性脑出血患者氧(羟)自由基反应,能显著减少脑水肿严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子宫肌瘤所占比例不是高,且其能通过手术治疗得到改变.所以对于不孕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如果合并有子宫肌瘤,且肌瘤的体积在5 cm3以上或者合并多发子宫肌瘤者,建议立即实施肌瘤摘除术[1],即使是年龄超过35岁的患者同样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提高受孕率.本研究主要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实施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妊娠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丽;梁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TB)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为45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6/10万,与10年前相比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呈现乡村患病率高于城镇,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和东部的分布,结核疫情虽有所下降但结核病负担仍然很严重[1].对于结核病的预防,我国采取了很多有效得力的措施,下面分别从健康教育、疫苗预防、药物预防等方面对我国结核病预防措施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廖锦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与疟疾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在桂西地区随机抽取30岁以上经历过三次疟疾流行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87例曾经感染或者正在感染疟疾的患者(易感组),另有560例未感染疟疾的健康成年人(非易感组).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1 ml,与利用BAC小鼠制备的S-180黏附细胞悬液混合,检测两组人群红细胞黏附功能,探讨疟疾感染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关系.结果 非易感组的红细胞黏附率要强于易感组(P =0.031);两组间女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疟疾非易感者黏附活性高于疟疾易感者;两组间壮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9),疟疾非易感者黏附活性高于疟疾易感者.结论 红细胞的黏附活性和疟疾的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细胞的黏附活性对疟疾感染有抵抗作用,为疟疾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文成;付瑞全;农乐根;韦叶生;韦莹慧;王俊利;黄衍强;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与超声在诊断不典型症状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症状不典型,曾同时行多排螺旋CT与超声检查,终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多排螺旋CT与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2.5%(37/40)、65.0%(26/40),特异度分别为85.0%(17/20)、55.0%(11/20),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多排螺旋CT较超声在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中更具有优势,在症状不典型但怀疑为急性阑尾炎病例中,超声检查阴性,可考虑CT进一步检查.
作者:倪健坤;戴鸿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手足口病(HFMD)为肠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感染病毒后机体即出现免疫反应,随着病情的发展,免疫功能进一步异常,临床表现有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即可导致死亡[1].目前尚无特殊高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以调节机体免疫,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预防细菌感染为主.为指导临床治疗实践,笔者就手足口病免疫低下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崔岚;李胜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PSPD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4例.治疗组予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予文拉法辛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4392,P=0.0000).②同组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各时间点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③治疗后两组SCL-90评分均呈递减趋势,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明显.④治疗组体重增加、嗜睡及乏力、厌食及恶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治疗PSPD时,文拉法辛和米氮平两种药物共同应用效果佳,有很高的安全性.
作者:邓花;杨涌;谢振国;邓昌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其致残、致病率很高.由于糖尿病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故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实现,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使其充分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并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本中心对辖区内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芳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跟骨骨折(SanderⅢ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SanderⅢ型)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为(68.73±6.72)d,对照组为(88.35±7.9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09,P=0.0000).结论 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跟骨骨折(SanderⅢ型),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容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病历介绍青年男性,30岁,因“意识障碍2个多小时”入院.患者5天前不慎从高处坠落当即感腰部及右上肢疼痛,就诊门诊摄片后示.T12椎体压缩性骨折.骨科门诊就诊后告知暂不考虑手术治疗,嘱患者家中平卧休息3个月后再复查X片.患者3天前予以口服含马钱子、硫酸铜复方制剂,每日一次(具体剂量不详),服用2日后无异常感觉.1天多前患者再次口服自觉不适,颜面及四肢细颤,家人呼叫反应迟钝,自服糖水后未予重视.2个多小时前家人发现患者呼之不应,伴有口角流涎,全身痉挛抽搐,呼吸急促,呕吐少许咖啡样物,遂急送我院.
作者:苟峰;沈艳华;孙冰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服用硝酸酯类、利尿药物以及β-受体激动剂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2.5 g/次,1次/日,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0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SD、EF、CO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卫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与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T2~3N0~1M0期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9例,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保留膀胱组),并选取同期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66例作为对照(根治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保留膀胱生存率,生存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保留膀胱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77/79)、88.6%(70/79)、70.9%(56/79)、46.8%(37/79),根治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2.4%(61/66)、86.4%(57/66)、69.7%(46/66)、47.0%(31/66),对两组病例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结论 对浸润性膀胱癌病例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生存率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生存率相当,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陈志贵;刘川;胡自力;廖玉平;侯海峰;王宝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电子病案(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又称电子病历,是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搜集、储存、管理、传输和重现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医疗记录管理系统的总称[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EMR的应用正在日趋普及,如今EMR与纸质病案(medical record,MR)并驾齐驱,传统的病案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医院管理现代化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甚至认为未来EMR将有可能完全替代MR,因此EMR的社会学研究已引起各界的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医疗现状,阐明EMR建立的重要作用,消除社会对电子病案顾虑思想,使病案信息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实行现代化的病案管理,更好地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并使EM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卢晓茜;谈玉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cl-2和HNF-3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NF-3β和Bcl-2的表达.结果 6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Bcl-2和HNF-3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51/65)和33.8%(22/65),癌旁正常肺组织Bcl-2和HNF-3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11/65)和84.6% (55/6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NF-3β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HNF-3β和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HNF-3β低表达和Bcl-2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TNM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 HNF-3β和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推测HNF-3β和Bcl-2蛋白表达可共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可作为肺癌预后的一个适用新靶点.
作者:覃春艳;罗维贵;黄霞;邓俊华;覃雪梅;苏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重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给83例重型肝炎患者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原因给予系统性、规范化健康教育,出院后利用信息、电话等随访平台全程跟踪干预,2个月后再次发放该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情况.结果 干预前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30±0.45)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82±0.48)分,分别与全国常模(1.78±0.52)分、(1.59±0.6)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提高(P <0.01),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重型肝炎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提高他们应对疾病的能力,主动调整不良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种全程护理干预可作为重型肝炎患者护理工作的一种制度化、常规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丽梅;黄素琴;覃金艳;施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