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腹腔镜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覃军;李致文;赖昌生;黄正有;王耀明;杨开宇

关键词:3D腹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摘要:我院于2007年始开展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至今已完成100余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年我院引进了STORZ-3D腹腔镜系统,目前我科已运用该系统成功实施了12例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2例均为我院住院女性患者,年龄20~ 45岁,平均29.5岁.其中甲状腺肿瘤11例,原发性甲亢1例,均具备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行左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6例,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11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方法 将上海某社区201 1年1月~2012年3月的10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胰岛素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心理和定期遵医行为及病情监测等.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干预后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01),而干预后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对照组则下降不明显,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在合理饮食、按时用药、坚持运动及自我监测血糖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治疗,可有效锻炼患者的自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宇静;陈骏;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NP、IL-6及PCT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就诊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名门诊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IL-6及PCT浓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浆BNP、IL-6及PCT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BNP、IL-6及PCT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NP、IL-6及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64,0.52,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NP、IL-6及PCT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具有临床提示意义.

    作者:邱金玉;梁文京;黄满兴;包雷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手术30例报告

    2013年3月至12月,我院对收治的3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经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均获得成功,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29.7岁,其中单侧曲张23例,双侧曲张7例,5例因症状性疼痛就诊,均为单侧曲张,其余25例因不育就诊.发病时间3~48个月,平均(41.2±3.5)个月.全部患者入院时查体精索内触及蚓状团块,Valsalva试验(+),阴囊彩超检查提示精索静脉扩张(直径>2 mm),可见反流,并排除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均为Ⅱ°以上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龙海;邓程恩;伍运筹;班淼;卢加祯;包华宇;潘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MR功能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应用现状

    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是脑内常见的恶性脑肿瘤,脑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多发病灶与小病灶大水肿,分布于脑灰白质交界区,边界比较清楚,可合并出血、坏死,增强扫描瘤灶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结合患者肿瘤病史不难诊断.但对于一些原发病史不明确的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两者在临床表现及MR常规检查表现相似,由于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均不同,明确诊断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MR新技术的不断发展,MRI能够对病灶内水分子的布朗运动、组织内微血管及组织代谢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了从对病变的形态学到功能学诊断的飞跃,如弥散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笔者就MR功能成像在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鉴别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陈立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23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和丙泊酚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术后1h、6 h MMSE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1),24h后逐渐恢复,72 h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1h均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七氟醚组术后6h POCD发生率为58.47%,明显高于丙泊酚组的29.66%(P<0.01).术后24h、72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有限,72 h后可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建议术前积极消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高龄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桂德新;彭丹辉;黎阳;邹伟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析脑动脉瘸破裂应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5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早期显微手术疗法,对照组25例行常规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3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微创度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树德;韦廷求;肖泉;蒙智恩;莫建华;梁世强;郭世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中毒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急性中毒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66例急性中毒患者,按中毒的原因是自主服毒还是误服分为自服组和误服组,按有无器质性疾病分为有器质性疾病组(包括糖尿病、脑梗死、结缔组织病、骨质疏松、COPD、脑外伤、肿瘤)和无器质性疾病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 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后有抑郁症状者32例,占48.5% (32/66),其中男12例,占有抑郁症状者的37.5%,女20例,占有抑郁症状者的62.5%.自服组的HAMD评分高于误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器质性疾病组的HAMD评分高于无器质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急性中毒以自主服毒为主,抑郁症与是否患器质性疾病有关.

    作者:华文良;汤超;汤文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健康知信行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健康知识认知、信念、行为,为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知、信、行问卷调查表对80例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监护人对健康保健知识平均知晓率为20.08%,健康保健信念的平均持有率为72.14%,健康行为的平均形成率为50.78%.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对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平均形成率均偏低,不能做到健康信念和行为一致,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及困难,需要做更多的宣传工作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其健康行为.

    作者:王玉梅;陆青梅;陆柳雪;黄紫薇;冼妹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 ~2013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和氨茶碱常规治疗.对照组每天予氧气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7天为一个疗程.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钠10 mg口服,每晚睡前服用,疗程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4.3%,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率为37.1%,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和PEF占预计值比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林明江;汤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对华蟾素所致静脉损伤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对华蟾素所致静脉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经外周静脉输注华蟾素注射液的12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滴注方法,实验组则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静脉滴注华蟾素前使用湿润烧伤膏沿静脉走向均匀涂抹于皮肤处,每日2~3次,并用2%利多卡因浸湿纱布以不滴液为宜,外敷输液静脉近心端约10 cm,直至输完华蟾素后2小时.结果 实验组在滴注速度<40滴/min、局部皮肤发红、外渗等方面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2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8%(P<0.001);两组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在华蟾素静脉滴注所致的滴注速度减慢、局部皮肤发红、外渗及减轻疼痛等方面有明显疗效,可显著降低华蟾素对血管的刺激,减少静脉损伤.

    作者:尹秀芬;李铂;谭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 尿酸 血脂变化及其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尿酸、血脂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确诊的心血管疾病人群,其中冠心病组100例、高血压组100例为疾病组,另选同年龄段的体检人员(排除炎症及心血管疾患)63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人群的血糖(GLU)、血尿酸(URIC)及血脂水平.结果 疾病组除男性冠心病患者URI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结果并无增高.冠心病组男性TC及LDDC水平较高血压组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女性的TC、HDL-C及LPa水平较高血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TC、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疾病组TG/TC、LPa/TC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尿酸、血脂水平及性别差异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在诊断和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欢;戴婉如;沈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咏梅;黄晓慧;周健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DP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GM-1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评价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 vs 6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282,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炳定;廖英妹;彭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使用静脉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麻醉前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5 mg·kg-1的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1 μg· kg-1的右美托咪啶,且在手术过程中以0.5 μg·kg-1的速率注射右美托咪啶.采用ELISA法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及手术结束后1天测定患者血清IL-6,观察患者麻醉结束至清醒睁眼(T1)、清醒至拔管(T2)、拔管至出室(T3)三个时段的时间,应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评价标准观察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手术后及手术后1天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3天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1、T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啶能显著降低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且其机制与炎症反应并无关联.

    作者:邓辉铃;刘炯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母婴分离产妇心理情绪对泌乳素及后期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母婴分离产妇心理情绪对产妇泌乳素(PRL)及后期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探讨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192例母婴分离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176例母婴同室的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产妇进行心理情绪评分,同时检测PRL水平,观察并比较产后乳汁分泌情况及后期母乳喂养率.结果 与母婴同室的产妇相比,母婴分离产妇的SCL-90心理情绪评分明显升高(P<0.01);伴随负面心理情绪的出现,母婴分离产妇PRL水平降低、泌乳始动时间延长、乳汁量减少、后期母乳喂养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应激引起的负面心理情绪影响产妇PRL水平,关注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变化,适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保证和促进母婴健康有推动作用.

    作者:李智敏;何丽;张丽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胆碱酯酶和总胆汁酸检测在肝脏疾病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肝脏疾病患者178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48例(A组),重症肝炎32例(B组),肝硬化67例(C组),原发性肝癌31例(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CHE、TBA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四组患者血清CHE及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B组CHE明显低于A组(P<0.05),C组CHE明显低于B组(P<0.05),C组、D组两组CHE无明显差异(P>0.05);B组TBA明显高于A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D组明显高于C组(P<0.01).四组CHE、TBA阳性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D组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CHE阳性率明显低于TBA的阳性率,C组CHE阳性率明显高于TBA阳性率(P<0.05).结论 在检测ALT的同时,观察CHE、TBA的变化可较全面了解肝组织损害及功能变化情况,对判断其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伟文;柯柳华;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辅助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丙泊酚辅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芬太尼.采用OAA/S和VAS评分分别评价两组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结果 观察组的OAA/S评分为(1.12±0.21)分,与对照组的(3.47±0.1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VAS评分优良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收缩压、低心率、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低舒张压及慢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具有较好的辅助效果,镇静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的患者,且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会森;荣佳;陈凤雨;孙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分为A(非杓型组)、B(杓型组)两组,并设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C组),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24h动态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并比较,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B组、C组明显升高(P<0.01);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以及24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密切,其中dSBP、24hSBP以及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蓉;陈斐;陈骏;吴宇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种药物局部封闭治疗掌跖疣、甲周疣疗效观察

    掌跖疣、甲周疣是寻常疣的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1].为了寻找疗效好、经济实惠的方法,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采用聚肌胞+病毒唑+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掌跖疣、甲周疣,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114例掌跖疣、甲周疣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临床皮肤病学》[¨.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2~45岁,平均28.06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1.15年;对照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3~42岁,平均30.12岁,病程4个月至2.5年,平均1.04年.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白细胞减少者;③两周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者;④不能坚持治疗完成疗程者.

    作者:牛红梅;王爱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野芭蕉茶饮者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野芭蕉茶饮对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60例在近2年内坚持野芭蕉茶饮,每天1次以上,每周不少于5次的老师、干部或职工(观察组),检测其身高、体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并与50例从不饮用野芭蕉茶饮的老师、干部或职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2.7±1.3) kg/m2、(125±8) mmHg、(73±8) mmHg、(4.4±1.3)mmol/L、(4.5±1.2) mmol/L、(1.4± 1.3) mmol/L、(315±93) mmol/L,对照组分别为(24.3±1.5) kg/m2、(131±9) mmHg、(86±9) mmHg、(5.2±1.2) mmol/L、(5.6±1.3) mmol/L、(2.7±1.2) mmol/L、(366±96) mmol/L,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体质指数异常率、胆固醇异常率、甘油三酯异常率、血糖异常率、血尿酸异常率分别为11.7%、13.3%、11.7%、3.3%、10.0%,对照组分别为28.0%、32.0%、32.0%、16.0%、30.0%,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结论 野芭蕉茶饮者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总体水平和异常率低,对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野芭蕉茶饮适宜老师、干部或职工健身防病.

    作者:黄恩赞;杨发奋;梁烨;唐习强;赖腾芳;李近都;李天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