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梁琪

关键词:子宫肌瘤, 腹腔镜, 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医院做腹腔镜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36例.全部患者都实施常规护理,甲组加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进行总结.结果:乙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都劣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切除术中,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和规范管理高血压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规范管理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3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综合干预规范管理组和观察组,通过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健康指导、运动、饮食、心理、排便、中医、药物等干预和管理,比较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从医行为、并发症综合干预规范管理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管理非常必要,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对策探究

    文化建设在血站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深深地影响着血站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同时文化建设也能满足血站员工精神文化的需求,约束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行为,增强血站的凝聚力和创设友好和谐的血站氛围.

    作者:吴晓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模式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各8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采取高频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在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个性化模式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在治疗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作者:林爱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的血液透析患者500例,抽取其中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参照组实施普通肝素钙抗凝,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后血脂浓度改善情况展开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以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理想,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成分输血及输血风险防范分析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输血的安全意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保证受血者的健康.通过分析成分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例数及种类,认识成分输血的安全隐患,科学合理输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反应,丰富临床输血知识.

    作者:焦凤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个性化规范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个性化规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11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规范护理,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状况、疼痛评分及焦虑心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较术后1天、3天时的疼痛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术后SA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规范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显著.

    作者:刘萍;刘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儿临床麻醉中喉罩全麻通气和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小儿临床麻醉中喉罩全麻通气和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组: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进行喉罩全麻通气.结果:插管后,常规组的DBP、SBP以及H R指标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拔管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通气正常.拔管后,观察组的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27%明显低于常规组18.18%(P<0.05).结论:小儿临床麻醉中应用喉罩全麻通气更为适宜,此方法安全性高,与气管插管相对比,患者的苏醒时间更短而且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

    作者:孙建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心得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对县级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并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A1型及A2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导针,A3型者遵循旋转髓内钉方向顺利置入,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性扩髓成功.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患者机体构成较大创伤,可促使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岳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诊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的作用

    目的:评估急诊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3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急诊休克患者共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并经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30例)、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浅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予以深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无创血压好转率、尿量好转率分别为93.33%(28/30)、90.00%(27/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休克患者容量治疗期间实施深静脉穿刺较浅静脉穿刺疗效更为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补液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支持.

    作者:李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胃溃疡粘膜愈合中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的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中收治的胃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铝碳酸镁作为治疗药物,而实验组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胃溃疡有较为积极的治疗作用,具有良好的治愈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疾病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病率,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对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时间超过120min的90个手术间次,随机分为甲组(层流组)、乙组(等离子空气消毒器组)、丙组(紫外线组),比较3组的空气菌落数.结果:消毒后60min,甲、乙、丙组的空气菌落数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120min,丙组已超标,与甲组、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对空气自然菌具有明显消毒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斌;宁群;庞秀清;杨东霞;罗善珍;彭博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乙肝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中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记录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状况以及其治疗依从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42(84.00%),而对照组为31(62.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出现2例不依从治疗患者,而对照组中出现10例不依从治疗,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为实验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优秀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荆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有68例研究对象接受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指标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对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测工作当中,有效的运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有效的对该症状进行预测,是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是值得推广使用的.

    作者:段爱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研究并分析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针对四肢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按照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运用的作用加以摸索.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48例(均为本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接诊病例),结合随机抽选的方式,以24例结合常规方式处理,为对照组,余下24例则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处理,为观察组.对比疗效.结果结合统计可知,观察组在创面愈合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按照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处理,能帮助该部分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范立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保温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低体温护理措施对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患者45例,根据术中实施的低体温护理措施分为三组.身体包裹组采用布敷料包裹患者的双上肢,双大腿中下1/3至足部,并以棉垫覆盖肩颈部;保温毯组将电热毯温度设定为38.5℃,铺于患者四肢及躯干下;对照组为常温术中保温护理.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及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麻醉后三组患者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保温毯组患者肛温(37.31±0.40)高于身体包裹组(36.76±0.74),同时高于对照组(36.02±0.57)(P<0.05),结论:保温毯和身体包裹两种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措施,均可发挥一定维持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患者肛温的功效,但保温毯效果佳,并可发挥一定的升温效果.

    作者:于淑霞;张新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彝良县2014年健康人群流脑现况调查

    目的:掌握本县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及带菌状态,为流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分4个年龄组在全县采集健康人群静脉血和咽试子标本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细菌分离.结果:A群的抗体阳性率为8.24%,C群的抗体阳性率为60.00%.人群总带菌率为6.67%,其中B群的检出率高.结论:我县的抗体阳性率较低,健康人群流脑带菌仍以B群为主,加强对健康人群带菌率及菌群变动的监测,对预测流脑的流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秀敏;曹继东;罗晓菊;孙碧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便携式荧光(紫外)、激光笔在不同种属及易混淆中药饮片中鉴别应用

    目的:探究便携式荧光(紫外)、激光笔在不同种属及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照射结果予以严谨的鉴别筛选,并对相应的显色情况等进行整理与汇总.结果:结合不同药材不同的荧光显示情况,可以实现对不同药材的有效鉴别.结论:便携式荧光(紫外)、激光笔应用于不同种属及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之中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同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彩色超声实施在诊断胎盘早剥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评估彩色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并通过病理证实为胎盘早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彩色超声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者的彩色超声检查确诊率是95.0%,与病理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确诊率较高,还可以有效诊断胎盘早剥的位置,提升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推拿与康复护理结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针灸推拿与康复护理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象,通过抓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联合康复护理与针灸推拿,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5例显效,2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7/50),对照组,17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41/50),组间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肝胆疾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分析

    目的:探究肝胆疾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科学的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93.4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可推广.

    作者:谢东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