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杨英先

关键词:复发性尖锐湿疣,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15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康复.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奥司明治疗痔病症状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治疗痔病症状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内痔、外痔或混合痔且有痔病症状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给予地奥司明口服,每次3片,一天二次,连续4天后改每次2片,一天二次,连服3天;分别在午餐和晚餐时服用.对照组46例给予化痔胶囊口服,每次4片,一天三次,连续用药7天.分别在治疗后第4 d,第7 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在治疗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为65.22%;治疗7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71.74%.两组两个时段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并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地奥司明治疗痔病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郭俊宇;覃安强;杨昌谋;黄甫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对大鼠血管损伤后重塑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局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VEGF165cDNA)对大鼠血管球囊拉伤术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制备VEGF165cDNA基因,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基因组、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基因组通过尾静脉输入VEGF165cDNA基因,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只注入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光镜等方法观察球囊拉伤后的大鼠股动脉内膜的变化,检测拉伤局部内膜VEGF165基因作用效果.结果 基因组球囊拉伤血管24 h后内膜处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手术对照组损伤内膜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14 d后基因组球囊拉伤血管内膜厚度小于手术对照组(P<0.01),管腔内径大于手术对照组(P<0.01),内膜有大量VEGF蛋白表达.结论 病理性重塑是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而VEGF165基因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加速损伤内膜的修复,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进而防治再狭窄.

    作者:成业东;蔡丽萍;王加波;高超;冯海波;姜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凝血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0例正常临产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血中PT、APTT、TT、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蒙天生;莫鸿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78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组),并与60例按传统盲穿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组的穿刺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1);穿刺时间为(5.0±1.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5±2.5)min(P<0.01);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P<0.05);超声组发现解剖变异1例(1.67%).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实用价值高.

    作者:王洁;钟秋红;邓高;李仕良;崔翠新;古贤君;林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7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收治CHF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赖国勇;洪泽文;王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32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制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 干预后患者在规范用药、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监测血压、心理调整等方面的遵医率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高血压病程的控制.

    作者:邹月兰;李智勇;黄积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注给药与常规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注给药组和皮下注射组各24例,胰岛素泵组用诺和灵R,以每日胰岛素总需量的50%为基础率(由泵持续24 h输入皮下,可据具体情况将基础率分段,常用六段值),基础率在0.3~2.0 u/h.剩余的50%一般按早餐前20%,午餐前15%,晚餐前15%由泵直接泵入皮下,同时三餐前的胰岛素量可根据餐前、餐后血糖调整.对照组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诺和灵R三餐前15 min,诺和灵N晚10点皮下注射.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胰岛素泵注给药组在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至理想水平的控制天数、血酮体转阴时间和每日维持胰岛素量都较常规皮下注射组少,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胰岛素泵注给药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皮下注射.

    作者:周建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肠套叠、急性阑尾炎、急性淋巴结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3例小儿急腹症患儿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结果 103例急腹症患儿中超声诊断为肠套叠4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急性阑尾炎18例.结论 高频彩超检查是小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急性阑尾炎、急性淋巴结炎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徐丽芳;廖新红;韦宇翔;蔡昱;陈敏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脂症患者60例,给予辛伐他汀规范治疗两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总有效率达96.6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疗效确切,冠心病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朱春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正骨手法与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50例

    眩晕是患者就诊时为常见的主诉与临床症状之一,可见于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埃病及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多种疾病.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眩晕患者是由于颈椎病变所引起,我们称之为颈性眩晕,其突出临床表现是眩晕常因颈部活动而发作或加重.

    作者:韦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

    临床思维能力是运用理论知识对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师的核心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1].

    作者:黄炳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舒敏对雷米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术后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舒敏)对雷米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曲马多组、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对三组术后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曲马多组能明显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及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盐酸曲马多能抑制雷米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术后苏醒期的不良反应,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陈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治疗研究进展

    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多见于根尖周囊肿、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囊性(壁性)成釉细胞瘤.除病变范围小的根尖周囊肿在根管治疗后可能消退外,其他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均需外科手术治疗[1],每种单一的治疗手段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如侵犯的范围较广,累及多颗牙齿,伴颌面部严重的膨隆性畸形的大型颌骨囊肿治疗仍然十分棘手,处置不当,易造成复发率高、严重牙颌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特别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囊性成釉细胞瘤,单一治疗手段往往效果不佳,需要多种手段联合治疗,因此也提倡综合序列治疗观点,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治疗手段,有目的、科学而合理地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实施,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海洛因依赖者院前急救护理

    我科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17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院前急救,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0~41岁,平均33.4岁,吸毒史2~15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上6例,初中以下11例;职业:个体经商10例,待业7例;假性动脉瘤破溃大出血4例,吸毒过量中毒9例,大咯血1例,气胸1例,腹水1例,急性腹泻1例.

    作者:韦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x43磷酸化及其与ZO-1、Src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沟通相邻细胞胞质的细胞间通道,介导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是实现GJIC的结构基础,主要通过对细胞信号的传导来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传导主要由Cx43完成[1].

    作者:黄建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视微创胆囊切除术317例分析

    目的 开展双视下微创无痛胆囊切除术,探索本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以改善手术操作及质量,减少或避免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 使用专用冷光源内照明显露系统和相关微创特殊手术器械,实施直视与视频相结合微创胆囊切除术317例.结果 2例因胆囊周围粘连重中转开腹,1例术中发现胆囊癌中转开腹,1例年青医生损伤胆总管中转开腹.术中绝大多数为微量出血,大出血为100 ml,平均少于50 ml.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30min.手术当晚使用镇痛剂189例,占41%,未用止痛剂128例,占59%,次日仅有轻微疼痛.绝大多数6~24 h离床活动,8~24 h即可进流食.常规术后第4天出院,短为3天,长为7天.313例治愈,经1~3次随访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 双视下微创胆囊切除术方法简单实用、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设备投资少、手术费用低、视频结合下操作增加了手术的安全等特点,达到了微创和快速康复效果,在胆囊切除手术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周俊;马应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M)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分为DN组(55例)与DN-HUA组(45例).另择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NC)组.同时检测三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HbAlc、Cr、BUN、UAER、U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和DN-HUA组的Cr、BUN、UAER,UA和HbAlc值分别高于NC组(P<0.01),DN-HUA组的Cr、BUN、UAER、UA值均高于DN组(P<0.01),DN-HUA组和DN组的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热孜万古力·阿帕儿;再吐娜·沙吾提;刘雪峰;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8例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临床分析

    2009年3月以来在墨西哥、美国等相继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我国也出现爆发流行疫情,尤其在年轻人集中的区域如社区、学校等易引起爆发.我科2009年10月15日~10月20日收治58例以流感样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聚集性病例,均为我县某高中同年级2个班的学生和老师.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

    作者:黄精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封闭抗体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运用

    目的 探讨封闭抗体(BA)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封闭抗体检测,阴性率为88.2%.并对106例BA阴性并且愿意接受免疫治疗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治疗后BA的变化及妊娠情况.结果 封闭抗体在复发性流产中有显著临床意义;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的主动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不进行这方面治疗的患者.结论 封闭抗体在复发性流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价值.

    作者:聂桂香;梁学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干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干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科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固定矫正治疗,在院治疗期间,两组治疗方法,过程及护理方法均相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及家长进行进一步家庭护理干预培训.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下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口腔菌斑指效及牙龈指数.结果 矫正治疗后第3个月、第12个月,两组牙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第12个月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较第3个月显著回升(P<0.01),并且干预组第12个月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正确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牙周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发挥家长的积极干预作用,对患者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

    作者:简林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