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例急危重症患者空中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

魏建民;魏彦芳;巩秀静

关键词:空中转运, 急危重, 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 通过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对22例急危重症患者空中转运的过程和方法,总结空中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转运前病情及护理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素质及能力要求、转运前充分准备;飞机起降和变速过程中的护理;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路通畅,紧急医疗处置,晕机症的预防与处理,心理护理;到达目的地后,与接诊医务人员认真交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果 22例急危重症患者,均安全抵达目的地,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危重病人空中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的保障工作及到达目的地的交接工作,降低了患者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抢救成活率.通过护理安全管理,预防并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高空中转运的护理质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军参加应急医学救援的历史回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我军卫生系统在灾难发生后的医学救援行动中一直发挥着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本文较为详尽地回顾了我军卫生系统参加的国内外重大应急医学救援任务,并总结了近些年我军参与医学救援的成功经验.

    作者:周袖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索适应卫勤手术组的物资配备标准

    通过归纳总结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在卫勤演练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对卫勤手术组的装备物资的标准配备,武警部队医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加强卫勤手术组的建设需求进行研究.探索在实现战备药材、装备保障规范化的同时,摸索建立战争救护系统的药材模块,以保障时效性.

    作者:乔继文;任德育;刘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发病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在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之后,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这种灾害过后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减少危害和探索靶向治疗,本文就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发病机制做了详细综述.本文回顾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免疫系统机制的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红;刘惠亮;陈金宏;张振文;沈权;任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BL整合课堂教学法在大学生灾难医学救援知识普及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BL整合课堂教学法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灾难医学救援知识普及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本科在读非医学专业大学生54例填写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PBL整合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在以下六个方面的评分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这六个方面包括:是否能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是否有利于活跃学习气氛,是否有利于知识掌握,是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有利于团队协作等.结论PBL整合课堂教学法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灾难自救互救的实际能力,值得在大学生灾难救援知识普及教育中推广.

    作者:杜鑫淼;胡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武警部队灾害救援卫勤保障思考

    本文结合武警部队执行灾害救援任务实际,对灾害救援卫勤保障特点归纳总结,并就灾害救援卫勤准备提出可行对策:健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预案,加强卫勤应急力量建设,加强卫生战备教育训练,加强应急药品器材储备,加强军地部门协调协作.

    作者:聂善化;喻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空中救援成功转运五例患者案例分析

    目的 研究我国飞机救援现状,有助于改善我国面对需要紧急救助时飞机救援应用不足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飞机救援水平.方法 通过列举文中五个实例,对飞机救援转运患者的年龄、病种、转运目的地及转运所需时间等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我国飞机救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通过实例汇总,红十字中心的转运率在逐年上升,转运病人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转运病人病种也越来越多样化.利用飞机转送伤病员已日益普及,是非常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转运病人的方式,更符合社会需求.结论 随着我国飞机救援的快速发展,可以顺利实施救援,但飞机救援还不完善,在高昂的转运费用、停机坪的设立、飞机转运局限性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在我国,飞机救援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国家和各界人士共同协调改善飞机救援存在的问题.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护理与预后

    本文回顾近三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的5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过程及跟踪治疗效果,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措施与预后不同的原因.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包括早期洗胃不及时、不彻底,没有进行血液灌流,医患沟通不良,医护配合不佳等.急救技术水平、急救效率和护理人员整体护理素质的提升能保证后续治疗的连续性,并提高百草枯中毒存活率.

    作者:贺晓莉;李明福;巴艳茹;薄友玲;郭光青;孟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巨大唇癌单纯切除术后下唇延长成形1例

    巨大唇癌切除后,延长切口和颊侧组织黏膜转位移植下唇重建,效果良好,可试用于临床.

    作者:王泽颖;马军莉;李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论灾害救援医学学历教育在我国的实践

    灾害救援医学(Disaster Medicine)学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在我国开展灾害救援医学学历教育符合我国国情,武警后勤学院、同济大学、江苏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先后设立灾害救援医学系(灾难医学系或灾害医学系),编写并出版大学学历教育的本科教材,开始了灾害救援医学学历教育的实践.实践证明,在我国开展灾害救援医学的本科学历教育是可行的,个别高校已经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这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当前重要的是“求同存异”,在急诊医学等关联学科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灾害救援医学学历教育,为今后全国开展本专业学历教育的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

    作者:邹圣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武警部队卫勤无缝救援系统中急救管理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本文探讨了武警部队卫勤无缝救援系统中急救管理子系统.根据无缝救援的规范和流程,开发一套涵盖院前急救到院内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并支持消息通知、信息共享及与院内信息交换.根据急救管理子系统实现的功能,整个系统可分为信息采集与录入、信息平台、呼叫系统、急救数据库等几个部分,为无缝救援系统提供信息录入和共享的平台,满足系统中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多种需求,并可缩短信息流转的时间,提高救援效率及卫勤保障能力.

    作者:张志荣;袁慧欣;赵建国;李小萍;田晋洪;李颖;马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震现场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文章提出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也称作心理救援黄金72小时的理念;指出地震灾害救援应急期是灾后心理学从业者参与心理救援的空白期,该时间段内由非心理学从业者实施的干预方法没有统一的规范.作者提出一种认识:“生命救援与心理救援同步”,以此规范救援应急期由非心理学专业救援人员开展心理救援行为的尺度,达到生命救援与心理救援的“效能大化”.

    作者:汪茜;彭碧波;史宇;王明新;郭小东;马立芝;刘亚华;孙鲲;王立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巴基斯坦洪灾救援人员健康及营养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洪灾救援期间的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量以及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国际救援营养保障研究、开发专用救援食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综合评价法对队员的整体健康情况及膳食摄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蛋白质、热能和脂肪的摄入比平日明显减少,矿物质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缺乏,铁、锌、硒达到RNI的63.08~75.65,钙只有RNI的40.72%.维生素D、E和B1、B2、B6达到RNI的53.57%~63.33%,维生素A、C、叶酸仅达到RNI的27.65%~49.50%.队员的睡眠、进食量、心理状况得分较低,复合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的摄入比例仅达有23.82%,营养不良发生率达到69.05%,不同程度上存在水肿、腹泻、便秘、口腔溃疡、掉发等情况.结论 中国国际救援队营养保障仍存在较严重问题.下一步要大力加强救援队的营养保障研究,开发出专门适用于救援环境的系列制式食品,列装必要的营养保障物资.

    作者:刘庆春;胡南;郑静晨;王磊;宋博;李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震区伤员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方法

    震后灾区安置人员常发生气性坏疽、泌尿系统疾病、骨折等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和挤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因此探讨如何防治及护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震区安置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在4·20雅安地震医学救援时针对震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震后伤员的救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田二云;宋慧娜;杨立娥;邹仁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急性胃肠炎发病的肠套叠12例

    成人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的肠套叠的病例未见报道,此种情况可能与肠功能紊乱,蠕动异常等有关.因其缺少特异的临床特征,诊断较为困难,需对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及时诊断,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王政乾;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2例急危重症患者空中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通过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对22例急危重症患者空中转运的过程和方法,总结空中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转运前病情及护理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素质及能力要求、转运前充分准备;飞机起降和变速过程中的护理;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路通畅,紧急医疗处置,晕机症的预防与处理,心理护理;到达目的地后,与接诊医务人员认真交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果 22例急危重症患者,均安全抵达目的地,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危重病人空中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的保障工作及到达目的地的交接工作,降低了患者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抢救成活率.通过护理安全管理,预防并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高空中转运的护理质量.

    作者:魏建民;魏彦芳;巩秀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野战医院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救治实践分析及未来需求研究

    本文分析了灾害可能导致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临床特点.面对耳外伤、鼻骨鼻窦眼眶骨折、喉外伤、头颈颌面部外伤、耳鼻咽喉头颈部异物等多种伤害,本文总结了野战医院应逐一采取的急救措施,总结出一系列相关灾害救援医学实践经验包括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加强专科装备研究和配备、开展灾区专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到注重心理疏导及卫生科普宣教等.希望本文能为未来灾害事故中耳鼻咽喉头颈伤的诊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为今后灾害救援医学实践提供可行的对策和科学依据.

    作者:王辉兵;彭碧波;郑静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紧急医学救援培训结业考试质量分析

    目的 分析紧急医疗救援培训结业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考试质量,对考试结果做出准确解释,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紧急医疗救援培训考核方法.方法 组织9位临床专家和教师设计并制订了10站的OSCE.33名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按培训大纲培训结束后,用这种OSCE进行操作技能结业考核.采用扩展的Angoff法,计算分界组分数(合格分数),运用SPSS19.0录入数据,描述性统计了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分析计算了考试难度、区分度、Cronbach系数的α值和内容效度等指标.结果 考试平均分为72.3±7.1分,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考试的整体难度系数为0.723,信度分析Cronbach系数α值为0.941,OSCE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99.每个考站的难度在0.48至0.83之间、区分度在0.11至0.89.分界组分数的为63.2,其中合格30人、不合格3人.结论 设计和实施的OSCE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考试结果真实可信,客观评价了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的能力水平,可作为卫生应急工作培训的考核方式.运用扩展的Angoff法确定合格标准准确地解释了考试结果,为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科学组训和考核提供了有效参考.

    作者:陈锋;侯世科;樊毫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震灾害救援医学硬件和软件问题研究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使得地震灾害救援医学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地震灾害救援医学的现状,分析我国地震灾害救援医学中所存在的硬件和软件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不断的完善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来提高国家抗灾减灾的能力,大限度的降低灾后伤残率、死亡率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作者:张佰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性医院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

    作为综合性医院(教学医院)的实验室不仅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基地,同时也是医院开展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基地.本文以武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为例对综合性医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做一下初步探讨.加强实验室设计规划、资源配置、人员配置、实验室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综合性医院中心实验室的研究水平.

    作者:周立冬;刘庆;刘爱兵;曾独娟;吴志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武警医院批量救治伤员对策研究

    武警部队是反恐处突的重要武装力量,本文研究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产生集中救治批量群众伤员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阐述武警医院紧急救治伤员的工作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医院从接收伤员开始,到分类与救治各环节分别做了论述.通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未雨绸缪,提高救治质量.

    作者:刘向宏;徐丽;蒋恒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

主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