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寨卡病毒疫情--已知与未知

郭海涛

关键词:病毒, 疫情, Disease Control, 世界卫生组织, 专题报道, 致病机制, 学术期刊, 生物防御, 拉丁美洲, 控制预防, 加勒比海, 读者, 地区, 中心, 美国, 疾病, 机构, 国家, 传播, 策略
摘要: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尚未彻底平息,寨卡病毒(Zika virus)又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肆虐开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3月4日发布报告称,自2007年以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及地区出现了寨卡病毒的传播和流行[1]。尽管WHO、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等机构的专题报道及各类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不断向读者介绍寨卡病毒的致病机制、流行机制和生物防御要求,但这远远不够,存在的未知领域依然很多,值得研究者不断探索及发现。笔者简述寨卡疫情相关情况并概析全球应对寨卡疫情的主要策略,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7例

    回顾37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ophy, DSA)诊断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TCCF)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术后提示血管内介入治疗TCCF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明;杜世伟;聂庆彬;朱海波;周磊;毛更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规范化救治模式在严重交通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救治模式在严重交通伤院前和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对应用规范化救治模式前(对照组)后(项目组)在柳州市某医院就诊的严重交通伤患者救治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存活率、伤残率情况,评估规范化救治模式在严重交通伤的应用价值。结果项目组存活率为84.5%,对照组存活率为76.9%,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7,P=0.016);项目组院前(t=-14.116,P<0.001)及急诊室施救时间(t=-17.835,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项目组存活278例,伤残率为30.2%,对照组存活237例,伤残率为37.1%;两组伤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P=0.047)。结论规范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严重交通伤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伤残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汤中飞;李兵;阮海林;黄福文;杨家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救援的护理体会

    回顾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伤员的应急处置和急救护理情况,总结护理人员在紧急调配、合理分工、快速分流、救急处置中发挥的作用,指出急诊护理综合处理能力和娴熟护理抢救技术可为突发事件的应急抢救提供保障。

    作者:王晓妹;于晓;马萌;李涵;周进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腔支气管在院前心肺复苏运用中的研究

    目的: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对院前胸部损伤(单侧气胸、血气胸)所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江油市骨科医院2004-02至2010-02院前胸部损伤致呼吸心跳骤停44例为对照组,复苏方法:采取基础生命支持同时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完毕后行气管插管,再复苏30 min,呼吸心跳恢复者,迅速转入医院进行综合治疗,并追踪患者康复出院率;选取2010-03至2015-03院前胸部损伤致呼吸心跳骤停44例为实验组,复苏方法:采取基础生命支持同时双腔支气管插管(10 s内完成)将伤肺隔离行单肺通气,再复苏30 min,呼吸心跳恢复者,立即伤侧胸腔闭式引流行双肺通气,迅速转入医院进行综合治疗,并追踪患者康复出院率。结果对照组20例复苏成功,24例抢救无效死亡,复苏成功率45.45%(20/44),复苏成功者经后续综合治疗,5人康复出院,出院生存率为25.00%(5/20);实验组3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70.45%(31/44),复苏成功者经后续综合治疗,14人康复出院,出院生存率为45.16%(14/3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两组出院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P<0.05)。结论对胸部创伤所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取基础生命支持同时给予双腔支气管建立高级气道,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生存率。

    作者:苟君臣;肖俊;谢军;雷洪林;陈安海;何茂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癌X线恶性钙化征象与肿瘤学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X线摄影的恶性钙化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CerbB-2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7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乳腺X线摄影胶片,记录乳腺癌钙化情况,及术后标本中肿瘤细胞ER、PR及CerbB-2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分析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恶性钙化灶组与无钙化组比较,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无统计学差异(χ2=0.033,P=0.857;χ2=1.774,P=0.183)。与无钙化灶组比较,典型恶性钙化灶组ER、PR阳性表达降低(χ2=6.064,P=0.014;χ2=6.064,P=0.014),但是CerbB-2阳性表达增高(χ2=7.866,P=0.005),CerbB-2弱阳性表达率升高(χ2=8.654,P=0.003)。结论具有X线恶性钙化征象的乳腺癌患者肿瘤表达CerbB-2明显升高,可能提示其预后不良。

    作者:孟菲;于霞;刘学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中心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及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um defect,ASD)的疗效及可能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武警某部三甲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心2002-09至2013-12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的97例中老年继发孔型ASD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9.0%(96/97),置入封堵器直径14~44 mm[平均直径(26.8±6.9)mm]。围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2.3年随访(0.5~4年)中出现1例封堵器移位。封堵后及术后6~12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患者的肺动脉压及右心负荷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老年A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安全性高,以及恢复快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负荷,已成为治疗ASD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叶佳;吴晓霞;孟越之;陆强;范美群;马东星;刘英;王冉冉;王磊;王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感染性微生物的变异率越来越高,微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出现次数也愈加频繁,这些严峻的现实给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和发展一种实时、高效检测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microb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MVOCs)的技术,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常见检测MVOCs的方法及基本原理,对其近年来在感染性微生物鉴定中的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张晔;高红梅;陈文丽;谭青海(综述);张健鹏(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热射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热射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热射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采用多种影像学技术可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笔者分析国内外发表的热射病病例资料,对热射病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云(综述);吴士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灾害救援护士职责的分析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的不断增加,对世界各国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护士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与团队成员,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活跃在灾害前沿,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展现,为促进、维护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笔者主要从灾害预防准备、应对等方面阐述护士职责,强化护士的社会预防与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

    作者:张燕飞;张继红;吴超;高恩香;刘子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治疗创伤感染的动物模型及疗效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滥用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创伤感染的治疗也愈具挑战,目前针对耐药菌的治疗中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策略。笔者就PACT在治疗创伤感染的动物模型、特点及各种光敏剂疗效进行归纳,以利于研究者选择适宜的模型工具、对同类光敏剂或动物模型的治疗疗效进行平行比较。

    作者:袁瑶;刘子泉(综述);丁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中文文献计量法的灾害医疗救援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灾害医疗救援研究的现状。方法运用文献计量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3大数据库1986-01-01至2015-12-31灾害医疗救援相关文献,借助SATI软件与Excel分析工具,分析文献的年代分布、基金分布、发文单位、杂志刊载文献情况等。结果我国灾害医疗救援的研究文献数量从1990年的1篇增加至2015年的66篇;课题基金从2008年初的1项增长至2015年的11项,均呈增长趋势。结论由于灾害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今后我国还需继续加大有关灾害医疗救援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

    作者:张瑞华;赵大仁;张涛;何思长;刘志会;李娇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焦油、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焦油、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表达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VECs并传代至4~6代,将其分为对照组,50 mg/L焦油组,10-4 mol/L尼古丁组,10-5 mol/L瑞舒伐他汀组。各组分别孵育6 h和24 h后,收集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别检测并比较细胞EPCR蛋白表达和胞浆中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水平。结果(1)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EPCR蛋白表达在焦油组孵育6 h(t=29.513,P<0.001)及24 h(t=41.759,P<0.001)后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尼古丁组、瑞舒伐他汀组均无明显变化。(2)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mRNA表达量在焦油组孵育6 h(t=20.753,P<0.001)和24 h(t=19.897, P<0.001)后均明显增加;而尼古丁组、瑞舒伐他汀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焦油可上调HUVECs表面EPCR的表达,而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EPCR的表达无影响。

    作者:王震;魏玉杰;赖斌;刘惠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编者按

    灾难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让人类猝不及防又无能为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的灾难意识都是被动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通过对不同类型灾难及灾难周期系统的深入研究发现,灾难并非不可控,灾难的防控重在树立灾难意识。即便是难于精确预测的地震,其实也可以做些什么以减少将来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譬如,评估为处在地震带的地区,应避免修建高楼大厦,而改建为公园或其他非人员密集常住设施,无法改建的也应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这就是实践中总结出的灾害规律,这就是科学的灾难意识。总之,我们总能做些什么来避免以后的灾难。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及MRI在肠炎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随着对肠炎认识的不断深入,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其诊断、定位、定性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由于多参数、多序列、多平面成像等优势,也有助于对肠炎病情进行更全面客观的评估。这两项检查技术的提高均可使获得的影像学资料更准确、清晰,使客观、定量地评估患者病情成为可能,进而对制定治疗方案、观察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珊珊;吴丽莉(综述);姚鼎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预后积分系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评估中的对比

    目的:研究不同积分系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差异性,指导临床精确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初治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世界卫生组织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based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WPSS)及国际预后积分系统修订版(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R)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各预后积分系统不同分层中位生存期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rone-Ware为9.572~19.834,P<0.05)。WPSS生存曲线各组相交多,IPSS-R生存曲线各组交叉少,IPSS、WPSS对低危组预后评估不佳,IPSS-R佳。IPSS与IPSS-R相关性强(rs=0.765, P<0.05)。结论 IPSS、WPSS、IPSS-R对初治MDS患者的预后评估均有意义,其中IPSS-R具优势,临床工作中联合利用3种系统更有利于MDS预后评估。

    作者:王薇;吴广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体呼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水平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体呼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nmpounds, VOCs)的浓度水平是否与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进而指导疾病早期诊断。方法选取武警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4组:肺癌组(n=15)、肺炎组(n=55)、肺纤维化组(n=1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组(n=15);同时选取我院81例健康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用光离子化探测器(photoionization detector,PID)测定所有对象呼出气中总VOCs浓度(标记为Pvo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组(Z=-2.523,P=0.012)、肺炎组(Z=-4.281,P<0.001)、肺纤维化组(Z=-3.204, P=0.001)及COPD组(Z=-2.644,P=0.008)Pvoc 测定结果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肺癌组、肺炎组、肺纤维化组与COPD组之间Pvo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PID测定人体呼出气总VOCs浓度无助于对肺癌、肺炎、肺纤维化、COPD患者的诊断。

    作者:刘静莎;索爽;高红梅;陈文丽;陈献;张晔;谭青海;谷晔;张健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寨卡病毒疫情--已知与未知

    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尚未彻底平息,寨卡病毒(Zika virus)又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肆虐开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3月4日发布报告称,自2007年以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及地区出现了寨卡病毒的传播和流行[1]。尽管WHO、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等机构的专题报道及各类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不断向读者介绍寨卡病毒的致病机制、流行机制和生物防御要求,但这远远不够,存在的未知领域依然很多,值得研究者不断探索及发现。笔者简述寨卡疫情相关情况并概析全球应对寨卡疫情的主要策略,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

    作者:郭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强震后检伤分类及医疗需求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强震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考验着医学救援、防疫与灾后重建的能力。笔者总结强震后医疗救援中检伤分类及医疗需求方面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与加强灾后应急医学救援响应提供参考。

    作者:陈博(综述);侯世科;高宏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

主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