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琴
会厌囊肿由于位置深在,间接和直接喉镜下术野狭小,不易固定和操作,手术彻底切除较难,因而术后复发率较高,甚至引起严重术后出血.我们自1998年8月以来改进了手术方法,采用经支撑喉镜直视下结合射频凝固止血进行会厌囊肿造袋术1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兆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后牙残根、残冠的保存方法很多,随着牙髓牙体治疗技术的进展,特别是镍钛扩管及超声扩管技术的成熟,根管弯曲细小的残根残冠得以完善的根管治疗,为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打下良好基础,也为牙列的相对完整提供保障.但后牙根管较多且没有共同就位道,给桩核修复带来很大困难.笔者对45例50颗磨牙残根残冠进行组合式桩核与冠修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1~4年,效果稳定.
作者:杨廷勇;韦赞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4年9月百色市右江区龙和乡平慢村那连屯相继出现以发热、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粘液血便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为了进一步查清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及时组织防治工作组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防治措施,使疫情较快地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雷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叶切除术是一种破坏性大,对机体损伤严重,对心肺功能造成较大影响的手术.如果术后患者不能有效的配合咳嗽排痰,进行功能锻炼,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对206例肺叶切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翠菊;蒋琛;吕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病死率较高.我院成功抢救一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反复心跳骤停患者,现将复苏成功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陆柳雪;覃花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各种临床并发症及其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Billroth Ⅱ式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和胃切除+胆肠吻合术.结果 27例(81.8%)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老年患者23例(69.7%).患者主要并发症为憩室炎症、出血、胆石症、慢性胃炎和胰腺炎,19例手术患者随访2~6年,17例(89.5%)近、远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十二指肠憩室的并发症主要是炎症、出血、胆胰疾病,临床根据憩室部位和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取得理想疗效.
作者:谢汝伦;马华兴;谢富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探条扩张治疗是内镜治疗食管狭窄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5年6月间采用莎氏扩张探条在内镜直视下扩张治疗各种食管狭窄6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守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与肺结核发生、发展、转归的关系.方法将受试者分为肺结核组(n=30)和健康对照组(n=30),检测治疗前、后肺结核组及对照组的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肺结核组于治疗前、后行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结核组治疗后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痰菌仍阳性者血ET-1和NO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而痰菌转阴者其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血中ET-1、NO水平升高,其变化与肺结核发生、发展、转归有关,ET-1、NO水平可作为肺结核病情发展及预后的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周耀南;覃后继;黄重敏;何延专;黄其文;陆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课程,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院已开办了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大专班,学生层次比中专要高,原先中专层次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专学生的学习要求,为适应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文芳;魏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脏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也是重要的致死因素[1].我院心胸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施行的6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3例,发生率66.2%.现将其观察和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飞;黄丽伟;黄梅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科学技术期刊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科技信息,专业性极强,作者大部分都缺乏深厚的文学功底,撰写论文中往往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稿件退修是提高稿件质量一项重要的编辑程序,它是加强编辑部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沟通、交流信息、互相商讨,共同提高稿件质量的重要措施[1].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因此,编辑部更应注重稿件退修工作.
作者:潘明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46 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半环形减压.椎弓根器械内固定.根据伤情和手术方法不同,分别行椎板关节突、椎体间、半椎板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6个月,平均2年2个月.CT显示椎管矢状径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完全瘫(A →B)为11.1%,不完全性瘫为100%.结论后方入路环形减压能一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减压充分,固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达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所致的间歇性跛行较常见,但由此引起的马尾神经综合征则少见,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1994年1月~2003年12月经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椎管狭窄致马尾综合征26例,由于病变严重,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障碍、阳痿、足下垂等症状体征,术后恢复慢,故应引起高度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常见的死因,支气管肺感染加重气道阻力,且因营养不良、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致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衰竭.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便于吸出气道深部痰液,机械通气的正压通气及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EEP)能扩张气道便于痰液引流,促进炎症消退,有利呼吸肌休息,改善呼吸肌疲劳.现将近年来救治的41例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黄自桥;覃祚柱;唐帮清;黄晖;韦干;黄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倍受人们的重视.检验医学是为临床医疗提供诊疗依据的主要手段,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报告速度的快与慢,与临床诊断治疗关系十分密切.县级医院往往受到诸如仪器设备简陋,技术人员缺乏等自身条件的制约,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因此必须对检验科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提高医学检验水平,更有效地为临床第一线服务,如何加强县级医院检验科管理,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作者:许洪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它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本病的治疗各家各有特色,有针灸、按摩、理疗、牵拉、胶原酶溶盘等,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多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笔者参考有关文献[1],于2000年2月~2004年6月采用康宁克通A合剂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腿痛患者200余例,并对其中86例进行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韦龙华;黄锦益;吴日阡;韦克;黄泽汉;黄文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应力具有调节骨组织生长、改建,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当应力负荷减小时,可使骨量下降,当应力增大时,可使骨量增多.因此,骨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应力分布有关.但若应力反复、持久地作用于骨骼,可引起局部累积性微损伤、骨质吸收,而逐渐发展为慢性骨折,这好发于运动员和新兵中.振动应力是指力以周期性的方式作用于骨,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振动应力可影响骨的改建.本文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有关学说, 就振动应力对骨组织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和探讨.
作者:付岚;张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斯匹林在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比较.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选择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斯匹林首量300毫克,以后每日100毫克;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首量300毫克,以后每日75毫克.住院治疗10天,分别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出现心绞痛次数及持续时间、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等作用,但氯吡格雷的上述作用比阿斯匹林效果更好(P<0.05),而且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发作时持续时间(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疗效优于阿斯匹林,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翁建新;张敏州;罗建方;陈奕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片,CT表现,并对本病的CT诊断价值作一讨论.方法 30例患者经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及后处理、腰椎、骨盆X线片检查,其中16例患者行骶髂关节CT检查,1例胸椎、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 X线片诊断正确22例,CT诊断正确30例.30例均见骶髂关节及腰椎影像改变.病程及病情不同,病变范围及程度不同.结论 CT可明确诊断该病,能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世行;粟永明;罗国英;陈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各种交通工具增加,致使醉酒后发生颅脑损伤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做好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9月至2005年5月救治的62例醉酒后致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黎曼;潘瑜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