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40%~70%,如不及时防治,一旦栓子脱离原发部位,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作者:尤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跨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材料学、影像学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骨科临床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现归纳如下.
作者:赵铁山;睢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方法对20例胃肠道间质瘤作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病理特征,以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对CD 117、CD 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S-100等抗体的表达.结果CD117、CD 34、α-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92.9%(26/28)、82.1%(23/28)、17.9%(5/28)、21.4%(6/28)、14.3%(4/28).结论CD 117和CD 34是确诊GIST的有价值的指标,且CD 117的阳性率比CD 34更高.
作者:李雪芬;陈红;滕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的新生儿,也包括已出现现象的新生儿[1].如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胎龄小于37周或胎龄超过42周,体重低于2500克,胎盘功能不良以及产程中窒息、缺氧或产伤、先天畸形等,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作者:韦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耳鼻咽喉科术前10~30分钟应用立止血257例观察,术中术后出血明显减少,术野保持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适用于内窥镜显微手术.总有效率达99.6%,安全可靠,有实用价值.
作者:黄奖章;罗兵;莫及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丙泊酚与麻醉性镇痛药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中镇痛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评价.方法将要求无痛人流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P)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F)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K)组,每组20例.P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F、K组静注丙泊酚1.5mg/kg麻醉诱导后,分别静注芬太尼0.1 mg,氯胺酮1 mg/kg.常规鼻导管吸O2,保持自主呼吸,待意识消失后即进行人流术,视患者术中肢体活动反应,均以0.3 mg/kg丙泊酚维持加深麻醉.结果F、K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P组(P<0.01);苏醒时间K组明显较P、F组延长(P<0.01),P、F组间无明显差异.F、K组术中均无一例体动反应,而P组及对照组反应分别为11/20和22/22.呼吸循环的变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只有K组手术中脉搏率较术前增快.结论芬太尼、氯胺酮对丙泊酚的药效学有加强作用,丙泊酚复合0.1 mg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门诊无痛人流中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苏醒迅速、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贡和平;高铁梅;梁英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为常见,笔者自2000年~2002年期间,运用验方天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例,疗效显著,兹将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谷灿立;付月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提高急性自发性气胸的诊疗水平.方法先行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抗感染、止咳、镇痛、止血、治疗原发病、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或闭式引流等.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常见急症,必须尽早诊治.
作者:穆桂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旧的临床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护生临床实习要求.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需要,必须转变带教观念,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与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现代护理人才.
作者:黄丽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婴儿肠炎是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流行于夏季.细菌(或病毒)通过水和食物经口进入肠道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肠细胞分泌亢进,引起腹泻,常常导致脱水及酸中毒,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危及患儿生命.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本院收治的26例小儿肠炎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吴瑞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颈椎损伤并截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20例进行护理和手术配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疗效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只有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用途,术中得力有效的配合,科学分工,密切协作,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作者:朱金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医基础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明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以引起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资料.结果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散发流行、绝大多数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山区、极易成为城市流行性腮腺炎传播流行的传染源、症状重、并发症多等特点.结论应重视对成年人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诊治和管理,来自山区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无免疫力的流动人口应给予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
作者:涂燕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手术治疗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静脉性ED患者施行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术后进行临床效果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首次随访,3例静脉性ED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勃起效果,性交满意.继续随访半年以上,至今仍能保持上述效果.结论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对治疗静脉性ED是有效的、新的手术方法.
作者:邓小华;戴正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IL-6和酶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sIL-6R含量.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3日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至两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sIL-6R含量3日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周时接近正常(P<0.05);二者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IL-6和sIL-6R的水平变化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作者:赵红霞;吕天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医院药剂科是医疗卫生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及药学的发展,在卫生、医药的领域中,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药学更进一步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陈兰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利用前列腺汽化器械在电视下摘除膀胱肿瘤,是替代经腹膀胱肿瘤摘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3月,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6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顾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芬兰产华法令和国产华法令对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用常规方法处理标本,分别检测口服不同产地华法令的PT、INR和plt结果.结果芬兰产华法令plt下降7.1%,国产华法令plt下降21.4%.结论芬兰产华法令比国产华法令抗凝效果稳定,且引起plt减少发生率低.
作者:王荣琥;陆琳;芮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的效果.方法调查各种血液成份发生FNHTR的情况,将其分为滤白血组、未滤白血组和其他血液成份组,观察各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与患者的输血状态、输血次数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使用南京赛尔金(Cellgene)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F-I-200×2及RF-Ⅱ-200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在血液出库前1小时内、交叉配血完成后进行血液滤白;询问病人或其家属,了解其输血反应情况,制定输血反应评判标准.结果主要反应是发热及/或皮疹,扣除手术用血影响,滤白组、未滤白组和其它血液成份组输血反应率分别为0.52%、7.96%、1.92%;患者输血次数越多,越易出现输血反应;输注机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应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输血反应程度;血液滤白不能完全阻止输血反应,洗涤红细胞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应急输血情况下,适当的加压过滤对血液滤白影响不大.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还可减轻FNHTR的程度,应提倡使用白细胞滤器.
作者:尤建国;苗春桃;朱爱华;王乃生;梁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耻上横切口三针缝合法在产科手术中的运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施行的500例剖宫产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耻上横切口425例中415例术后3个月复查无红肿、硬结、切口愈合平整.结论经腹部耻上横切口三针缝合法手术时间短、愈合率高、皮下无线结、折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蔡冰;郭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