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珍
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重要的环节.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毒物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成熟前,需要进行紧急血液透析的患者,一般通过血管直接穿刺或经皮静脉插管方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1].
作者:胡志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模式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HRV)频域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高血压患者120例,按不同血压模式分成两组,分别对两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杓型组昼夜LF均显著高于非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日间LF显著减低(P<0.05)说明非杓型组患者日间交感神经受损;夜间LF/HF显著降低(P<0.01),但昼夜LF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交感神经张力昼夜平衡,夜间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受损;HF显著低于杓型组,说明迷走神经受损更严重;LF/HF比值昼夜无差异(P>0.05),说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保持基本平衡.结论心率变异频域监测对高血压的协助诊断、指导用药、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徐霞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方法对20例胃肠道间质瘤作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病理特征,以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对CD 117、CD 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S-100等抗体的表达.结果CD117、CD 34、α-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92.9%(26/28)、82.1%(23/28)、17.9%(5/28)、21.4%(6/28)、14.3%(4/28).结论CD 117和CD 34是确诊GIST的有价值的指标,且CD 117的阳性率比CD 34更高.
作者:李雪芬;陈红;滕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的效果.方法调查各种血液成份发生FNHTR的情况,将其分为滤白血组、未滤白血组和其他血液成份组,观察各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与患者的输血状态、输血次数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使用南京赛尔金(Cellgene)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F-I-200×2及RF-Ⅱ-200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在血液出库前1小时内、交叉配血完成后进行血液滤白;询问病人或其家属,了解其输血反应情况,制定输血反应评判标准.结果主要反应是发热及/或皮疹,扣除手术用血影响,滤白组、未滤白组和其它血液成份组输血反应率分别为0.52%、7.96%、1.92%;患者输血次数越多,越易出现输血反应;输注机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应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输血反应程度;血液滤白不能完全阻止输血反应,洗涤红细胞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应急输血情况下,适当的加压过滤对血液滤白影响不大.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还可减轻FNHTR的程度,应提倡使用白细胞滤器.
作者:尤建国;苗春桃;朱爱华;王乃生;梁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培养的途径主要有:加强领导,正确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严格教学环节的指导和管理;加强考核评估工作;支持和鼓励教学改革;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等.
作者:黄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手术治疗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静脉性ED患者施行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术后进行临床效果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首次随访,3例静脉性ED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勃起效果,性交满意.继续随访半年以上,至今仍能保持上述效果.结论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对治疗静脉性ED是有效的、新的手术方法.
作者:邓小华;戴正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0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病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机制障碍等;其中宫缩乏力又以产妇精神紧张、疲劳为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加强妊娠期产前检查,针对病因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并进行相应护理可以预防、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黄少兰;郑竞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显微镜与支撑喉镜相结合治疗声带息肉、小结,在临床已广泛应用,该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3年来,我科行显微支撑喉镜手术2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书芳;钟志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总结56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体温与呼吸管理建立通畅的输液通道、正确置入胃管和尿管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介绍了用一次性头皮针塑料管代替尿管的操作方法.
作者:何晓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扫描确诊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男性52例,女性1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不同密度占位,CT扫描有助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发现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全组66例骨瓣开颅清除术3例,颅骨钻孔冲洗引流63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硬膜下血肿CT密度变化与损伤时间不一致,不能以时间长短来划分慢性、急性或亚急性,无明确损伤史者CT前易误诊,应引起内科医师的重视,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冯柏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颈椎损伤并截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20例进行护理和手术配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疗效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只有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用途,术中得力有效的配合,科学分工,密切协作,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作者:朱金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11例白癜风病人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术,其中局限型4例,节段型6例,泛发型1例,共移植16个白斑区,植入直径1 cm皮片115处.结果皮片成活率93.91%,有效色素细胞再生率83.48%,总有效率90.91%.结论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治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尤其适合治疗局限型与节段型白癜风.
作者:王爱东;徐建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软组织脆弱,骨组织结构复杂,创伤时常并发颅脑及其它器官的损伤,如抢救不及时,伤后很易出现合并症,轻者发生功能障碍、面部畸形,重者可危及生命,故早期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急症救治率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代爱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40%~70%,如不及时防治,一旦栓子脱离原发部位,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作者:尤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骨科病症的首发症状,如何有效地止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骨科疼痛病人在术前、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加上音乐疗法,初步观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瑞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建立良好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HD)和(或)血液灌流(HP)等血液净化治疗的先决条件.临床上可采用创建内瘘或外瘘,或紧急时选择直接穿刺股动、静脉和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方法建立血液通路,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臧继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扫描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作颈部CT检查,水平位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自舌根部向下扫描至环状软骨.结果8例囊肿位于舌肌或甲状软骨前方,1例同时部分凸入舌骨体,1例部分凸入甲状软骨后方;1例囊肿呈分叶、分房状,9例囊肿光滑、囊内为基本均匀低密度影.结论CT对甲状舌管囊肿的定位、定性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雪芬;吴平;钟志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资料显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中过分清理宫腔有重要关系.结论如果剖宫产术中能加强切口保护,术中防胎盘剥离不全,避免过分宫腔清理能预防和减少该症的发生.
作者:王晓峰;夏华琼;吴庆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旧的临床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护生临床实习要求.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需要,必须转变带教观念,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与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现代护理人才.
作者:黄丽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5例血脂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68例血脂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发生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伴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大多肥胖(73.85%),脂肪肝及心脑血管病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结论血脂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减肥降脂对降低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志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