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38例临床分析

陆日舰

关键词:新生儿, 应激性溃疡出血, 窒息, 甲氰咪胍, 止血敏, 云南白药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儿的防治措施.方法:综合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酸中毒、抗感染等,静滴止血敏、甲氰咪胍止血,效果欠佳者加用云南白药鼻饲.结果:治疗38例,治愈率86.84%,病死率10.54%,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结论:止血敏、甲氰咪胍合用止血效果好,加用云南白药可用于防治应激性溃疡出血.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源性脑栓塞34例的观察与护理

    脑栓塞系指脑血液循环中的固体或液体等各种栓子阻塞脑血管,造成相应部位缺血性梗塞.而心源性脑栓塞系指栓子来自于心脏,是脑栓塞中常见的一种(1).本病起病急骤,既有神经系统病灶体征,又有循环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复杂,病残率高,而细心地观察和精心的护理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心源性脑栓塞病人3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卢碧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踝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报道三踝骨折治疗的体会.方法:闭合性损伤者首先采取手法复位,下胫腓联合无分离后用管型石膏固定于中位.复位失败和开放性损伤者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术.结果:按疼痛程度、踝关节背屈受限和X线表现评分,疗效优者占56.5%,良占30.4%,优良率为86.95%.结论:闭合性损伤首先采取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及开放性损伤切开复位行内固定,疗效满意.

    作者:张英祥;汤晓东;徐申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近况

    消化性溃疡(PU)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各家较一致的看法是PU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其主要是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之结果,防御因子有粘液和碳酸氢盐,粘膜屏障,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等.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应激等.

    作者:邓有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2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与烟酸肌醇酯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将4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服用洛伐他汀,对照组服用烟酸肌醇酯,连用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洛伐他汀调脂疗效优于烟酸肌醇酯,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廖克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65例治疗分析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耐药菌株增加的重要原因,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在选择抗生素方面存在不合理搭配现象.通过对本院近5年收治的6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用药分析,为规范经验性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用药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何乐;王晓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概述

    中成药在我国药品应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剂型、品种不断更新扩大.由于中成药成分复杂,分离提取繁琐,所以一直是药品检验的难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许多准确、快捷、方便的检测方法.这一点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得以证实,在收载的中药成方或单味制剂275种中有含量测定就达130种.现将有关中成药含量测定方法概述如下:

    作者:彭乃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附38例分析)

    我院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氧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六神丸、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我院1998~2000年采用六神丸与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0例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掌背动脉及神经逆行复合组织皮瓣修复手部损伤

    目的:探讨用带掌背动脉及神经的逆行复合组织皮瓣修复手部损伤的效果.方法:设计切取带掌背动脉及神经的逆行岛状复合组织皮瓣,皮瓣内包括有神经、肌腱、骨质,甩来修复手部皮肤、肌腱及骨缺损,临床应用8例.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薄,外形美观,感觉良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此种方法效果可靠、满意,损伤小,手术简便易行,适于推广普及.

    作者:郑泽锋;蔡家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45例观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用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阿斯匹林50mg,每日3次,对照组用镇痛宁4粒,每日3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前者优于后者(χ2=7.52,P<0.05).结论:尼莫地平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副反应少而轻,用药简便,价格低,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赵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婴幼儿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观察

    目的:报道婴幼儿两种静脉穿刺法成功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婴幼儿分为两组,每组60例,第1组用生理盐水作引液,针头与静脉成15°角穿刺,第2组不用引液,针头与静脉成20°角穿刺.结果:第1组成功率为80.00%,第2组成功率为5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为引液以15°角进针可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麦淑贞;黄美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膜外剖宫产62例的护理体会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膜外剖宫产在国内日趋增多,该术式不进腹腔剖宫,避免刺激腹腔肠管,具有术后肠蠕动早,肠粘连少,产妇能早进食,利于术后康复等优点.我科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符合行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条件者施行该术共62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覃孟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丘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60例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TC检查确定出血部位以明确诊断.结果:确诊为左侧丘脑出血32例,右侧丘脑出血24例,双侧丘脑4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率为60.0%,偏瘫率为23.3%,死亡率为6.7%.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确定丘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大小,及早作出明确诊断.

    作者:黄烈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 TNF-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胃癌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0天和术后20天进行sIL-2R、TNF-α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胃癌组于术前1天、术后10天和术后20天的sIL-2R、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动态监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sIL-2R和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林放炎;马泽麟;敖晓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梅花针治疗肱骨干上段骨折19例报告

    目的:探讨梅花针在肱骨干上段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取上臂上段前内侧切口,在直视下复位骨折部,选择合适直径的梅花针向上击入骨折近端髓腔,穿出皮肤,回击入骨折,远端髓腔,针尾露出并埋于皮下.结果:随访6至10个月,未出现骨不连、骨感染,无关节僵直,全部达到优良.结论:梅花针是肱骨干上段骨折的良好内固定材料,疗效良好.

    作者:杨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胎心率延长性减速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眙心率延长性减速(P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PD进行临床分析,取同期胎心监护正常者38例作为对照.结果:24例PD中常见的相关因素为脐带绕颈和羊水过少.PD组羊水污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PD合并其它异常图型其羊水重度污染率显著高于单纯PD组(P<0.01).结论:PD常提示脐带异常或羊水过少,PD合并其它异常图型者需尽快结束分娩.

    作者:周佳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临床观察

    妊娠12~15周要求引产者,在临床上是较为困难处理的一类型.行钳刮术危险性大,行羊膜腔内利凡诺引产穿刺难度大.我们采用米非司酮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与宫腔内羊膜腔外利凡诺引产比较,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俊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精神病伴发低钾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伴发低钾血症,临床上较常见,及时发现和恰当的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自1998提3月至2000年3月,共检测出低钾血症患者16例,应用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低钾血症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就16例精神病患者伴发低钾血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电图ST-T正常变异及异常的诊断

    所谓正常变异心电图,其心电图图形不同于正常心电图,但其产生机理不同于病理变化,而是由于一些生理情况的变化引起的.ST-T异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分为正常变异及功能性改变,也可能是器质性的病变.但目前有些心电图及临床工作者将ST-T异常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实导致心电图ST-T异常的并非只有这种因素,还有诸多因素可引起ST-T异常.

    作者:董萍;余丽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监测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及其特点.方法:对56例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ST段变化情况.结果:共记录到缺血性ST段改变279次,其中无症状者258次(92.47%);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缺血时心率两者的均值在有症状和无症状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蓝闯;彭乃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