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显瑞
硬脊膜外腔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但单独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报道极少.我们选择86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麻醉复合不同静脉麻醉药进行麻醉,对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更适合的麻醉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廖增定;邓军;冯熙颖;黄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技术操作要点与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腹腔镜下应用两种不同方式高位结扎疝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3例,分为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两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技术操作要点与术后疗效.结果 6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直接缝合法33例,手术时间10~40 min,平均25 min;导引针缝合法30例,手术时间10~45 min,平均22 min.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高位结扎小儿腹股沟疝疝囊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直接缝合法更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作者:黎明;钟先荣;杨奕;蒋英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自身诊疗领域不断拓宽,内镜术野更从消化腔内穿越管壁延至浆膜腔内外,体现在传统内镜技术(内镜黏膜切除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等)到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natural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变革,由此模糊了消化内外科界限.而经黏膜下隧道内镜技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technique)的出现,正在加速地缩短了上述进程.
作者:施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复苏的情况.方法 选择拟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快通道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快通道F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0 min(t2)、气腹时(t3)、气腹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刻时(t6)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停用所有麻醉药至病人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被拔出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情况以及术中知晓的情况.结果 ① t2、t3时点快通道F组MAP与HR均比快通道P组低,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术后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快通道F组均较快通道P组短,但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组稍延长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快通道P组与快通道F组拔管后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90%),苏醒期躁动、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快通道F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快通道P组(P<0.05),术中两组均无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各有利弊,均可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
作者:龚拯;马利;梁宁;栗俊;黄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侧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采用侧卧位B超引导下PCNL治疗183例肾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86例,平均年龄52岁(3~82岁),单发结石107例,多发结石76例,鹿角形结石21例.结果 183例病人均在B超引导下成功建立工作通道并完成手术,Ⅰ期手术147例,Ⅱ期手36例.单次手术取净结石159例(86.88%),二次手术取净结石7例(3.83%),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的17例(9.29%),平均手术时间102 min,无胸膜损伤,无结肠及其他腹腔脏器损伤,无严重大出血,无输血.平均住院时间12 d(10~25 d).结论 侧卧位B超引导下PCNL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结石取净率高,患者耐受性好,便于麻醉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李明果;林芝;李成山;罗继毅;刘敏;韦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在该院接受P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179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 术中吻合口出血78例(43.57%),术后早期出血 5例(10.2%),晚期出血6例(3.35%),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或肛门疼痛难以忍受15例(8.37%),肛门坠胀感 165 例(92.17%),切口水肿10例(5.58%),腹痛 17例(9.49%),吻合口感染9例(5.02%),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1.67%),吻合口溃疡7例(3.91%),肛周赘皮外痔残留5例(2.79%),术后半年大便频数(每日解大便3次以上)10例(5.58%),复发2例(1.11%),无直肠阴道瘘发生.结论 通过熟练掌握PPH及外痔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循证护理是将患者的实际需要、科学的护理知识和临床知识与经验三者相结合,严谨、明智、准确地制定出临床护理方案的过程,其中病人的愿望和需要是循证护理的出发点,而找到佳的准确的临床证据是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关键[1].急诊科每天都接纳大量外伤患者,往往伤势比较严重.我院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护理急诊科的外伤病人,成效显著,现对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加以比较研究.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联合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联合经皮内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9例.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按Johner和Wruhs评价标准:优21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 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提高手术技巧,有限切开联合经皮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祖贝;彭小春;李忠菲;支宇;何峰;唐长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意外受孕或人工流产率增高,妇科疾病尤其是盆腔炎发病率不断增多,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彻底,常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1],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引起不孕.我院应用北京市威力恒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VLH-D盆腔炎治疗仪治疗4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禤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患者75例,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并计算优良率.结果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的颈椎病优良率达到86.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斌;欧阳永亮;伍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灌洗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促使结石排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注促使结石颗粒排出膀胱.结果 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清除率94.1%(144/153),术中无输尿管穿孔、黏膜剥脱等并发症.结论 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采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洗促使结石排出的方式简单有效,能明显提高清石率,有效缩短排石时间,降低了术后残石率及再次碎石率,病人满意度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凌;李盛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脏游离下降术+膀胱瓣代输尿管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输尿管镜致输尿管长段撕脱后采取肾脏游离下降术+膀胱瓣代输尿管术,联合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将患侧肾脏游离后下降4 cm左右,再将膀胱向患侧上提固定后斜取膀胱瓣可从容修复长约15 cm输尿管缺损.术后电解质、尿素氮、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复查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显影良好,未发现肾功能损害现象.结论 对于输尿管镜引起的医源性输尿管长段缺损,采用肾脏下降术结合膀胱瓣代输尿管联合治疗,完全能够修复长段输尿管缺损,恢复输尿管的连续性,保存患侧肾功能.该术式是一个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作者:毕革文;覃智标;黄瑞旭;赵书晓;黄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入选的6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行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管狭窄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标准计算术前术后狭窄率;对术后所有病例进行短期(3~6个月)随访.结果 68例患者共置入73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5.59%,其中3例因颅内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达到狭窄部位,余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支架位置准确,膨胀良好,血流通畅.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出现新发颅内缺血事件,2例出现颅内出血,余患者均反应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炳华;胡新星;秦超;程道宾;叶子明;陈相任;林翠婷;王天宝;方烂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术前诊断不明、但有手术指征的、应用腹腔镜的55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5例中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由腹腔镜得到确诊,其中46例在腹腔镜下治疗,4例中转开腹,5例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急腹症应用中,腹腔镜技术对疾病或者伤情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的诊治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鲁守琳;张宏中;孙成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比经颅多谱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安全性.方法 对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肘前静脉注射激活盐水作为造影剂,并结合Valsalva动作,进行cTCD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心脏介入检查,诊断PFO.结果 18例(40%)患者cTCD检查PFO阳性,27例阴性;对其中8例cTCD检查PFO阳性患者进行了TEE检查,7例TEE检查阳性,1例阴性,对该例阴性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检查,提示存在PFO;对其中2例cTCD检查PFO阴性者进行了TEE检查,2例TEE检查阴性.与TEE和心脏介入检查比较,cTCD诊断PFO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100%.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cTCD检测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瑶宣;周礼圆;梁浩;赵毅兰;李吕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以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为目的,操作较简单,使用方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血液透析、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病人.CVC有很多优点,但留管期间也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如血栓形成、感染、静脉炎以及导管堵塞、移位、断裂等,早期观察有无并发症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总结CVC常见并发症,探讨超声随访的价值.
作者:罗浩;张勤波;罗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90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为超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6 h;B组为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在6~12 h之间;C组为延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生在>12 h.比较3组术后再出血情况、死亡率、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及病死率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B组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出血量≤50 mL的患者以6~12 h为佳手术时间窗;而>50 mL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早期微创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钟有安;肖开敏;钟良;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CSSP)病灶清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经阴道CSSP病灶清除术及子宫修补术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膀胱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0~90 min,术后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在一个月内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经阴道CSSP病灶清除术用于治疗CSSP安全、有效、侵入性小、手术时间短且出血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莫小亮;蒋晓莉;孙燕;覃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导尿和留置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各科经常遇到的一项护理工作,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者及危重患者.本文就导尿及置入尿管与护理、导尿及留置导尿管与护理、导尿及留置导尿管并发症与预防等综述如下.
作者:陆倩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拟行短小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T组)和丙泊酚组(P组).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用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T组吸入七氟烷1.5%~2.5%+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观察两组诱导前(T0),术中、术后(T1、T2、T3)的HR、SBP、DBP、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HR、SBP、DB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T组麻醉后各时点(T1、T2、T3)的HR比麻醉前(T0)的HR明显降低(P<0.05),P组拔管后10 min(T3)的SBP、MAP比麻醉前(T0)的SBP、MAP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七氟烷组术后苏醒快,心率慢,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麻醉可控性更好.
作者:冯燕春;谢闵仲;宁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