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琳;刘涛
腹腔镜外科是现代微创外科学发展为迅速的新兴学科.自1994年Kitano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越来越多的报道验证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随着微创外科医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逐渐完善,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手术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现将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小细;曾家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Th9细胞是近年来发现和证实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由IL-4和TGF-β共同诱导产生,不参与Th2型细胞反应,也不具有免疫下调功能,其产生两种专一的、有着相反免疫效应的细胞因子,即IL-9和IL-10.近年来发现Th9细胞在激发炎症反应、参与变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Th9细胞水平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在肿瘤中的确切作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来验证.本文就Th9细胞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展望.
作者:覃山羽;杨显文;姜海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脊柱椎体病变性质的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以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较容易对病变进行定位,但定性诊断仍需临床病理活检.脊柱椎体病变往往部位深在且邻近血管、脊髓和外周神经等,常规切开活检操作困难且损伤大,小病灶又不利于精确取材;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性高、有效的诊断手段,依靠良好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引导穿刺针避开这些重要血管、神经等,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1].我们采取CT定位下椎体穿刺活检对41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杨稀仁;梁广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而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占各部位癌肿死亡的第2位[1].一般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2].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采用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高龄(> 65岁)胸中下段食管癌6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裴连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以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夹脊穴温针治疗,1次/d,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2个疗程;治疗组60例给予脊神经后支主干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多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腰椎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以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梁桂生;薛静旋;龙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前需开腹才能完成的手术,包括开腹子宫切除术等目前已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效果好、术后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1],良好的护理配合是确保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60例,年龄35 ~ 65岁,平均年龄(46.5±3.5)岁;其中子宫肌瘤100例(62.5%),子宫腺肌症36例(22.5%),子宫内膜癌18例(11.2%),宫颈癌6例(3.7%);行全子宫切除术136例(85%),次全子宫切除术24例(15%).
作者:梁建华;丁文炜;骆如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内镜材质特殊、构造精细、管腔狭小,且部分部件不耐高温、高压、腐蚀等,造成其难以清洗消毒,易成为院内感染的途径[1].为了解广西区直属医疗机构内镜的消毒质量,给医院管理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9年至201 1年对广西部分区直属医院进行了内镜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李竹天;甘永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高发家族系统进行筛查,以探讨高发CHD家族系的遗传方式.方法 收集广西地区CHD患者资料,对其先证者及其一、二级家属成员进行逐个筛查,并填写CHD核心高发家族系登记表,对一个家系中有2例及2例以上CHD患者的高发家族系绘制家系图谱,并对高发家族系进行分析.结果 高发家族系49例.高发家族系中一、二级亲属CHD患病率为6.29%(71/779),其中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0.60%(41/199),二级亲属的患病率为5.00%(30/580),一、二级亲属患病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9,P<0.001).结论 广西地区CHD家族系调查中尚未发现有地区差异,但有家族聚集现象,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患病率越高.
作者:冯旭;石俊杰;郑宝石;张朴;廖寿合;何巍;陈卓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急性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2例因坏疽穿孔,广泛腹膜炎术中延长切口,且其中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感染消除;1例因肥胖,阑尾探寻困难延长切口,余37例均小切口.切口平均长度约2.6 cm,手术时间25 ~ 60 min,术后24h内均肛门排气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为3.6d,疼痛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技术难度相对不高,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马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致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左肺切除手术.饲养30 d后,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 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应用RT 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的表达.结果 PAH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同时检测出PAH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PAH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肺血流时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改变NO的产生和损伤线粒体等途径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宋绍辉;黄国雄;赵文;郑晓宇;覃家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效果,评价眶上锁孔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目前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中全部有关上述两种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文献报道,从中收集手术病人的相关资料及手术结果数据.按手术入路分组,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各组数据按亚组分层,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眶上锁孔入路组纳入26篇文献相关数据,共643例病人;单侧经额入路组纳入7篇文献相关数据,共122例病人.两组病人的性别比、术前症状、肿瘤病理类型的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及激素水平改善、术后短期死亡率及复发率在两组间基本相似.术后并发症中,尿崩在眶上锁孔入路组的发生率(25.2%)较单侧经额入路组(25.7%)为低(P =0.002),垂体功能减退在眶上锁孔入路组的发生率(17.1%)较单侧经额入路组(13.0%)为高(P =0.039).术后电解质紊乱、癫痫、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同等大小的中小型鞍区肿瘤,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效果与传统的单侧经额入路相似,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结合神经内镜及导航后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黎玉珍;秦坤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地使用激素类外用制剂引起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尤以女性患者面部为常见.该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应用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富永;明海霞;尹仲;刘懿;马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脑动脉瘤(CA)患者在临床上大多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而收入院,病情急重,死亡率高,急性期病死率为30%,存活者约1/3复发,第二次出血者病死率为30% ~ 60%,第三次出血几乎是100%死亡[1].近年来,随着介入手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随着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使该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治疗效果也更加肯定,栓塞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2].经临床证明,护士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是手术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冷贵荣;邓燕贤;秦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脐带囊肿及合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18 292例中晚孕者行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脐带囊肿及合并的畸形进行分析.结果 18 292例胎儿中有脐带囊肿26例,其中单纯性脐带囊肿8例(包括脐尿管囊肿1例),脐带囊肿合并单发或多发畸形18例(18/26,69.23%),以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神经系统畸形及脐膨出多见.结论 胎儿脐带囊肿常合并单发或多发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作者:刘满荣;骆峰;施连东;柳元铭;赵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45例肝癌病例,肿瘤直径均< 5cm.20例行化疗性栓塞后2-4周行射频消融术,25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效果评价均采用CT或MR平扫、增强扫描和AFP指标及临床随访,评估两种方法肿瘤坏死程度、AFP指标变化、肿瘤初次复发率及一年生存率.结果 20例TACE +RFA术后CT、MR检查16例完全坏死,3例不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5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70%以上);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95.0%)、>2年(70.0%).25单纯TACE术后CT、MR检查5例完全坏死,10例不完全坏死,10例部分坏死;9例患者AFP转阴或下降(<50%),25例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80.0%)、>2年(52.0%).全部患者术后右上腹不同程度疼痛,大部分患者术后1 ~3d发热,1例并发肝包膜下少量出血,所有病例无气胸、大出血及胆瘘等.结论 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性栓塞(TACE).
作者:贺长斌;朱勇;张建军;张进;连青;袁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和合理的术后功能训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功能训练之后,骨折和伤口均顺利愈合,临床愈合时间是8周左右,术后无感染、无骨折畸形和无骨不连的病例.TAM法测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86.11%(31/36).结论 微型钢板治疗掌指关节周围创伤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术后外固定的时间,微型钢板轻便且固定可靠,配合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手部功能恢复.
作者:黄劲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肾穿刺)是诊断肾脏疾病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还能指导临床治疗[1].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术后有可能出现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感染等并发症.为了避免或减少出血并发症,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有传统的人工手法压迫,需于术后采用1.0 kg砂袋压迫穿刺点,加用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患者仰卧平躺,严禁翻身活动和下床,砂袋压迫6h后拆卸,12h后无肉眼血尿可取下多头腹带,24h后方可下床活动.由于长时间绝对卧床和制动,常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酸疼、大小便排出困难、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差等不适症状,从而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此,我们对缩短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并改变患者制动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恒洁;谭耀英;陈万莉;黄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该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缩宫素组.垂体后叶素组在行子宫肌瘤剔除前于子宫肌壁注射垂体后叶素6U,缩宫素组则在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及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垂体后叶素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均小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用药10 min后,垂体后叶素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用药30 min后,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红;陈捷;陈丽笙;林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而破裂出血,是常见和多发病之一,多见于50 ~ 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采用微创技术进行颅内血肿清除不仅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而且意识恢复快,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也明显减少[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美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或胚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剖宫产瘢痕处,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异位妊娠中罕见的一种[1].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此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若未及时处理,妊娠早期即可出现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导致丧失生育能力.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甲氨喋呤(MTX)等药物治疗、刮宫术、宫腔镜、开腹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近年来已有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的报道[2,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宫颈注射MTX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梁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