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邓小细;曾家耀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早期胃癌, 综述
摘要:腹腔镜外科是现代微创外科学发展为迅速的新兴学科.自1994年Kitano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越来越多的报道验证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随着微创外科医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逐渐完善,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手术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现将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急性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2例因坏疽穿孔,广泛腹膜炎术中延长切口,且其中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感染消除;1例因肥胖,阑尾探寻困难延长切口,余37例均小切口.切口平均长度约2.6 cm,手术时间25 ~ 60 min,术后24h内均肛门排气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为3.6d,疼痛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技术难度相对不高,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马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患者输液敷贴撕脱伤的影响

    老年人由于脑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吞咽困难、胃肠道吸收不良或肾功能障碍等,往往经口给药受到限制,静脉给药便成为主要的给药途径[1].老年人的皮肤代谢减慢,保湿能力减低,皮质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损害,表皮细胞更新速度减慢,经常会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损伤[2].为减少输液敷贴造成的皮肤损伤,提高皮肤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观察分析了输液敷贴所致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并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丽萍;农冬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和合理的术后功能训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功能训练之后,骨折和伤口均顺利愈合,临床愈合时间是8周左右,术后无感染、无骨折畸形和无骨不连的病例.TAM法测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86.11%(31/36).结论 微型钢板治疗掌指关节周围创伤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术后外固定的时间,微型钢板轻便且固定可靠,配合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手部功能恢复.

    作者:黄劲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杂性肾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肾结石是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常见多发病,复杂性肾结石(complex renal calculi)是指直径>2.5 cm结石、鹿角形结石或多发性结石,也包括患肾有解剖及功能异常致取石困难的结石[1].复杂性肾结石的复杂程度通常由下列因素决定:①结石的成因和成分;②结石的大小、形状及在肾内的分布情况;③肾脏总功能和患肾功能状况;④是否并发有解剖异常、尿路感染等.复杂性肾结石的形成原因与过程复杂,往往需要多种因素参与,在其发病机制中,肾解剖异常、尿路感染和代谢异常是其重要的因素.复杂性肾结石的成分复杂,有单一成分、混合性成分,大多数为混合成分的含钙结石[2,].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其治疗在临床上仍存在争议,至今依然是泌尿外科的难题.现就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闭克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后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肾穿刺)是诊断肾脏疾病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还能指导临床治疗[1].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术后有可能出现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感染等并发症.为了避免或减少出血并发症,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有传统的人工手法压迫,需于术后采用1.0 kg砂袋压迫穿刺点,加用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患者仰卧平躺,严禁翻身活动和下床,砂袋压迫6h后拆卸,12h后无肉眼血尿可取下多头腹带,24h后方可下床活动.由于长时间绝对卧床和制动,常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酸疼、大小便排出困难、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差等不适症状,从而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此,我们对缩短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并改变患者制动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恒洁;谭耀英;陈万莉;黄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泡沫硬化治疗静脉畸形肥大综合征1例报告

    静脉畸形肥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异常,由三个体征组成,即血管染色、软组织和(或)骨骼增生、静脉曲张.在现有的影像检查中,CT静脉造影(CTV)能够完整地评价该综合征的病人,不仅能够诊断而且能够用于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1].于此基础上,在彩超引导下用聚多卡醇微泡沫注射硬化治疗被认为是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le-Trenaunay syndrome,KTS)相关静脉畸形的治疗选择之一[2~5].然而,关于微泡沫硬化治疗安全性的争议,已激起了对扩大这种微创治疗应用性的关注.本文通过临床和形态学证据(用CTv、彩超)监控治疗,证明了用聚多卡醇微泡沫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微创性.

    作者:张远浩;谭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掌骨颈骨折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微创治疗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掌骨颈骨折共30例患者.用1枚末端预弯成20°角、直径2.0 mm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针行微创内固定.术后4~5周拔除克氏针,允许早期主动活动.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9.6 min(10~ 30 min),30例均获得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5个月.采用指关节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系统方法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0.0%.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对掌指关节干扰小,手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家基;蒙家辉;张文作;施伟业;吴江华;陈忠荣;温日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参灵扶正胶囊治疗HI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参灵扶正胶囊治疗气虚型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参灵扶正胶囊治疗气虚型HIV感染者380例,疗程1年,观察指标有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以及CD4+细胞计数及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感染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稳定率分别为94.74%、83.95%、96.6%,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和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存质量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总积分改善显著(P <0.05或P<0.01).结论 参灵扶正胶囊可显著改善气虚型HIV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对部分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有提高或稳定作用.

    作者:刘振威;庞军;邓鑫;苏齐鉴;姜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高龄食管癌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而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占各部位癌肿死亡的第2位[1].一般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2].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采用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高龄(> 65岁)胸中下段食管癌6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裴连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诊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在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因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术后均留置双J管.结果 除2例因术中进镜受阻改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外,余46例均可在输尿管镜下行碎石术,5例因术中结石移位至肾盂肾盏造成结石残留者于术后2周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所有患者的肾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急诊处理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效果显著的优点,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覃智标;黄瑞旭;雷华;毕革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佳治疗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的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选择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出血后7h内)42例和早期组(出血后8~24 h)44例,均采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对比两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并发症、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AD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超早期组的Barthel评分显著低于早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血后7h内和出血后8~24h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出血后7h内可以更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田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术后随访6 ~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40眼术后眼压至正常,2眼加用噻吗洛尔及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4.57±3.50) mmHg,与术前眼压(26.56±11.2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5±0.69)mm,与术前(1.32±0.6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开放增宽视野无进行性损害,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结论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作者:许行艳;孙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止血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0例为观察组,手术时在患侧宫角及该侧输卵管的少血管区的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5 IU(用0.9% NS稀释至0.5%的浓度)各2mL后,进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38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中及术后血压、住院天数等.结果 7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O.05).而术中及术后血压、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组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出血少,止血效果好,便于手术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方法简单、有效、安全.

    作者:周振苇;何志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干预

    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日渐成熟,其临床应用已普遍开展,其常见并发症一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OHSS是指超促排卵患者应用大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机体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反应性过高而出现恶心、呕吐、胸腹腔积液等一系列症状,进而影响循环、呼吸、凝血系统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OHSS多发生于控制性促排卵患者,个别也发生于自发排卵周期.有报道显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后OHSS发生率为20%,其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0.1%~0.2%,中度为3%~6%[1].笔者对我中心收治的61例应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导致OHSS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为该病的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高,呈逐年增高趋势,近15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8.29%,而90%以上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1].对于肌层浸润性、反复发作、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标准的治疗方法[2].但由于术后永久性的尿流改道,需终身配带集尿袋,导致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等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将严重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膀胱癌患者的遵医行为,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远期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年限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院对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凡;陈振兰;卢杏新;许献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h9细胞在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Th9细胞是近年来发现和证实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由IL-4和TGF-β共同诱导产生,不参与Th2型细胞反应,也不具有免疫下调功能,其产生两种专一的、有着相反免疫效应的细胞因子,即IL-9和IL-10.近年来发现Th9细胞在激发炎症反应、参与变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Th9细胞水平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在肿瘤中的确切作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来验证.本文就Th9细胞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展望.

    作者:覃山羽;杨显文;姜海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以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夹脊穴温针治疗,1次/d,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2个疗程;治疗组60例给予脊神经后支主干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多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腰椎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以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梁桂生;薛静旋;龙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痛结肠镜诊断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下消化道出血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结直肠息肉、肛周疾病、结直肠炎症、溃疡是较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无痛结肠镜的普及和检查技术的提高,小儿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方法.

    作者:陈基东;刘丽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0例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地使用激素类外用制剂引起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尤以女性患者面部为常见.该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应用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富永;明海霞;尹仲;刘懿;马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T定位下椎体穿刺活检在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脊柱椎体病变性质的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以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较容易对病变进行定位,但定性诊断仍需临床病理活检.脊柱椎体病变往往部位深在且邻近血管、脊髓和外周神经等,常规切开活检操作困难且损伤大,小病灶又不利于精确取材;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性高、有效的诊断手段,依靠良好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引导穿刺针避开这些重要血管、神经等,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1].我们采取CT定位下椎体穿刺活检对41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杨稀仁;梁广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