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锥颅置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会

李斌;陈伟国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锥颅, 置管引流
摘要: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锥颅置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65~85岁,平均68.3岁,60~70岁33例,71~85岁18例,有明显外伤史32例,病程1~6个月.均行医院CT或MRI检查,CT检查血肿呈高密度影5例,混合密度8例,等密度28例,低密度10例,血肿腔均无分隔,均可见侧脑室、中线结构明显受压偏移,颅内血肿量60~120 mL,临床表现表明单纯头痛15例,伴锥体体征18例,伴偏瘫12例,伴精神症状6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超声刀下行困难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刀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7年至2011年在腹腔镜超声刀下行48例困难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5 min(25~90 min).30例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4 d痊愈出院,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无肠瘘,无肠粘连性腹痛、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超声刀下行困难类型的阑尾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清茂;游志远;蔡晓东;林宗棋;卢奕定;顾思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BL模式在外科总论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以分组讨论及自学为主.外科学总论作为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很强的.在传统的外科学总论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以看和听为主,是一种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启发性少,学生主动提问的很少,课堂上缺少互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玉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的护理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将取供区脂肪组织,经处理后注射到受区,改善受区外观的一种微创美容外科技术,其用于面部凹陷填充技术已日趋成熟[1,2].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患者2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唐凤云;文荣娥;葛银娟;李颖春;陆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价值.方法 对53例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手术治疗,激光发射功率1.5~2.0 w,时间1 s,范围180°~360°,点数12~30点.结果 观察13~21个月,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8.7±8.5)mmHg(33.2~64.9 mmHg),后随诊平均眼压为(19.3±7.6)mmHg(6.8~32.7 mmHg),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77.3%,疼痛缓解率92.5%;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炎及前房出血.结论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

    作者:赵昕;李敏;刘路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布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模式.方法 分析该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年间送检淋巴结12枚以上、有淋巴结转移的106例结直肠癌病例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06例结直肠患者中,发生回流性转移74例,占69.8%,其中单独第一站转移50例;跳跃性转移32例,占30.2%,其中直肠癌16例,结肠癌1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701).结论 结直肠癌跳跃性转移有较高发生率,提示外科医生应严格按照切除范围的要求进行结直肠癌手术.

    作者:梁国林;周红见;梁君林;高枫;陈利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miniature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MLA)组41例,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组41例,在全程的护理干预下观察术后(术后24 h、48 h、72 h)切口疼痛程度、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并症、住院天数.结果 两种术式的切口疼痛程度、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具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下,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技术在阑尾切除术中的疗效得到充分显现.

    作者:蓝芳;李雪飞;黄翠丽;花丽娇;林荣繁;李涛;袁才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窗减压术在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展望

    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如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等.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刮除,然而对于较大的颌骨囊性病变,由于术后容易复发,单纯刮除效果并不理想.下颌节段性截骨可完整切除病变,从而降低复发率,但需考虑颌骨重建问题,且手术创伤大,患者经济负担重,并造成咬合功能的缺陷,尤其对青少年患者,会严重影响其颌骨发育,常常导致术后颜面部畸形.因此,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早在30年前,美国医生Wine就报道了一种新的方法[1].他提出通过局麻手术,在囊性病变颌骨膨隆区(多为磨牙后垫区)表面切开黏膜,去除部分骨壁及囊壁,使囊腔与外界相通,引流囊液,减小囊腔内压力.如此,经过较长时间后可使囊腔缩小,新骨不断形成充填囊腔,颌骨形态逐步发生改建.30年来,学者们对此种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目前开窗引流术已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郑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0例护理体会

    肺癌是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手术切除是Ⅰ期NSCLC主要的治疗方法,约80%的患者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2].但是,大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而需要寻求微创或无创且有效的其他治疗.射波刀(CK)是一种放射外科治疗系统,是全身肿瘤立体定向治疗的新技术,它具有图像引导系统、呼吸门控到实时追踪系统、在线校位等多项为先进的技术,可作低分次、大剂量、动态的照射,而周围受照射的正常组织体积小、疗程短、无创,在NSCLC的治疗中极具发展潜力.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2%(40/42),2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107 min;术中平均出血60 mL;术后腹腔平均引流量平均85 mL;胃肠道平均恢复时间31 h;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有残余结石1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治愈;术后出现胆漏1例;术后随访无胆道残余结石或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

    作者:陈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

    先天性无阴道是由于胚胎期副中肾管未发育或副中肾管尾端发育障碍未向下延伸所致.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4 000~1/5 000[1],常合并先天性无子宫或始基子宫.患者常因青春期无月经来潮,或者是婚后性交困难来就诊.此病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人工阴道成形术至关重要.我科通过对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实施电视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卫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龄病人插管全麻术后苏醒期的监测和护理

    高龄病人插管全麻术后,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的异常,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力障碍并存,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本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对36例高龄病人实施插管全麻苏醒期的各项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金玉;赖碧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该腹腔镜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该院为8例左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266.63±21.65)min,术中出血(307.504±90.20)mL,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8.754±1.83)d,无残石.发生胸腔积液1例,无切口感染、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规则性肝左外叶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

    作者:卢海明;张其顺;刘雷;蒋水明;卢思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四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采用自主发明的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四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分离、血管处理,以及镜下肿瘤标本经肛取出和腹腔内肠管吻合器吻合.结果 16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 18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5.5 mL,无需超声刀、结扎速等,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轻,腹部只有4个0.5~1 cm小切口,无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结论 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四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完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冯泽荣;余俊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 23例胸外伤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行单纯毕式引流术治疗的52例胸外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平均引流量、置管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二次开胸手术较对照组少见(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单纯毕式引流术比较,具有诊断及时,避免漏、误诊以致延误治疗而死亡,减少引流量、缩短置管及住院时间,可减少二次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谢志宁;黄思光;覃流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龄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出院指导

    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而手术仍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手段.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接受高质量的白内障手术.而术后实施正确、有效的健康指导,对提高病人自身健康维护能力和健康意识,保证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麻醉深度指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麻醉深度指数(CSI)调控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快通道麻醉的效果,评价CSI在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T组),两组均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CSI监测.C组根据麻醉医生经验用药,未以CSI反馈指导用药;T组则以CSI反馈调整异丙酚的用量,使CSI值维持在 55±5 之间.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以术毕10 min内(≤10 min)Steward评分达4分及以上(≥4分)拔管者为快通道麻醉实施成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前1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CSI值;统计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率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T组CSI值低于C组(P=0.000),且存在组间与时点的交互作用(P=0.000);两组患者T0和T6时点的CS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T1、T2、T3、T4、T5时点的CSI值均低于C组(P<0.05).T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小于C组(P<0.05),而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早于C组(P<0.05).T组无术中知晓,C组有2例术中知晓,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CSI应用于调控快通道麻醉,可以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防止术中知晓;可以减少全麻药用量,加快麻醉恢复,提早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从而提高快通道麻醉成功率.

    作者:黄国勇;梁宁;黄中华;马利;张庆敏;黄小彬;黄颖;唐学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宫外孕破裂内出血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妇产科急症,宫外孕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0.3%~1.0%[1],早诊断、早治疗、迅速到位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2].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50例,其中壶腹部妊娠29例,间质部妊娠12例,峡部妊娠9例;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31岁;大出血量约2 800 mL,超过1 000 mL者18例,500~1 000 mL者17例,小于500 mL者15例;轻度休克12例,中度休克28例,重度休克10例.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及处理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短3 d,长5 d.

    作者:陈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下眼睑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下眼睑缺损修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择14例下眼睑皮肤缺损的患者,采取游离植皮,下睑部分复合组织缺损选用邻近皮瓣,下睑全层缺损应用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及额部岛状皮瓣加自体耳软骨、肋软骨、口腔黏膜复合组织行移植再造.结果 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受区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1周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下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下睑皮肤软组织缺损,小面积者可植皮,大范围时需用局部皮瓣以防止术后皮肤挛缩、睑外翻;下睑全层缺损的再造要兼顾皮肤、睑板和结膜:耳后反流轴型皮瓣供区隐蔽,术后形态恢复满意;额部皮瓣血供可靠,但供区影响外观.自体耳软骨较肋软骨更适合替代睑板.切取口腔黏膜对外观功能无影响,宜作为睑结膜再造的首选.

    作者:李小奇;程代薇;彭德飞;严晓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05例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并总结胸腔镜治疗某些胸部疾病的体会.方法 行胸腔镜手术105例,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71例,巨大肺大疱切除2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19例,纵隔肿瘤和囊肿切除5例,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2例,胸腔积液胸膜活检术2例,胸外伤手术3例,肺叶切除术后包裹性胸腔积液1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7例占6.67%,其中复张性肺水肿1例,肺泡漏带引流管超过7 d者3例,胸腔出血1例再次开胸止血,术后胸腔积液积气2例,再次置闭式引流管.结论 胸腔镜手术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某些胸部疾病,基层胸外科医生应加强技术培训,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根据适应证灵活选择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的微创外科技术.

    作者:沈慧松;陈建乐;许贤创;闫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乳腺良性肿块微创切除术中切口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竞争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乳腺癌.每年全世界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而有约40万人死于该病[1].乳腺癌的真正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国内外研究表明,乳腺良性疾病是其原因之一.乳腺良性肿瘤由于有潜在的恶变可能,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2].乳腺良性肿瘤由于有潜在的恶变可能,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女性的乳房除了具有哺乳的生理功能外还是体现女性美的重要象征,对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广大患者普遍要求既要术后疗效佳,乳房形态美观,又要减少手术瘢痕.任何影响乳房美观的手术切口都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因此,医生传统观念的转变、审美能力的提高、手术技能的强化都显得十分重要[3].现就乳房切口切除良性肿块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