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窗减压术在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展望

郑灵

关键词:开窗减压术, 颌骨, 囊性病变, 综述
摘要: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如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等.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刮除,然而对于较大的颌骨囊性病变,由于术后容易复发,单纯刮除效果并不理想.下颌节段性截骨可完整切除病变,从而降低复发率,但需考虑颌骨重建问题,且手术创伤大,患者经济负担重,并造成咬合功能的缺陷,尤其对青少年患者,会严重影响其颌骨发育,常常导致术后颜面部畸形.因此,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早在30年前,美国医生Wine就报道了一种新的方法[1].他提出通过局麻手术,在囊性病变颌骨膨隆区(多为磨牙后垫区)表面切开黏膜,去除部分骨壁及囊壁,使囊腔与外界相通,引流囊液,减小囊腔内压力.如此,经过较长时间后可使囊腔缩小,新骨不断形成充填囊腔,颌骨形态逐步发生改建.30年来,学者们对此种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目前开窗引流术已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镜下学龄前儿童斜视手术的护理体会

    斜视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为3%,并且与视光学、神经眼科学和小儿眼科学等学科交叉,是一组与双眼视觉和眼球运动相关的疾病,与视觉发育密切相关[1].斜视矫正手术有多种,常用的手术有直肌后退和直肌缩短术;手术目的一是功能治疗,二是美容.学龄前儿童(3~6岁)斜视矫正手术量占全年龄段斜视矫正手术量的50%.此手术患儿年龄小,护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减轻临床护理难度,我科自2009年起在学龄前儿童斜视手术术中采用了显微镜直视下进行,现通过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40例斜视手术的学龄前儿童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效率,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廖学娜;黄旭;何丽艳;李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该腹腔镜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该院为8例左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266.63±21.65)min,术中出血(307.504±90.20)mL,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8.754±1.83)d,无残石.发生胸腔积液1例,无切口感染、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规则性肝左外叶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

    作者:卢海明;张其顺;刘雷;蒋水明;卢思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侧卧位下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突出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其主要原因是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导致化学物质刺激或髓核突出致机械压迫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传统手术切口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破坏脊柱稳定性;椎间盘镜手术具有视野显露充分、手术创伤小、减压准确彻底、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1].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椎间盘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25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卢庆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8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观察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输尿管结石占33%~54%,直径<6 mm结石大多可自行排出,但直径>6 mm结石多数不能自行排出[1].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共行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28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36岁.结石大小1.5 cm×1.8 cm~2.0 cm×2.6 cm.病程4~18个月.左侧16例,右侧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KUB、IVU或CTU证实输尿管上段结石以及结石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11例外院多次ESWL治疗失败,5例因输尿管迂曲输尿管镜无法操作,其余病例未经其他治疗.所有病例术前经血常规、凝血、生化、心电图及胸片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作者:卢国平;吴定涛;闭克明;陆剑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严重的临床类型,其严重的并发症是诱发心衰及引起脑栓塞,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成人房颤发生率为0.3%~0.5%[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临床观察发现房颤有渐进性规律,其过程是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其发生极其复杂,包含着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过程.今天,如何终止或延缓房颤进展是电生理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房颤射频消融取得良好效果,多种术式同时用于临床实践中.现将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覃绍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四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采用自主发明的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四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分离、血管处理,以及镜下肿瘤标本经肛取出和腹腔内肠管吻合器吻合.结果 16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 18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5.5 mL,无需超声刀、结扎速等,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轻,腹部只有4个0.5~1 cm小切口,无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结论 单双极电钩式分离钳行四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完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冯泽荣;余俊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 23例胸外伤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行单纯毕式引流术治疗的52例胸外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平均引流量、置管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二次开胸手术较对照组少见(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单纯毕式引流术比较,具有诊断及时,避免漏、误诊以致延误治疗而死亡,减少引流量、缩短置管及住院时间,可减少二次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谢志宁;黄思光;覃流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腹股沟疝局麻下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

    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对老年腹股沟患者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年龄 63~85岁,平均年龄70岁,男55例、女5例,50例为单侧,10例为双侧;原发43例,复发17例.伴有原发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者53例,其中有4例为病重患者.1.2 方法 60例均采用局麻浸润麻醉,取腹股沟疝常规切口长约4.5 cm,用1%的利多卡因逐层麻醉,麻醉的关键是阻滞第11肋神经、肋下神经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及生殖支神经.分离疝囊至疝囊颈,疝囊小者直接推入内环;过大者横断疝囊,近端结扎,检查腹横筋膜有无缺损,必要时在内环口处修补两针腹横筋膜,提起精索置入平片并固定在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上,覆盖腹股沟管的整个底部,使之有充分的组织接触面,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

    作者:蒋世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二氧化碳气腹对不同年龄小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对不同年龄小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儿45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A组(婴儿组)、B组(幼儿组)、C组(学龄前组)三组,每组15例.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全程机械通气下进行手术.监测三组患儿动脉血气、呼吸力学的变化,并记录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患儿表现哭闹或睁眼的时间.结果 与气腹前5 min比较,气腹后15 min、30 min、45 min三组患儿的PaCO2均显著升高(P<0.01),pH值显著降低(P<0.01),A、B两组 PaCO2>45 mmHg,pH值<7.35;气腹后三组患儿肺顺应性均显著降低(P<0.01)、气道峰压均显著升高(P<0.01);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患儿有哭闹或睁眼表现的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对不同年龄小儿呼吸功能的影响不一,年龄越小对呼吸的影响越大,越易引起高碳酸血症.

    作者:郑剑秋;冯继峰;彭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次扎止血带联合指压法在肢体水肿患者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在基层医院,部分急、慢性肾脏病变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才住院治疗,故入院后常伴全身严重水肿,以至肢体静脉显露极差,从皮肤表面不易见到或触及,故浅静脉穿刺的难度较大.为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减轻患者对静脉用药的恐惧、痛苦,提高浅静脉穿刺的水平,特别是留置针的成功穿刺显得非常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对肢体严重水肿且静脉显露充盈差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及两次扎止血带联合指压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通过对比观察,两次扎止血带联合指压法能使肢体严重水肿患者静脉显露充盈良好,且给穿刺点周围留有足够的进针操作空间,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积逢;梁建丽;范小杏;黄燕芳;劳丽;申培娟;陈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批量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围手术期的组织及流程管理探讨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由于治疗效果较传统开放手术好,具有微创、安全、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逐渐普及[1].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在开展此项技术初期,多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指导,手术集中批量进行.我院目前主要是邀请广州微创中心知名教授主刀,前期每月做两次,每批手术大约十人,每月做一次.由于当天批量手术患者人数多,工作量大幅增加,对科室护理工作冲击比较大,安全难度增加,这就很有必要在原有工作模式上改进,优化工作流程.2007年3月我院在护理成批手术患者时,从入院、围手术期、出院等多个护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接台手术的连续性,从而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丹;吕海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05例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并总结胸腔镜治疗某些胸部疾病的体会.方法 行胸腔镜手术105例,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71例,巨大肺大疱切除2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19例,纵隔肿瘤和囊肿切除5例,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2例,胸腔积液胸膜活检术2例,胸外伤手术3例,肺叶切除术后包裹性胸腔积液1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7例占6.67%,其中复张性肺水肿1例,肺泡漏带引流管超过7 d者3例,胸腔出血1例再次开胸止血,术后胸腔积液积气2例,再次置闭式引流管.结论 胸腔镜手术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某些胸部疾病,基层胸外科医生应加强技术培训,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根据适应证灵活选择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的微创外科技术.

    作者:沈慧松;陈建乐;许贤创;闫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miniature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MLA)的效果.方法 将82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MLA组,n=41),另一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0A 组,n=41),比较两组右下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前术后CRP、术前术后IL-6、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82例阑尾炎手术全部成功,MLA组右下腹切口长度明显短于OA组(P=0.000);MLA组手术时间与OA 组(P=0.070)相近;MLA组术后24 h、48 h、72 h 疼痛评分指数显著小于OA组(P=0.000);MLA组术前CRP、IL-6与OA组(P=0.935)相近,MLA组术后24 h及72 h CRP、IL-6均小于OA组(P=0.000);ML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A组(P=0.000);MLA组与OA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331);MLA组切口美观指数明显小于OA组(P=0.000);MLA组住院费用与OA组(P=0.195)相近.结论 免气腹二孔法MLA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更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增加费用、实用性强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荣繁;杜慎华;王朔桂;蓝芳;李涛;黄映善;韦锦新;袁才奇;蓝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20例(22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3~9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过泡形态无改变;角膜水肿程度轻,经治疗全部消退.结论 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安全有效.

    作者:任菁蓉;王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宫外孕破裂内出血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妇产科急症,宫外孕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0.3%~1.0%[1],早诊断、早治疗、迅速到位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2].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50例,其中壶腹部妊娠29例,间质部妊娠12例,峡部妊娠9例;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31岁;大出血量约2 800 mL,超过1 000 mL者18例,500~1 000 mL者17例,小于500 mL者15例;轻度休克12例,中度休克28例,重度休克10例.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及处理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短3 d,长5 d.

    作者:陈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Ⅲ型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PSA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CPS)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过筛查出的260例PSA≥4 ng/mL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后行PSA检测并根据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分A、B、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组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 A组PSA平均值由治疗前的(6.54±1.86)ng/mL降至治疗后的(3.28±1.86)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前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炎预后情况,对于治疗后其PSA≥4 ng/mL 的患者,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对早期筛查前列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毕革文;周元明;覃智标;潘元平;闭克明;李坚;凌辉;李晓峰;蕾蓓;以敏;吕琨;黄瑞旭;黄新;陈莉;钟新兰;梁秀月;郑仿;杜娟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11例口腔科急诊病例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疼痛和外伤来口腔科急诊的病例有所增加,现对我科急诊的311例患者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到我科急诊的患者311例,其中男性171例占54.63%,女性140例占45.37%,年龄为1岁6个月至75岁.对急诊病例进行包括性别、年龄、主诉、病程、临床诊断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并自制表格,进行详细的登记.

    作者:罗勇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

    先天性无阴道是由于胚胎期副中肾管未发育或副中肾管尾端发育障碍未向下延伸所致.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4 000~1/5 000[1],常合并先天性无子宫或始基子宫.患者常因青春期无月经来潮,或者是婚后性交困难来就诊.此病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人工阴道成形术至关重要.我科通过对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实施电视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卫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窗减压术在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展望

    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如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等.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刮除,然而对于较大的颌骨囊性病变,由于术后容易复发,单纯刮除效果并不理想.下颌节段性截骨可完整切除病变,从而降低复发率,但需考虑颌骨重建问题,且手术创伤大,患者经济负担重,并造成咬合功能的缺陷,尤其对青少年患者,会严重影响其颌骨发育,常常导致术后颜面部畸形.因此,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早在30年前,美国医生Wine就报道了一种新的方法[1].他提出通过局麻手术,在囊性病变颌骨膨隆区(多为磨牙后垫区)表面切开黏膜,去除部分骨壁及囊壁,使囊腔与外界相通,引流囊液,减小囊腔内压力.如此,经过较长时间后可使囊腔缩小,新骨不断形成充填囊腔,颌骨形态逐步发生改建.30年来,学者们对此种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目前开窗引流术已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郑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氩离子凝固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非接触性热消融疗法,通过发射1~2 l/min的离子化的氩气将电能传导到组织表面,使组织表面高温失活、凝固、干燥、收缩,干燥后的组织丧失导电性,氩气就会改变方向,因而不易发生全层坏死和穿孔.相对于其他消融方法,APC具有设备便宜、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消化道疾患.现就APC疗法的新应用、治疗方法和一些少见的并发症综述如下.

    作者:潘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