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韦敏

关键词:电视宫腔镜检查, 不孕症, 宫内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宫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117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中,宫腔形态正常41例(35.04%),宫内病变者76例(64.95%).76例宫内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44例(37.61%),宫腔粘连10例(8.55%),子宫畸形6例(5.13%),子宫黏膜下肌瘤6例(5.13%),宫颈管息肉6例(5.13%),子宫内膜炎4例(3.42%).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了解宫腔内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作为不孕症患者的第一线检查手段.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在微创外科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复杂手术,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都可以采用腹腔镜技术完成.然而,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涉及的器官、管道多而复杂,一旦损伤后果严重,在进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后还需要进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LPD是当今复杂、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腹腔镜手术.目前,世界范围内能开展LPD的医院仍非常有限,报道的例数亦很有限.本文就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作一阐述.

    作者:卢榜裕;李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

    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好等优点[1].我院于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新开展施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55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许家丽;顾超琼;韦梅英;尹东;丘德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我院引进日本第三代奥林巴斯前列腺等离子电切仪,于2009年2月至12月对68例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PICC堵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特别是在长期输液、肿瘤化疗、急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引起导管堵塞,是困扰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且发生率可达21.3%[1].现将我们在临床中碰到的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周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微型种植支抗结合正颌、正畸技术矫正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结合正颌、正畸技术治疗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25例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患者,采用上颌前部根尖下骨皮质切开术加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拔除及颊侧骨皮质切除术并术前、术后结合微型种植支抗的正畸方法联合治疗.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矫正后患者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点角(SNA)平均减少3.1°,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槽座点角(ANB)角平均减少3.45°,上前牙唇倾度平均减少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型种植支抗结合牙外科正颌技术及正畸技术治疗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定梅;周伏保;陈海;王诚;雷劲;董敏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8例局麻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腹外疝中常见的一型,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治愈,以往都是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切口的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但存在损伤大、术后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等缺点[1].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采用聚丙烯平片在局麻下完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道荣;李德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操作技巧.方法 总结分析经尿道输尿管镜直视下采用气压弹道机碎石治疗的1 2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之临床资料.结果 1 181例碎石取石成功,总成功率为96.01%.3例并发输尿管穿孔,4例因结石合并严重的炎性息肉、术中出血致视野不清碎石困难改开放手术取石,12例因输尿管严重扭曲折叠进镜困难而放弃碎石,7例因输尿管开口偏向头侧不能入镜至输尿管腔内,3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上移至肾盂内行ESWL或PCNL治疗.结论 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佳术式,充分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病例,术中仔细操作、配合调节体位及灌洗液速度,控制肾盂内压,充分运用安全导丝、输尿管导管和套石篮等是提高输尿管镜腔内碎石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邓若平;陈林川;桂彬;罗飓元;秦钢;祝睿;王刚;王建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难治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32例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自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3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9例,萎缩性胆囊炎3例.结果 2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中转开腹,全组无死亡病例,无胆道损伤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丰富,有些相对的手术禁忌证已扩展为手术适应证,对难治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权斌;叶永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普通腹腔镜辅助单孔法阑尾切除术37例体会

    我国于1993年即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报告[1],一般为三孔法、二孔法,亦有单孔法[2]的报道.近年来我们采用普通腹腔镜辅助单孔法对部分病例实施阑尾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海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附160例报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终需要手术治疗.由于部分患者属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而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风险较大,临床上一直是个难题.2001年12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TUPKRP)系统行前列腺切除620例,其中160例为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邓裕辉;刘永能;陈二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2年4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该项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6例,死亡64例,现将其死因分析如下.

    作者:姚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子宫切除手术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及术式选择趋势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良性病变常用的手术,其方式有多种.在美国每年的子宫切除病例达60万左右[1].在美国和英国仍有70%为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2].近年来,大多数的子宫切除术为TAH和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

    作者:林志新;刘继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

    目的 探讨一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即疝囊或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60侧)一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脐上一孔法5 mm 微型腹腔镜采用雪撬针、疝气钳辅以注射器针头行内环口疝囊及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30例(40侧),鞘膜积液18例(20侧).4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形疝6例,交通性鞘膜积液9例,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2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18 min,术后平均3 d出院,无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一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法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安全、有效,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汉城;谭达丛;诸葛冬桂;杨新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再生室神经吻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吻合方法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对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周围神经的修复关键是修复神经束本来的连续性,传统的神经吻合方法是端端神经外膜吻合法.

    作者:张银龙;沙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手术配合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特殊结构,具有限制股骨髁过度向前滑动,稳定关节,吸收震荡,分散负荷,调整压力,并促进关节内营养等重要功能[1].由于长期的磨损和挤压,加上退行性改变,积累性损伤超过半月板的承受力,容易造成半月板损伤.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应用微量泵持续血栓内给药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泵持续血栓内给药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们收治的92例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分为A、B两组,对A组病人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对B组病人应用静脉输液法给尿激酶.均从血栓的近端开始溶栓,根据溶栓效果不断插入导管,直至把血栓全部溶解为止.其中6例病人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开始溶栓,其余86例直接溶栓.结果 A组46例病人,血栓全部溶解,溶栓时间长24 h,短8 h;少用尿激酶总量80万U,多用尿激酶总量240万U;发生大面积皮下血肿1例;没有严重消化道出血或大块肺栓塞发生.B组46例病人,血栓全部溶解;溶栓时间长72 h,短8 h;少用尿激酶总量80万U,多用尿激酶总量800万U,发生大面积皮下血肿8例,有3例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没有大块肺栓塞病例发生.结论 正确合理地应用微量泵控制尿激酶的速度治疗深静脉血栓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贾一平;刘诗义;茅爱武;张旭升;王先桃;范红;赵淑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实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10~15 mL,住院3~7 d,平均5 d.全组无胆漏、粪漏、出血、盆腔脓肿、操作孔感染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浩;陈晓明;臧光炬;唐善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电刀辅助开腹下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性手术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电刀辅助开腹下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要求行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电刀辅助开腹组(A)30例和腹腔镜组(B)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率、持续性异位妊娠率、输卵管再通率、输卵管瘘率、2年内再次异位妊娠率、2年内宫内孕率.结果 手术时间A组为(73.60±28.30)min、B组(71.30±27.60)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50.30±14.66)mL、B组为(25.40±13.22)mL;肛门排气时间A组为(32.60±7.66)min、B组为(20.30±5.33)min;术后镇痛率A组为66.67%(20/30)、B组为22.50%(9/40);术后发热率A组为23.33%(7/30)、B组为7.50%(3/40);持续性异位妊娠率A组为0%、B组为5.00%(2/40);输卵管再通率A组为93.33%(28/30)、B组为92.50%(37/40);均无输卵管瘘发生;2年内再次异位妊娠率A组为6.67%(2/30)、B组为17.50%(7/40);2年内宫内孕率A组为83.33%(25/30)、B组为77.50%(31/40).上述各指标中除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镇痛率电刀辅助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外,其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在电刀辅助开腹下与腹腔镜下同样有效安全,电刀辅助开腹下手术简单经济,适合无腹腔镜手术条件、经济困难的患者.

    作者:陈桂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无创检测指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评价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的主要原因之一,对ICVD或ICVD高危人群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及控制ICV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动态的病理过程,目前的影像技术已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时期作出评价.本文对颈动脉超声、踝臂指数、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评价作一综述.

    作者:李瑶宣;李吕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下氩气刀(APC)在治疗疣状胃炎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胃镜诊断为成熟型疣状胃炎且病理证实为肠上皮化生或(和)异型增生的92例患者,应用300A型氩气高频电刀对病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临床结果及并发症,所有病例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胃镜复查.结果 APC术治疗92例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数共计451枚.1个月后随防,83例(90.22%)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经胃镜复查,85例(92.39%)患者病灶基本消除,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的黏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瘢痕形成,7例(7.61%)患者仍见少许疣状灶及糜烂残留,予再次行APC治疗.APC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2~3 d后可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治疗效果肯定,是消除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梅永红;梁仲惠;苏莉雅;资艳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