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祥飞;卢榜裕
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采用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69例,术后恢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腔镜在乳腺癌外科的应用起始于1997年,Yamagata等[1]采用经乳晕入路,在腔镜辅助下采用外部牵拉法建立操作空间,对1例乳腺癌病人成功进行了乳房部分切除术.1999年Ishiguro等[2]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可行性及美容优势.此后,乳腔镜手术和乳腔镜辅助手术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广视角腔镜和超声刀等手术器械的完善以及相应技术的成熟,腔镜辅助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谢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11例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患者应用关节镜行膝关节外纤维粘连松解,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陈胜红;曾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二氧化碳(CO2)作为腹腔镜手术充气介质以暴露腹内脏器,为术者提供了宽阔的视野和易于操作的手术环境,但因此会带来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本文就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气腹以及造成的高碳酸血症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黄玲;黄冰;潘灵辉;阮林;蒋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荣;周艳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技术及适应证等相关问题.方法 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53例,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人路,单枚球囊依次撑开压缩的椎体,每个椎体充填骨水泥.结果 53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 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随访6~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且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必须熟练掌握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经皮穿刺技术、骨水泥灌注技术及掌握手术适应证,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朱贤康;钟家云;廖永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介入灌注化疗是治疗肝癌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胃肠道及膈肌的刺激,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呃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中并发顽固性呃逆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我们依据近年来的临床经验和体会,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与利多卡因合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麦燕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体部伽玛刀联合化疗不能手术之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毒性反应.方法 采用体部伽玛刀同步联合化疗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每次周边剂量3.5~4.5 Gy,总量42~50 Gy,分10~12次完成,每日1次.化疗采用顺铂+氟尿嘧啶(DF方案):第1~4天氟尿嘧啶600 mg/m2+顺铂20 mg/m2.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为94.6%;无食管穿孔发生;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1%、44.6%;中位生存期为23.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给予体部伽玛刀适形放疗联合DF方案化疗,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有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可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作者:李逢昌;黄健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后尿道断裂早期行尿道会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19例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患者经耻骨上造瘘管输尿管镜顺行置入斑马导丝行尿道会师牵引术,通过随访1、3、6、12个月至3年,评估其长期效果.结果 本组随访18例,时间1个月至36个月,其中14例正常排尿,尿道狭窄3例.通过尿道扩张和尿道镜下冷刀切开治愈,勃起功能障碍1例,尿失禁1例.结论 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早期治疗中,输尿管镜引导下尿道会师牵引术是一种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文贵;程华刚;李笑弓;周洪泰;马永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穿支皮瓣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Konjima、Kroll、Kimura、Blondeel等[1-4]是这方面的先驱代表.前臂桡动脉穿支皮瓣的国外文献自1990年张世民等[5]首先报道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目前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中桡动脉穿支皮瓣几乎完全代替了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对供区损伤更少,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庆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手段,1998年采用经肛门一期拖出(one-stage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以来,因该术式简便、不用开腹等优点,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广泛重视[1].我院2002~2007年施行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40例,现就术后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小切口改良Heller氏手术加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17例患者均采用左胸外侧微创小切口,长约6~15 cm,行改良Helller氏手术,并采用膈肌瓣翻转覆盖抗反流措施.结果 手术时间75~102min,平均98 min.胸壁切口出血10~20 mL,平均15 mL.术后胸腔闭式置管引流时间24~36 h,引流液80~220 mL,平均120 mL.全部患者术后1~2 d可下床活动,肩关节活动自如,胸部伤口疼痛轻微.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无食管胃反流症状.结论 经胸微创小切口改良Heller手术加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袁天柱;杨鲲鹏;寿化山;韦武利;陈卫民;向敏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刨伤措施运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 全组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本组先天性心脏病75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20例,其中62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占65.26%;33例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占34.74%.结果 本组95例术野显露满意或较满意.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部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来门诊复查的患者切口瘢痕较小,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在手术熟练的前提下,掌握适应证,运用适合的微创伤措施,不仅可以使疾病本身得到根治,而且可以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的目的 .
作者:谭伟;方海宁;吴锋耀;罗又桥;曹辉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5%~13%[1],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死亡率更高.我院于2000年6月至2007年10月采取后颅窝钻孔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手术治疗小脑出血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小华;曹奔放;张成;梁文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发性气胸是心胸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通过小切口的应用,减少了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降低了治疗费用.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绍雄;江现强;杨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纤支镜肺泡灌洗结合肺导管注药治疗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结合肺导管注药加常规治疗肺脓肿38例,与常规治疗的36例作为对照.结果 纤支镜肺泡灌洗结合肺导管注药治疗组2、4、6周治愈率分别为66.7%、94.4%、100%,与对照组36例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纤支镜肺泡灌洗结合肺导臂注药治疗肺脓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贾世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08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术296例、传统手术治疗312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的结石残留率、术后远期疗效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胆管结石中应用胆道镜能达到诊断、治疗的双重作用,可及时发现病变部位、程度,可做出正确处理;配合器械取石可显著降低残石率.
作者:罗汉传;林源;陈小勋;莫显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复发率较高的疾病.保留卵巢功能及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后仍有6.1%~36.5%[1]的复发率,复发症状严重者被迫采取二次甚至三次手术治疗.使用创伤性小、疗效确切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预防其复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手术后复发的病例.
作者:农文清;黄丽珍;韦小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送管体直达上腔静脉中1/3处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须局麻,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传统的插入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无痛性治疗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PICC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2].因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PICC患者的痛苦已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关.现结合文献就PICC置管术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原因、发生率和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金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应用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斌;黄向华;李长赞;董彤;韦钢山;李强辉;季汉初;吴清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