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燕萍
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手段,1998年采用经肛门一期拖出(one-stage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以来,因该术式简便、不用开腹等优点,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广泛重视[1].我院2002~2007年施行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40例,现就术后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介入灌注化疗是治疗肝癌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胃肠道及膈肌的刺激,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呃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中并发顽固性呃逆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我们依据近年来的临床经验和体会,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与利多卡因合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麦燕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腹腔镜下多脏器、多学科联合手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48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联合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壮;周师南;陆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68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和同期在我院行传统开腹胃癌手术的68例进行回顾性配对的病例行对照研究.腹腔镜手术的病例作为实验组,开腹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生存率以及癌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286.1±52.9)min vs(226.4±37.5)min](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常规、肝功能变化、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均较少.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35个月,腹腔镜组1、3、5年生存率为74.55%、46.88%和45.45%,开腹组为70.90%、56.25%和36.36%,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癌症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远期随访观察,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生存率及术后复发方面无显著差异.
作者:丁祥飞;卢榜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眼眶肿瘤虽然不是眼科常见病,但关系到患者视力功能、外观及生命.而且眼眶组织结构复杂,肿瘤类型繁多,误诊、漏诊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正确诊断眼眶肿瘤必须解决肿瘤的部位(定位诊断)和肿瘤的性质(定性诊断)两个关键问题.虽然目前的超声检查对肿瘤形态学的评价以及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做了些探讨,也总结出一些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但常规的超声检查不能显示肿瘤内部的微小血管、血流灌注特征和低速血流,给常规的超声诊断带来某些局限性.
作者:农美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大多数医院,腹腔镜手术已经取代了大部分开腹手术.由于手术范围的扩大,手术难度的增加,手术并发症的种类也增多,有的并发症是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因此,术后必须严密观察及随访病人,及早发现其并发症并正确处理.现对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廖丹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应用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斌;黄向华;李长赞;董彤;韦钢山;李强辉;季汉初;吴清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以及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结果 即刻成功率98.7%(78/79).2 例封堵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术后出现血尿,经药物治疗5 d后症状消失;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全组无死亡.结论 经导管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ASD、PDA、VSD和PBPV治疗PS近期疗效确切,操作技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业清;黄凯;伍伟锋;陈宇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被采用较多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1].2007年1月至12月我科在腹腔镜下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2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方成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在1998年9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特别高位食管癌)患者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或(和)合并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机会越来越多[1].老年病人在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有可能诱发广泛的并发症和发生意外.寻找适于老年病人的麻醉诱导药物及方法,使老年病人安全平稳地度过诱导期十分重要.以往老年人多采用依托咪酯诱导,主要原因是其对心血管干扰轻,血流动力学稳定,受到麻醉医师的青睐.但因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抑制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异丙酚逐渐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而七氟醚是否可以成为老年人麻醉诱导的药物.本文通过观察七氟醚和异丙酚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血糖的变化,研究对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
作者:陈序;孙宏颖;刘敬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超声检查在眼科占位性病变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现将我院2006年1~12月术前超声诊断为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122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沈桂新;王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心血管内科病人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多次住院,血管很难穿刺.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量做到无痛、微痛,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静脉穿刺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1].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避免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住院的230例心血管病人应用了静脉留置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改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放射后遗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住的9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应用康复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干预后1年患者放射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及在干预前、干预后1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1年实验组患者放射后遗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实验组无论在总生活质量还是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康复干预可明显减少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放射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黄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腺样体肥大症是儿童的常见病,发病率9.9%~29.2%[1],可引起鼾症、卡他性中耳炎、鼻腔或鼻窦的慢性炎症和反复感冒、咳嗽等临近器官的各种病变,家长容易疏忽,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经鼻内镜直视下的腺样体手术已被广泛应用,现将此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相同,而且腹腔镜下子宫切除保留了正常的宫颈组织,较好地维护了正常卵巢子宫轴以及盆底张力,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我院自2002年至今已开展此手术4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琴;蒋洁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发性气胸是心胸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通过小切口的应用,减少了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降低了治疗费用.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绍雄;江现强;杨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首诊直径≤5 cm老年性肝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徒手单人操作技术.多针、多点RFA治疗的方法治疗直径≤5 cm老年性肝癌33例,力争瘤体完全凝固.结果 33例36个结节共行144点RFA,每个结节行4点RFA治疗,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肿瘤完全凝固率93.9%(31/33),AFP转阴率75.0%(9/12);1、3、5年转移复发率分别为15.2%、51.6%、60.6%,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6.9%、66.0%、32.4%.结论 RFA治疗直径≤5 cm老年性肝癌.安全微创,疗效显著,可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许若才;李建良;刘寒春;余智渊;孔轶;马国安;李科;欧双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后路脊柱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开放手术的可靠性和显微内镜手术微创性的双重优势[1].由于该术式在1.2 cm内径的通道内操作,术野小而深,而脊柱椎管内分布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网,如术中出血稍多,可导致视野不清,增加手术的难度,手术时间延长.我们采用硝酸甘油复合美托洛尔行控制性降压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植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臭氧椎间盘注射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5例,其中应用臭氧椎间盘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椎板开窗手术10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VAS评分、疗效.结果 臭氧椎间盘注射组和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优良率93.8%和92.0%,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臭氧椎间盘注射组要明显优于常规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臭氧椎间盘注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
作者:韩春;覃文报;余永壮;吴坤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