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栓塞, 原因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 运行障碍, 形成原因, 护理体会, 血液, 报告
摘要:下肢深静脉栓塞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1].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45例,现对其形成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凯西莱、右旋糖酐静滴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

    2004年11月在我院放疗的1例鼻咽癌患者,应用凯西莱出现过敏性休克,为扩充血容量提高血压应用右旋糖酐静滴时再度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上较为常见,由于抗癌药物对局部血管及邻近组织的刺激较强,在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对血管的毒性作用常常导致静脉炎,轻者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重者局部静脉炎性呈条索状或引起局部组织变黑坏死.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以后穿刺治疗给药造成困难.笔者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中药消炎方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40例,并与单纯用硫酸镁湿敷的35例比较,结果表明中药消炎方湿敷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从外科护理的角度谈护理纠纷的防范

    护理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护理工作中,正确与错误、合法与非法有时混淆难辨[1],护理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着许多法律问题.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牵涉到护理人员的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为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应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运用专科护理知识,提供给患者优质服务,同时要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第二产程时间与母婴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将480例经过充分试产的孕妇、按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分为两组,A组为第二产程时间小于或等于1 h;B组为第二产程时间1~2 h.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头位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B组的手术产率、宫缩乏力、头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结论第二产程时间越长,难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应重视和积极处理第二产程,避免母婴不良预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是促进急性脑梗死康复的一种较理想的疗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994~2003年2097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及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剖宫产率上升,但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结论现在剖宫产指征已超越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人们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疗安全中护理行为隐患探析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工作程序,促进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一部分,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护理管理的经验,结合当前医疗市场新的形势及特点,就护理工作中护理行为可能引发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引以为借鉴和防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60例临床分析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1].我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上海市奉贤区高龄老人慢性病现状调查

    目的对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以便为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及制定社区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奉贤区按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中各抽查一个镇共1634名80岁以上老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8.05%,病种以高血压、慢阻肺、心脏病为主,其患病率分别为30.69%、27.51%和16.16%.结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社区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和减缓病情进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高热惊厥78例的诊治体会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偶可见于4~5岁,5岁以后较少见.在各类小儿惊厥中,高热惊厥约占30%.现对我院自1998~2004年收治的7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影响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临床上对口服致急性中毒的患者往往要进行紧急洗胃,以达到迅速清除毒物的目的,因此准确地置入胃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2000年6月至2004年9月,我科对119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洗胃,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抢救的过程中发现,当给患者插胃管时常常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干扰.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就其常见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自1968年英国学者Pett首次报导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次脑创伤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异常等二次脑创伤指标对颅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中型以上颅脑伤122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与脑灌注压异常严重影响颅脑伤患者的顸后,显著增加患者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P<0.01).结论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颅内压与脑灌注压异常均属于二次脑创伤指标,都直接参与了颅脑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高度重视监测和严格控制这些二次脑创伤指标的变化,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PHN患者20例,经常规药物疗效不佳,在阿米替林(每晚25 mg,睡前服用)的基础上口服加巴喷丁,剂量自300mg/d起,根据服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予以调整,每2 d增加剂量1次,直至VAS≤3,然后以此剂量维持,疗程4周.结果服药后,VAS评分均降低、24 h疼痛持续时间减少,而24 h睡眠时间延长;镇痛起效低剂量为300mg,1次/d,80%患者每日有效镇痛剂量在1 800~2 400mg,日大剂量达3 600mg.结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见效快,治疗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好,患者易于耐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延长其睡眠时间并改善其睡眠质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的护理体会

    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是脊柱骨科临床常见多发病,车祸、建筑坠落伤是颈椎骨折脱位的主要原因,其中70%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1].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利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并截瘫2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astleman病

    Castleman病(CD)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临床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其突出特点.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并非一种定性明确的疾病,而是一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征完全不同的疾病群[1~5],因而国内外学者对CD的病因、病名、病理分型、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认识日趋统一.笔者结合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紫外线(UV)治疗银屑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近1个世纪,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辐射到人体皮肤,大部分为表皮吸收,仅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透入真皮,深可达真皮中部.311、312、313 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皮肤病效果佳.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波长在300~313μm之间的UVB对银屑病有效,红斑效应相对较小,无明显副反应,且缓解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就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特点.方法对≥60岁的108例尿路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表现者69例占63.9%,有尿路刺激征者36例占33.3%,大肠艾希氏杆菌占55例(50.9%).结论老年人尿路感染者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路刺激征不明显;致病菌仍然以大肠艾希氏杆菌为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护士情商的培育与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治疗经过的认识对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而有效的控制血糖仅靠药物难以达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

    2003~2004年我科共收治断指患者5例,再植手术成功4例,失败1例,再植成功者都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经临床观察发现,血管危象是引起再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下面谈谈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