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力;孙明;王宇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肿瘤专科护士应了解联合用药方案及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作用原理和用法,达到准确安全用药,使患者达到佳的治疗效果.现将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杜慧莹;郭嬿;王建丽;田继红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计划生育工作在我们文登市早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人口数量多年处于负增长状态,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后代的健康和智力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及人民群众的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口素质提高主要是控制有遗传病患儿出生及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先天性畸形患儿的出生.
作者:孔庆兰;周相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眼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的一个特殊类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内,当宿主的免疫机能减退如年老体弱、创伤、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激活病毒而产生相应的症状[1].当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可见眼脸红肿、结膜充血、水疱及痂皮,可形成溃疡性角膜炎,严重者可发生脑炎甚至死亡.
作者:杨玉新;韩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Ⅰ~Ⅲ级.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每月1次,共用2~4次.结果:止痛有效率86%(31/36).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5%(27/36).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作者:谢红玲;张艳玲;徐伟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临床上随机选择6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疗法基础上应用盐酸丁咯地尔,并与肌注维生素B1、B12患者59例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2~3个疗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29.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Hoffinan反射比较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林英;李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的社区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会谈法、个案分析法及行为观察法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卫生知识指导及护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00%和73.33%;研究组ALT恢复较对照组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配合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丽;李秀丽;邱花叶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为了配合新一轮全国性小儿佝偻病调研科研协作,摸清我市(市)儿童佝偻病发病现状,为今后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8月~2006年12月,利用卫生部推广的骨碱性磷酸酶诊断佝偻病技术[1]在全市包括省县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3 403名儿童,其中673例小儿佝偻病,发病率为19.78%,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训兰;黄菁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桩核加烤瓷冠技术在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临床为71例患者83个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患牙行桩核加烤瓷冠修复术,观察1~2年,计算成功率和失败率.结果:83个烤瓷冠中79个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成功率为95.18%.失败4例,失败率为4.82%.结论:桩核加烤瓷冠技术在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是成熟成功的,挽救了许多以前要拔除的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患牙,临床应用很有价值.
作者:李吉海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女性盆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超声诊断为盆腔积液的女性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研究每个病例的声像图特征与表现,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生理性积液52例,病理性积液74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论:超声检查在女性盆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峥跃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中药源性肝损害的原因和肝功能表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引起患者肝损害应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和肝损害持续时间.结果:肝损害病例中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皮肤病药物、解热止痛类中药易发生.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症状出现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和肝损害,医生应足以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吴乾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选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经药物针吸等保守治疗无效)108例,120耳.在鼻内窥镜导引下切开鼓膜,然后注入药液放入硅胶管.结果:显效99耳,有效21耳,无效0耳.结论:鼻内窥镜下中耳腔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
作者:张红云;刘春岭;庞英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Graves病是以甲状腺毒症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它不仅有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同时有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免疫学指标改变,为了探讨Graves病患者的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观察130例Graves病患者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民;李拉克;张清贵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作为养老机构,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满足老人的需求,是老年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工作的终目标.因此,只有全面了解掌握老人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科学的进行生理、心理的护理.
作者:周新荣;刘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评价正确的护理措施在高龄、高危、儿童、体形异常以及伴有腹水或腹部肿瘤等特殊患者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在本院施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共1 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正确的护理措施的支持下,1 199例患者除1例对碘剂严重过敏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施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的特殊患者,既是必需的,也是有效的.
作者:张丽;王琪;宁霞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麻疹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9例麻疹病例中以城区发病居多,占47.7%(52/109),发病小4个月,大40岁,0~7月龄占20.18%(22/109),8月龄~6岁占53.21%(58/109),7~14岁占9.17%(10/109),15岁以上占17.43%(19/109),90.38%(47/52)的病人没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结论:仙桃市麻疹基础免疫工作薄弱,流动的散居儿童、小月龄儿童和成人的麻疹免疫预防工作应引起重视并纳入规划.
作者:李进;杨感深;叶恒平;刘爱东;刘同京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要点.方法:对1991年6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7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因以胎盘残留占第一位(32例,44.4%),子宫内膜蜕膜炎占第二位(15例,20.8%),子宫复旧不良占第三位(12例,16.7%),其余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7例,9.7%)和产道血肿(6例,8.3%).导致本症的相关因素有: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感染和手术操作问题等.70例经保守治疗痊愈,仅2例切除子宫.结论:本症重在预防,应重视第三产程的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及会阴伤口缝合技术、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等.保守治疗效果良好,仅极少数严重病例需手术治疗甚至切除子宫.
作者:吴江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前颅底硬膜外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前颅底硬膜外入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急诊患者,术后随访2~11个月;15例迁延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20例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预防颅内感染,术前准确漏口定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脑脊液鼻漏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史瑞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优点.方法:对比6 mm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常规大切口手术. 结果:临床观察术后1月的疗效,小切口组视力恢复优于后者(P<0.005).结论: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小,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在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爱琴;刘向玲;张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知识状况、治疗依从性以及BPRS评分影响.方法:22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状况、治疗依从性以及BPRS评分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治疗依从性与BPR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知识评分均数与治疗依从性均以健康教育组为高,而BPRS评分均数以对照组为高.所有患者健康知识考核分数与BP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健康知识考核分数与BPRS评分相关系数为-0.809,相关性有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有利改善BPRS评分.
作者:何汝冰;屈艳妮;张献强;刘镜棠;邓兆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2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直接悬吊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个月,所有患者均睁闭眼自如,重睑明显,额部皱纹及仰头消失,双眼眉睫间距基本一致,效果满意.结论: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方法简便安全,临床适应面广,是治疗提上睑肌肌力残缺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瑞虎;王宇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