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难治性肾病经皮穿刺活检护理进展

黄小芳

关键词:小儿难治性肾病, 经皮穿刺活检术, 肾脏疾病, 病理诊断, 年龄特点, 临床表现, 病理损害, 病理标本, 原发病, 方法及, 蛋白尿, 穿刺枪, 治疗, 应用, 历史, 扩展, 获取, 护理
摘要:小儿难治性肾病是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经皮穿刺活检术应用于临床有近50年历史[1],是获取肾脏病理标本、进行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有积极意义[2].因小儿的年龄特点、原发病的不同、肾穿方法及穿刺枪的改良,使其护理也得到了扩展和提高.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监测及护理进展

    自1973年Gay成功应用冷钾停跳液以来,传统的低温便成了心肌保护的重要措施[1].国内外专家对心停跳液的成分、浓度、温度、pH值、加入各种中西药物、灌注、流量、压力和剂量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都局限在心脏停跳、心肌经受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领域里[2].

    作者:应燕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脾切除治疗血液病73例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2年对73例血液病患者行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ITP的有效率为91%,HbH的有效率为93.5%,Hb-β的有效率为68.7%,HS 3例均为显效,恶性血液病切除脾脏仅作为内科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结论ITP切脾的疗效较为肯定,合并严重出血危及生命时应行紧急脾切除术.HbH病切脾的疗效远比Hb-β病切脾的疗效好.HS行脾切除术的疗效肯定,恶性血液病切脾也有一定帮助,均因例数少不好评价.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电生理改变的研究现状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近年研究发现PD病人除震颤、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等主要征象外,部分病人还出现视觉传导通路损坏[1~3],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PD视觉电生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何建明;许永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在产前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产前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新指标.方法经腹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颈项软组织厚度(NT),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照.结果应用该项指标检测21-三体胎儿,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5.06%,准确性为95%.结论超声测量NT对21-三体胎儿的筛查有重要参考价值,应列入产前超声检查常规测量项目.

    作者:陈彦红;万里凯;严思萍;许春梅;马刚;莫伟英;康利克;张永兵;黄向红;陈美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乡镇医院急诊工作之管见

    我院所处的镇面积小,人口不多,医院的规模、发展不及大镇,但急诊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前哨,对此,我院对急诊工作的开展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取得较好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徐见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东莨菪碱联合丙茶碱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36例

    我们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东莨菪碱联合丙茶碱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重度AOPP21例患者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丽;李启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临床路径开展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目的规范住院糖尿病(DM)患者健康教育程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对45例初次住院的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DM相关知识和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DM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适合本地情况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黄秋红;戴霞;包小娟;姚冬芳;范海萍;戴碧珍;林健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20例误诊原因分析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60例,误诊20例,现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廖丹;覃谭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管性痴呆相关基因及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和实际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病的防治日益紧迫.

    作者:钟有安;薛富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的护理体会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包括TUR、电灼、膀胱部分切除术,2年内复发率达13%~70%,故术后均常规进行膀胱内化疗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灌注治疗[1].

    作者:马从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DM2组)为研究对象,再将2型糖尿病组按体质量指数(BMI)<25的分为DM2a组,≥25的分为DM 2b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的TNF-α水平并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TNF-α为(0.79±0.08)μg/L,DM 2a组为(1.21±0.31)μg/L,比正常组升高(P<0.05);DM 2b组为(2.46±0.57)μg/L,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DM 2a与DM 2b相比,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人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谢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院外护理指导

    全喉切除术是治疗喉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患者佩戴喉套管时间长,甚至终身戴管,给生活带来众多不便.

    作者:黄剑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喜炎平注射液尿道灌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尿道灌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取喜炎平注射液2ml和5%的地塞米松注射液2ml加上生理盐水10ml,采用双囊四腔硅胶导管,行尿道灌注给药,1次/2d,15d为1疗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x2=3.9298,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尿道灌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体内吸收快、药效长、生物利用度高,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取得满意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阮劲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浅析我国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人类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新纪元[1].当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落后了许多.

    作者:林晓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耻骨上经膀胱治疗膀胱阴道瘘

    膀胱阴道瘘的发病率与医疗卫生条件明显相关,而女性泌尿生殖瘘一旦发生,均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解决问题.笔者于2000年11月~2002年10月在支援尼日尔共和国医疗队工作期间,在Maradi省中心医院对67例膀胱阴道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1993年3月~2001年11月,我科对94例不同病因脑积水患者施行侧脑室-腹腔(V-P)分流术,术后主要有颅内感染、分流管阻塞、硬膜下血肿或积液三种主要并发症.本文对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分析.

    作者:廖毅超;蒋广元;梁新强;宋星智;张征军;黄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电图ST段抬高特殊临床表现20例

    心电图ST段抬高的常见器质性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作者1991年6月至2001年3月观察了2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冠新;覃冠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颈深神经丛阻滞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13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13例患者每侧用0.15%布比卡因+氟哌啶2.5mg+麻黄素5mg共8ml行双侧颈丛深层阻滞(C4一点法).结果经过1~8次阻滞治疗,12例病人痊愈,1例明显减轻,无1例发生呼吸困难、喉返神经麻痹和Horne's综合征等,结论双侧颈C4一点法阻滞,能完全、有效地阻滞膈神经,中断呃逆再产生.

    作者:易文;文学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

    在直视下心脏手术后,由于肺毛细血管的损伤、肺泡萎缩等因素,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再加上伤口的疼痛、体力不足及原有的心肺疾病,病人存在痰液分泌增加、滞留、排出困难等情况.资料显示,心外手术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15%~46%.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感染和呼吸衰竭是心脏术后的重要治疗措施,可以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安淑芬;芮炳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间综合征(IMS)是一种发生在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前发生,以肌无力、呼衰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杨小玲;容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