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黄玉珍

关键词:肿瘤患者, 心理特征, 治疗及护理, 住院环境, 医护人员, 心理因素, 心理需要, 心理反应, 心理变化, 人际关系, 角色转变, 癌症, 抑郁, 焦虑, 检查
摘要:近年来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1].大多数患者患了癌症后常有明显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因为他们从正常的社会角色转变为患者的角色,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而是要面对新的住院环境及新的人际关系,还要面对各种检查、治疗及护理等,这些均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怀疑、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绝望等,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体贴和关爱.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临床观察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主导观点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在MP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作者:宁怀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刺五加和弥可保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4例报告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体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在确诊1年的糖尿病病人中,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7%,而病程在25年以上者,发病率达50%,如果包括亚临床的神经病变,发病率则高达90%.目前对这种常见病症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2002年以来我们用甲钴胺注射液(商品名弥可保)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玄振来;白文源;郑秋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47例院外心肺复苏特点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院外心肺复苏的特点和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开展院外心肺复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47例,心肺复苏成功72例,脑复苏成功30例,心搏骤停原因以不明原因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多见.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0.77min.结论院外复苏的特点是:复苏率低、急救条件差、极少目击者会施行CPR、医疗配备不足、围心搏骤停期的救治空白、搬运困难等.提出对策为: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完善急救设备的配备、研究提高现场CPR成功率的药物和器械、建设城市住宅急救通道,对心搏骤停早期CPR患者及时转动回医院抢救.

    作者:李雄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浅述中医择时服药及辨证护理

    择时服药是以中医时辰学说为指导,通过选择佳时间用药,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复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上对中医的服药时间不太重视而且相当刻板,不分疾病种类、病情轻重缓急,均按每日1剂,水煎,上、下午各服1次的模式进行,而且对用药后护理也重视不够,均有碍于提高临床疗效.为此,笔者就如何确定服药时间以及服药应配合的恰当护理,作一疏理.

    作者:常(王乐)匀;唐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量应用到了临床,使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在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也充分体现到了它具有的优越性.医疗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而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尤其重要.

    作者:姜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治疗性沟通技巧在肿瘤患者和家属中的应用

    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及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时,同样可以致病[1].

    作者:周翠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IPF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基于炎症导致损伤和纤维化.

    作者:黄冠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HDN的发病因素及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对52例ABO母婴血型不合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中经血清学检测证实HDN 29例,其中母婴O-A血型组合HDN发病率(72.4%)高于O-B血型组合(27.7%).第一胎HDN发病率高(79.3%),早产儿HDN发病率低于足月儿.血抗体释放试验具诊断价值.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与血型、胎次、胎龄相关,血清抗体释放试验具诊断意义.

    作者:韦秋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出院指导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生的抗凝治疗,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或栓塞是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患者出院前给予及时、正确的出院指导十分重要,避免患者及家属忽视甚至中断治疗,从而导致血栓形成或栓塞,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

    作者:吴海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治疗心衰疗效观察及护理

    2000年1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采用微量静脉输液泵泵入多巴胺、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疗效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开发利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作者:余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接触有毒物质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

    目的了解接触有毒物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有毒物质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按WHO1999年推荐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柳州市8572名25岁以上成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IGT、IFG进行测定.结果接触毒物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2.5%,IGT减低率、IFG增高率分别为8.77%、7.73%,明显高于人群总患病率及不接触事物人群的患病率.结论接触毒物可使糖尿病患病率增高,并有IGT降低、IFG增高等改变,提示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卢昀春;张利;杨春旭;曾兆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多端、病死率、致残率高,严密观察病情是把握抢救时机的关键,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就本病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磨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与肺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SN-682型放射免疫γ仪计数仪,对50例肺心病患者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分别测定血浆ET含量,并与50例正常人血浆ET含量进行对照.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及缓解期患者(P<0.05),并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内皮素与肺心病病情密切相关,是反映肺心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

    作者:柴振鲁;戴惠丽;苏瑞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胆管结石合并感染误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反复发热、寒颤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受凉后反复发热(39℃~40.5℃)、寒颤、乏力,无腹痛,食欲及大小便正常.

    作者:梁福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藏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单纯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彻底根治,复发率较高,同时存在疗程长、药物副作用较大等缺点.我院1990~2002年间共收治盆腔炎124例,通过藏医辨证诊治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萍晖;昭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血管病事件的调脂外作用

    近年来,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都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严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玻璃体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眼内感染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不仅导致失明,甚至无法保留眼球.我科于是1998年1月至2001年8月采用玻璃体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22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燕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治疗新生儿自发性气胸1例

    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临床罕见,原因不明.严重的气胸可引起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于2001年11月成功的抢救了1例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亲情爱护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人们在生活中少不了亲情的关怀和爱护,特别在患病或遇到困难时,亲情更显示其的重要性.本人在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体会到除了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护理外,亲情的作用在患者的康复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亲情的呼唤对病人的求生欲望和战胜病症的信心有极大的作用.

    作者:林正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