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6例神经原性膀胱的药物灌注治疗探讨

黄志远

关键词:神经原性膀胱, 药物灌注, 治疗报告, 先天性发育不良, 神经系统病变, 追求目标, 研究方向, 生活质量, 脊髓外伤, 发病原因, 膀胱充盈, 上尿路, 中枢, 引流, 损害, 排尿, 尿液, 控制, 患者
摘要:神经原性膀胱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于脊髓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往治疗目的主要是引流尿液.近年来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治疗的追求目标,避免上尿路的损害,降低膀胱充盈压及控制排尿是目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研究方向.现对我院1999~2001年36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药物治疗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质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多年来我院护理部与质控科坚持每月对各科的护理质量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使我院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护理质量均达到部颁标准.但在不定期的检查中发现,有些护理问题经常发生,问题解决后,一段时间又再出现.如果有些问题不予以重视,易成为医疗安全隐患.

    作者:黄雨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氯氮平致休克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0岁,因反复出现失眠、疑人害己6年,加重1周,于2001年8月25日上午9时首次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阴性,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正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正常,有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无自知力.诊断分裂症,给予氯氮平治疗(既往无服氯氮平史).护理经验

    作者:莫德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作者:王柳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床边血气分析测定及其分析前质量保证

    对于危重病人如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应用机械通气行支持治疗的病人常需要通过检测其血气分析来指导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以及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卢林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7例NB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7例NB的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园形或卵园形细胞组成,间质多见神经纤维网.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依次为NSE16/21例、S-1005/11例、CgA4/6例、Syn1/3例.结论 NB多见于小儿,好发于腹膜后、肾上极及胸部、头颈部的交感神经节,病理组织形态要与小园细胞肿瘤相鉴别.免疫标记NSE、S-100及CgA在NB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伟;凌惠媛;何永彪;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岑溪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本文对岑溪市(县级市)1997~2001年孕产妇死亡35例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主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控制的作用

    主动脉瘤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张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1].主动脉瘤的内科保守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即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防止瘤体破裂.对主动脉瘤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本文通过对36例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陈素枝;彭迳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护理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hydroxyapatite,HA)是由北京康菲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它对眼内容物剜出或眼球摘出后发生的眼窝凹陷,起到改善外观,达到仿真的效果.通过义眼台的植入,对患眼进行了整形,既美观又可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我院于1998年元月开展了这一手术,效果满意.经过临床护理观察,我们认为在为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般眼科手术常规护理,还应具备以下护理知识.

    作者:陈丽坤;黎巧玲;黄雁;黄小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

    我科在1998年4月~2001年4月成功地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共35例,现将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病人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大76岁,小15岁;损伤分类:多发性骨折32例,骨折合并脏器损伤3例.

    作者:卢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部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胸部创伤或开胸术使胸膜破裂后,空气进入胸膜腔内致使肺萎陷,常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使气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以使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手术后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头皮原位回植治疗全头皮撕脱伤患者的护理

    我院于1990~1998年共收治全头皮撕脱伤患者6例,均采用撕脱头皮制成中厚皮原位回植修复创面,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陆彩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22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材料选用PVA颗粒(直径350~500μm),真丝微粒(4#真丝线剪成1mm长)及线段(4#真丝线剪成10mm长),以完全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为宜.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由两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后肌瘤的血供可阻断.随访3~6个月结果表明: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有不同程度缩短,3例闭经,其中1例又复潮.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平均缩小46.7%,其中缩小80%3例,50%~70%6例,25%~40%6例,<20%3例.术后6个月有3例原已缩小的肌瘤复又增大.结论 UAE创伤小,近期疗效明显,而远期疗效尚需观察,对浆膜下肌瘤疗效欠佳.

    作者:孙一兵;张雪芬;吕维富;张学彬;赵锡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观察和护理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副作用恶心、呕吐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若治疗护理不当,则影响病人治疗的连续性.如何预防和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保证肿瘤病人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是肿瘤护理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笔者将在临床观察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世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附18例报告)

    近年来,我院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元鲁;谢昌林;韦恺;郑发德;李逢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的治疗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也是人体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率可达70%~80%[1].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现综述如下.

    作者:梁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创伤休克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治进展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因其致伤因素的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伤情重而复杂、群体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此,严重创伤既是目前创伤医学中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预防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降低MODS病死率是当务之急.

    作者:杨文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治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胆石分布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是亚洲地区的常见病.在我国,肝内胆管结石仍有较高的发病率,近10年来,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认识逐步深化,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于肝内胆管结石所处的解剖位置特殊,引起的病理改变严重,肝内胆管结石在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残余结石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疾病后期还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当今外科具有挑战性的治疗.本文就其诊治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韦胜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直接定量法测定结果的评价

    目的对两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直接定量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对男性G-6-PD缺陷症患儿父亲的G-6-PD活性检查,建立一种新的质控方法.方法对溶血性贫血患儿和患儿的父母分别采用Zinkham法和酶学动力法测定G-6-PD活性.因为男性人群G-6-PD活性低下的频率等于该缺陷基因的频率,G-6-PD缺陷症男性患儿的发病只与母亲有关,与父亲无关,所以男性G-6-PD缺陷症患儿父亲中的G-6-PD活性低下者的频率即为该基因的频率.结果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患儿的G-6-P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用Zinkham法和酶学动力法检查的男性患儿父亲中,G-6-PD活性低下者分别占男性患儿父亲总数的0.708、0.222.结论 G-6-PD缺陷症急性溶血时,溶血程度与G-6-PD活性无关.昆明地区G-6-PD缺陷症基因频率应该小于0.10,故酶学动力法的检查结果优于Zinkham法.

    作者:刘景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1999年以来7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癌切除后舌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质地优良,切取方便,血管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管径相配,吻合成功率高,缺点是牺牲一条主供血管,供区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用于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舌外形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过多的切除组织.

    作者:巫家晓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侧脑室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脑积水12例报告

    1996年8月至2001年11月,我科采用侧脑室内注射透明质酸酶的方法治疗非占位性脑积水1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初步观察结果及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爱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