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芩
我科自2000年以来指导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缓解期进行家庭护理,在减少发作次数或发作症状减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琼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副作用恶心、呕吐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若治疗护理不当,则影响病人治疗的连续性.如何预防和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保证肿瘤病人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是肿瘤护理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笔者将在临床观察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世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副作用.方法回顾16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时出现的副作用,并作初步分析.结果副作用常见有哭吵、腹泻、血钙降低、发热、贫血等,血红蛋白降低主要表现在G-6-PD缺陷儿.结论蓝光治疗副作用较常见,但多不严重.需多注意观察、加强护理、积极防治,一般不影响治疗.
作者:陈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0岁,因反复出现失眠、疑人害己6年,加重1周,于2001年8月25日上午9时首次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阴性,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正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正常,有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无自知力.诊断分裂症,给予氯氮平治疗(既往无服氯氮平史).护理经验
作者:莫德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胆石分布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是亚洲地区的常见病.在我国,肝内胆管结石仍有较高的发病率,近10年来,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认识逐步深化,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于肝内胆管结石所处的解剖位置特殊,引起的病理改变严重,肝内胆管结石在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残余结石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疾病后期还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当今外科具有挑战性的治疗.本文就其诊治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韦胜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因性别不同有差异[1].近年来,女性冠心病基础理论与临床防治的研究引起广泛的重视,并有了和很大的进展,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效果,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170例AMI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男女比较分析.
作者:郑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例介绍患儿男,9岁,因全身皮疹3天,发热2天,于2001年4月5日入院.表现为:颜面、四肢麻疹样皮疹,前胸、背部猩红热样皮疹及荨麻疹,剧烈瘙痒,口服扑尔敏,静脉予以钙剂、维生素C,症状无缓解;患儿高烧,体温39.5℃,寒战.发病前(2001年3月22日)患猩红热,青霉素治疗1周痊愈.
作者:姚兰萍;郝艳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85年我国在医学领域开始进行职称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广大医务工作者(Medical workers)进行国内、国际学校交流的活动也日益频繁,在交往中,他们的英文简历、名片等都会涉及到有关技术职称方面的英文表达,那么,如何用英语正确表达他们所从事的具体职务呢?因此,下面具体谈一谈医师及其技术职务名称的英译.
作者:林生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脂肪肝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1].为了解脂肪肝和与其并存疾病的关系,探讨脂肪肝的易患因素及防治措施,本文对116例老年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方健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仍居首位.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0%,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2/3[1].而产后出血又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因此,减少此期内的出血量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们选择100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在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肌注催产素作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杜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以心血管表现为首发,而甲亢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多表现为心房纤颤及快速心律失常,长期阵发性房颤是甲亢所致的特点[1].分析甲亢性房颤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特征,密切使用药物后的疗效和副作用,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可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红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综合征为少见病例,治疗常以手术为主,我院自1992年至2001年共收治15例,报道如下.
作者:翁世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胆道梗阻性疾病目前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BUS、CT、PTC、ERCP、MRCP等,检查方法各有特点,而ERCP更具有其独到之处[1].为了探讨其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作者收集资料完整的ERCP和BUS影像学检查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35例,着重探讨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恩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 hypersensitiveity,DH)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症,也是临床上牙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作者用一种新型双重作用的牙本质脱敏剂-Green Or 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DH,收到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糖应急性增高造成能量供给和利用障碍,使临床症状加重,影响预后;而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预后也差,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为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现将我院1999~2000年共收住院的2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钟盛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异常凝血酶原和AF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P-E一步测定法检测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采用双抗放免法检测血中AFP,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的DCP和AFP之间无相关性(γ=-0.089,P>0.50).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DCP和AFP无相关性,两者分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独立的标志物.
作者:杨玉芳;梁宁生;蒙子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统计,美国每年约有200万人发生院内感染[1],可见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影响医院综合指标和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严重威胁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预后.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作者:邓行爱;黄爱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良固定修复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固定修复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15例进行检查、治疗、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经理疗,BC38治疗,好转、治愈.结论不良固定修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修复前BC38检查,修复后的(牙合)调整都是防病的关键.
作者:秦文斌;易新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双颌前突患者拔除矫治后对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20例双颌前突患者在矫治前后各拍摄一张X线头颅侧面定位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正畸治疗前后对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分析.结果发现矫治后在改善牙位及唇倾度的同时,也能改善软组织侧貌及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唇与切牙的移动密切相关.结论拔牙矫正,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
作者:刘甘露;黄绍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寻找一种更快更好的制作铸造核桩烤瓷冠的方法以节省临床操作时间.方法将制作铸造核桩的传统直接法在牙体预备及取核桩蜡型方面加以改进,制作出366颗义齿,随访观察2~4年.结果无一颗义齿出现牙体折裂、义齿脱落、瓷崩及根折现象.结论该法能大大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所制作义齿修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钟爱喜;潘小波;黄燕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