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reen Or治疗牙本质过敏症67例临床观察

陆洋

关键词:治疗, 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脱敏剂, 双重作用, 常见原因, 口腔科, 常见病, 牙痛, 临床, 发症, 报告
摘要:牙本质过敏症(dentin hypersensitiveity,DH)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症,也是临床上牙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作者用一种新型双重作用的牙本质脱敏剂-Green Or 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DH,收到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7例NB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7例NB的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园形或卵园形细胞组成,间质多见神经纤维网.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依次为NSE16/21例、S-1005/11例、CgA4/6例、Syn1/3例.结论 NB多见于小儿,好发于腹膜后、肾上极及胸部、头颈部的交感神经节,病理组织形态要与小园细胞肿瘤相鉴别.免疫标记NSE、S-100及CgA在NB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伟;凌惠媛;何永彪;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对比分析(附35例报告)

    胆道梗阻性疾病目前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BUS、CT、PTC、ERCP、MRCP等,检查方法各有特点,而ERCP更具有其独到之处[1].为了探讨其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作者收集资料完整的ERCP和BUS影像学检查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35例,着重探讨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恩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多形性皮疹为首发症状的败血症1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9岁,因全身皮疹3天,发热2天,于2001年4月5日入院.表现为:颜面、四肢麻疹样皮疹,前胸、背部猩红热样皮疹及荨麻疹,剧烈瘙痒,口服扑尔敏,静脉予以钙剂、维生素C,症状无缓解;患儿高烧,体温39.5℃,寒战.发病前(2001年3月22日)患猩红热,青霉素治疗1周痊愈.

    作者:姚兰萍;郝艳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赠卵与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获成功分娩1例报告

    自1984年Lutjen等[1]报道了世界第一例卵巢早衰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采用赠卵和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HRT)获得成活新生儿以来,该项技术以其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它为人类研究类固醇激素、胚胎和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唯一的人体摸型.

    作者:张波;方伟芬;刘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1998年10月至2001年8月我们用爱维治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弋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3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发生率为5%~20%,因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治疗不及时,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致死.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资料完整的33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分析如下.

    作者:范朝瑜;廖清奎;朱易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多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56例临床分析

    多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在颅内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有两个以上血肿而言,大多属重型脑外伤,其比单发性血肿的病情更危重.我院1995~2001年收治此类病人56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传东;仇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对兔胃动力紊乱调节及作用途径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实验通过自建兔胃动力紊乱模型,以体表胃电活动(Electrograstro Activity,EGA)为客观指标,观察足三里穴穴位注射(以下称穴注)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和穴位注射效应的作用途径及其对药物药理反应的可信性.结果①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明显;②穴注后产生的效应及作用大小与所选药物种类相关;③调节作用途径与神经-经络密切相关;④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明显小于常规剂量.结论穴位注射的效果是肯定的、客观的,穴注具有生物放大功能,作用途径与经络和神经系统有关.

    作者:翁泰来;谢感共;罗鸿宇;陆美芬;卢献群;赵彩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直接定量法测定结果的评价

    目的对两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直接定量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对男性G-6-PD缺陷症患儿父亲的G-6-PD活性检查,建立一种新的质控方法.方法对溶血性贫血患儿和患儿的父母分别采用Zinkham法和酶学动力法测定G-6-PD活性.因为男性人群G-6-PD活性低下的频率等于该缺陷基因的频率,G-6-PD缺陷症男性患儿的发病只与母亲有关,与父亲无关,所以男性G-6-PD缺陷症患儿父亲中的G-6-PD活性低下者的频率即为该基因的频率.结果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患儿的G-6-P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用Zinkham法和酶学动力法检查的男性患儿父亲中,G-6-PD活性低下者分别占男性患儿父亲总数的0.708、0.222.结论 G-6-PD缺陷症急性溶血时,溶血程度与G-6-PD活性无关.昆明地区G-6-PD缺陷症基因频率应该小于0.10,故酶学动力法的检查结果优于Zinkham法.

    作者:刘景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头皮原位回植治疗全头皮撕脱伤患者的护理

    我院于1990~1998年共收治全头皮撕脱伤患者6例,均采用撕脱头皮制成中厚皮原位回植修复创面,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陆彩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创伤休克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治进展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因其致伤因素的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伤情重而复杂、群体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此,严重创伤既是目前创伤医学中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预防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降低MODS病死率是当务之急.

    作者:杨文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前列腺术中窝缘锁边缝合加凝血酶止血法的临床应用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男性常见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仍以开放性手术为主[1],其中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为目前各医院采用多,尤其在基层医院.鉴于前列腺部位特殊的解剖及血供特点,术中(包括术后)出血的防治乃为手术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近10多年来,许多学者和临床外科医师提出和采取了多种办法及改进措施,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石福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疗效观察(附38例分析)

    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致慢性缺氧、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和血容量增加,促使肺动脉压渐进增高,导致肺心病加重.本文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光兰;徐大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附18例报告)

    近年来,我院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元鲁;谢昌林;韦恺;郑发德;李逢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附84例报告)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疾病,在治疗方面也没有特异性方法,作者收治8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余颖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疼痛分析与护理

    手术后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具有高度个人特征的主观体验.因此,了解术后疼痛机理,掌握有效的控制疼痛技巧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本文对37名外科住院行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少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PIIIP、CIV、LN、HA、MDA、SOD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Ⅲ型前胶原肽(PIIIP)、Ⅳ型胶原(CIV)、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丙二酰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肝损伤、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模型(12周),并用秋水仙碱灌胃以缓解肝纤维化进程,采用放免法和化学反应法分别检测PIIIP、CIV、LN、HA和SOD、MDA,同时检测肝功能(TB、TP、ALB、ALT),并对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血清PIIIP、CIV 、LN、HA含量随着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加,模型组>缓解组>对照组(P<0.05); SOD和MDA 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呈负相关(Y=243.90-2.296X,γ=-0.8594),SOD活性以模型组低,缓解组次之,均低于对照组,而MDA则相反(P<0.05).结论 (1) PIIIP和CIV、HA、LN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2) MDA 、SOD可能参与肝损伤和修复过程,可反映肝功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跃程度.

    作者:梁劲松;梁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于疗前及疗后第1、2、4、6、8周末进行BPRS量表评定,并在第8周末评定其疗效,以及用TESS量表评定其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63.33%、显效率46.67%.与氯氮平的有效率60.0%、显效率43.33%相近,无显著差异;利培酮和氯氮平组治疗前后BPRS总分及因子均有显著差异.两组间BPRS总分除疗后2周有差异外,在疗前及疗后各周均无显著差异;利培酮组除锥体外系症状和失眠发生率显著高于氯氮平外,其它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氯氮平少而轻.结论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比氯氮平起效时间快.

    作者:黄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严重肝外伤的治疗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严重肝外伤(SLT)的死亡率有所下降.SLT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彻底有效止血,切除一切失活组织,处理合并伤,防止胆瘘及继发性出血,建立充分的外引流.现就目前SLT的主要治疗方式分述如下.

    作者:段文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晚期肝癌术后化疗药物反应对策及护理

    多针全方位冷冻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是我院近年来引进的一门技术.在术后再进行全身化疗,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药物毒副反应进行应激处理,并以高质量的护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使病人得以坚持进行化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龙亚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