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与降纤治疗

钟有安;马朝桂

关键词:治疗急性脑梗死, 降纤溶栓, 超早期, 急性期治疗, 血液灌注, 血管再通, 瘫痪, 理想, 基础, 方法, 大脑, 闭塞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溶栓、降纤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前途的方法 .理想的是在超早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大脑血液灌注,才能有效防止脑梗死和瘫痪的发生.因而,超早期予以迅速降纤溶栓复流被认为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基础.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红细胞膜ATP酶SOD、XOD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红细胞膜ATP的变化及其与SOD、XOD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支气管发作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人采用Hanahan测定Na+-K+-ATP酶;采用Lathral测定Ca2+-ATP酶;采用Pyragllal-ABT法测定SOD;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XOD.结果患者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X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与血XOD呈高度负相关性(r=-0.871,P<0.01,r=-0.685,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降低,从而引起细胞膜ATP酶的损伤,干扰了细胞内外Ca2+,Mg2+的交换,这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黄志华;陈美云;林其昌;陈公平;林晓;卓孝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对兔胃动力紊乱调节及作用途径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实验通过自建兔胃动力紊乱模型,以体表胃电活动(Electrograstro Activity,EGA)为客观指标,观察足三里穴穴位注射(以下称穴注)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和穴位注射效应的作用途径及其对药物药理反应的可信性.结果①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明显;②穴注后产生的效应及作用大小与所选药物种类相关;③调节作用途径与神经-经络密切相关;④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明显小于常规剂量.结论穴位注射的效果是肯定的、客观的,穴注具有生物放大功能,作用途径与经络和神经系统有关.

    作者:翁泰来;谢感共;罗鸿宇;陆美芬;卢献群;赵彩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创伤休克与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治进展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因其致伤因素的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伤情重而复杂、群体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此,严重创伤既是目前创伤医学中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预防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降低MODS病死率是当务之急.

    作者:杨文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吉诺通、硫酸镁联用治疗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32例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呼吸费力,痰不易咳出.因此,促进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吉诺通与硫酸镁配伍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春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骨关节炎治疗的应用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引起疼痛流行广的一种关节病,由于OA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各种疗法大多仍处于对症治疗,即使外科手术也仅是补救性措施.医用透明质酸应用于OA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疗效好亦较安全[1,2].我院自1998年8月开始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OA,近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战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臂术后桡神经受压征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上臂术后桡神经受压原因,探索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7~1997年间采用手术治疗上臂术后桡神经受压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受压桡神经手术松解疗效满意,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上臂术后桡神经受压征有别于桡神经损伤,容易漏诊或误诊.推荐在行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时除了术中操作技能外,应同时将桡神经浅置于正常肌肉床上.

    作者:文金华;卜海勤;尹晓林;刘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部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胸部创伤或开胸术使胸膜破裂后,空气进入胸膜腔内致使肺萎陷,常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使气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以使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手术后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发展与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率先不惜耗资组织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 System,DRGs)进行研究,并建立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这一重大改革及其展现出的显著效益,使许多有医疗费用膨胀通病的国家也纷纷相继效仿.目前,DRGs 以及相似病种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卫生服务发展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韦启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磺酸加贝酯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胰腺炎42例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1998年5月~2000年5月用甲磺酸加贝酯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胰腺炎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祖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酮康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等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和改变其通透性,致胞内重要物质漏失;也可抑制真菌的甘油三酯和磷脂的生物合成;可抑制氧化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过氧化物在胞内过度积聚,致真菌亚细胞结构变性和坏死.对白色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芽孢转变为具有侵袭性的菌丝[1].

    作者:韦宝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梗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心梗患者病程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先进的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32例心梗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心梗患者急性期血浆D-D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1);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P<0.01).结论心梗后血浆的D-D及FIB水平检测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爱萍;林英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赠卵与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获成功分娩1例报告

    自1984年Lutjen等[1]报道了世界第一例卵巢早衰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采用赠卵和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HRT)获得成活新生儿以来,该项技术以其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它为人类研究类固醇激素、胚胎和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唯一的人体摸型.

    作者:张波;方伟芬;刘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产钳助产术185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率成倍的增加,产钳术有所下降.为正确地评价产钳助产术在产科中的地位,现对我院10年间头位产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苏凌春;严思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多形性皮疹为首发症状的败血症1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9岁,因全身皮疹3天,发热2天,于2001年4月5日入院.表现为:颜面、四肢麻疹样皮疹,前胸、背部猩红热样皮疹及荨麻疹,剧烈瘙痒,口服扑尔敏,静脉予以钙剂、维生素C,症状无缓解;患儿高烧,体温39.5℃,寒战.发病前(2001年3月22日)患猩红热,青霉素治疗1周痊愈.

    作者:姚兰萍;郝艳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尺桡骨骨不连再手术肘关节僵直的预防

    尺桡骨骨不连再手术既要使骨折顺利愈合,还要预防长时间制动造成的肘关节僵直,功能障碍.自1998年来共收治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8例,经植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后,辅以活动石膏外支具固定,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叶昌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褥疮的防治及护理近况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褥疮不仅由压力引起,而且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作者:朱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仍居首位.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0%,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2/3[1].而产后出血又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因此,减少此期内的出血量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们选择100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在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肌注催产素作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杜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7例NB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7例NB的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园形或卵园形细胞组成,间质多见神经纤维网.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依次为NSE16/21例、S-1005/11例、CgA4/6例、Syn1/3例.结论 NB多见于小儿,好发于腹膜后、肾上极及胸部、头颈部的交感神经节,病理组织形态要与小园细胞肿瘤相鉴别.免疫标记NSE、S-100及CgA在NB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伟;凌惠媛;何永彪;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第三位的常见肿瘤.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有14%~24%发生肝转移,而在死亡的病例中进行尸解时发现80%有肝转移.这类病人如治疗不当平均生存6~10个月,可见肝转移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显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应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严重肝外伤的治疗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严重肝外伤(SLT)的死亡率有所下降.SLT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彻底有效止血,切除一切失活组织,处理合并伤,防止胆瘘及继发性出血,建立充分的外引流.现就目前SLT的主要治疗方式分述如下.

    作者:段文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