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战和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1998年5月~2000年5月用甲磺酸加贝酯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胰腺炎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祖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心梗患者病程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先进的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32例心梗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心梗患者急性期血浆D-D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1);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P<0.01).结论心梗后血浆的D-D及FIB水平检测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爱萍;林英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站2001年1~8月对882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OB、Rh、(D)血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查对象经内科体检(含健康状况咨询)和HBsAg全血金标试纸初检合格后,年龄18~55岁江门市无偿献血者.
作者:胡继征;余妙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故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大多数不能切除的肝癌综合治疗以及预防术后复发,仍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我院近年来超声引导下氩氦刀经冷冻同时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收到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合群;李桂生;黄海欣;李平;施淑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血性胸水常多见于胸膜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患者,它有增长迅速与易复发的特点,且目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人对我院1995年7月~2000年12月所收治的血性胸水并全部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67例患者(外伤除外)进行分析,以探讨纤支镜对血性胸水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肺炎衣原体(Chiamydia pneumoniae,CP)是八十年代发现的一种衣原体,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临床上不仅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且与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的发生和反复发作密切相关[1~6].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就C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CP感染导致哮喘的机制、CP感染的诊断和抗CP感染对哮喘的影响等方面概述如下.
作者:徐家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糖应急性增高造成能量供给和利用障碍,使临床症状加重,影响预后;而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预后也差,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为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现将我院1999~2000年共收住院的2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钟盛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作者:王柳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它是一个多因素、多病因的疾病,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发现,DCM与病毒感染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异常、细胞凋亡以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就DCM的发病机制的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盛优;李醒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常合并感染所致,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截肢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及促进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我院2000年2月至2002年3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江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于疗前及疗后第1、2、4、6、8周末进行BPRS量表评定,并在第8周末评定其疗效,以及用TESS量表评定其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63.33%、显效率46.67%.与氯氮平的有效率60.0%、显效率43.33%相近,无显著差异;利培酮和氯氮平组治疗前后BPRS总分及因子均有显著差异.两组间BPRS总分除疗后2周有差异外,在疗前及疗后各周均无显著差异;利培酮组除锥体外系症状和失眠发生率显著高于氯氮平外,其它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氯氮平少而轻.结论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比氯氮平起效时间快.
作者:黄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致慢性缺氧、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和血容量增加,促使肺动脉压渐进增高,导致肺心病加重.本文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光兰;徐大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增龄对成年男性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名成年男性分为三个年龄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液中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结果睾酮(T)随年龄增加而明显降低,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1).FSH随年龄增加明显升高,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LH同时随之升高,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各组之LH/FSH为:青年组3.3,中年组2.0,老年组1.1.各组的PRL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增龄发生功能改变的原发部位在性腺而不在垂体,发生原发性分泌减少的部位为性器官,男性为睾丸.
作者:兰雅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发生率为5%~20%,因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治疗不及时,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致死.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资料完整的33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分析如下.
作者:范朝瑜;廖清奎;朱易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2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10例,行单纯胆囊切除;Ⅱ型6例和Ⅲ型2例,行胆囊切除胆管修补T管引流;Ⅳ型4例,2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切除,肝总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22例中8例行腹腔镜手术,6例术中解剖困难、出血、中转开腹,2例术中损伤胆总管,术后发现再次手术,行Roux-y吻合术,分别于术后4年、6年死于胆汁性肝硬化.择期手术19例,3例行急诊手术.随访时间平均5.6年.结论 Mirizzi综合症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孙水平;向国安;张智勇;王汉宁;胡海田;赵东明;贺宏斌;曹蕴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胰腺疾病的诊断方法[1]近年来虽有很大发展,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胰功能试验仍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胰外分泌功能试验有检查粪便中氮、脂肪及胰酶,检查血、尿中淀粉酶(包括同功酶)、脂肪酶[2,3]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检查等.目前临床上常用来协助胰腺病诊断的酶仍然是淀粉酶,近来对脂肪酶的测定亦有所增加,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符合率[4,5].
作者:杜武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约占全球人口的1%~2%.近年来,老年人的常见眼科疾病白内障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采用手术治疗,帮助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已成为各大医院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以50例(50眼)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对1994年以来我院收住院的糠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工人晶体植入术48例(50眼)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钟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于1990~1998年共收治全头皮撕脱伤患者6例,均采用撕脱头皮制成中厚皮原位回植修复创面,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陆彩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加强对集体儿童健康保健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散居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的散居儿童)的保健.社区散居儿童保健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1995~2000年我们对永新区我院管辖的13个居委会223名0~6岁的散居儿童(未上幼儿园)实施社区服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锦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PPV)评分标准的准确性.方法对具有肺出血原发病及高危因素住院患儿给予新生儿肺出血使用CPPV的评分标准评分后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当出现突发呼吸困难即予气管插管吸出血性痰而确诊肺出血.结果 85例具肺出血高危儿中46例出现肺出血,评分值≥3分钟肺出血发生机率增加,≤2分则小,肺出血与酸中毒存在明显相关性,血PH<7.25肺出血发生机率增高.结论使用新生儿肺出血CPPV评分标准有助早期发现肺出血,肺出血病死率降低.
作者:阙学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