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刘风英;梁绪国;王善松

关键词:卡托普利, 氯沙坦, 冠心病, 脂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酶活性
摘要:目的观察卡托普利与氯沙坦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本上加服卡托普利12.5mg每日2次,氯沙坦50mg,每日1次,疗程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及LDL均明显降低,而HDL则明显升高.治疗组TC,LDL下降及HDL升高略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病人的MDA增多明显下降,SOD和CAT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均<0.05).结论卡托普利与氯沙坦联用可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能轻度改善脂蛋白的代谢.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氮平致休克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0岁,因反复出现失眠、疑人害己6年,加重1周,于2001年8月25日上午9时首次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阴性,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正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正常,有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无自知力.诊断分裂症,给予氯氮平治疗(既往无服氯氮平史).护理经验

    作者:莫德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90例自制套叠环扎支架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十多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位于腹膜返折部以下的直肠癌占74.5%~87%[1].我院用自制的套叠环扎支架管对离肛门4~7cm的低位直肠癌进行经肛门环扎式结肛吻合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劳贤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发性膀胱破裂治疗体会(附10例报告)

    自1989年11月至2001年8月收治自发性膀胱破裂1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31~54岁,平均45岁.均于前一晚饮酒过量呕吐并昏睡,有4例在回家途中跌倒,有2例在睡眠中跌下床,有4例无明确外伤史.

    作者:冼敬锋;陆日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人脂肪肝116例临床分析

    脂肪肝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1].为了解脂肪肝和与其并存疾病的关系,探讨脂肪肝的易患因素及防治措施,本文对116例老年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方健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小儿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传统观念认为心力衰竭是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临床上出现体、肺循环瘀血的表现.现代研究认为,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过度消耗、心脏能源不足、心力贮备耗竭,导致心肌基因表达异常、功能下降所致的超负荷心肌病.

    作者:庞玉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3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发生率为5%~20%,因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治疗不及时,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致死.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资料完整的33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分析如下.

    作者:范朝瑜;廖清奎;朱易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点滴催产素对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影响(附685例分析)

    为了解产前使用催产素对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影响关系,我们对住院分娩产妇产前使用催产素发生新生儿出生窒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朱茂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异常凝血酶原和AFP的关系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异常凝血酶原和AF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P-E一步测定法检测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采用双抗放免法检测血中AFP,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的DCP和AFP之间无相关性(γ=-0.089,P>0.50).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DCP和AFP无相关性,两者分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独立的标志物.

    作者:杨玉芳;梁宁生;蒙子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的治疗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也是人体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率可达70%~80%[1].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现综述如下.

    作者:梁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吉诺通、硫酸镁联用治疗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32例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呼吸费力,痰不易咳出.因此,促进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吉诺通与硫酸镁配伍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春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护理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hydroxyapatite,HA)是由北京康菲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它对眼内容物剜出或眼球摘出后发生的眼窝凹陷,起到改善外观,达到仿真的效果.通过义眼台的植入,对患眼进行了整形,既美观又可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我院于1998年元月开展了这一手术,效果满意.经过临床护理观察,我们认为在为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般眼科手术常规护理,还应具备以下护理知识.

    作者:陈丽坤;黎巧玲;黄雁;黄小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79例抢救体会

    氟乙酰胺为一高效、剧毒有机氟杀虫剂,主要经口服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消化系统等损害.1999年我县某中学发生79例急性氟乙酰胺集体中毒事件,经玉林市卫生防疫站对中毒者胃食物残渣检测,证明含有污染的氟乙酰胺,经住院抢救全部脱险,无1例死亡.现将抢救措施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葡萄胎11例报告

    葡萄胎属良性滋养层细胞疾病,又名水泡状胎块,是因形态上的相似而得名.其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电动负压吸引与钳出术的综合手术方法,以清除宫内水泡状物.为避免手术操作带来的风险及减少手术痛苦,我院对临床诊断为葡萄胎、一般情况良好、阴道流血量少的11例患者,采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褥疮的防治及护理近况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褥疮不仅由压力引起,而且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作者:朱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胸部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以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为特点的危重症之一.我院自1996年至2000年10月收治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胸部手术219例,术后并发ARDS16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赛梅;潘灵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因性别不同有差异[1].近年来,女性冠心病基础理论与临床防治的研究引起广泛的重视,并有了和很大的进展,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效果,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170例AMI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男女比较分析.

    作者:郑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直接定量法测定结果的评价

    目的对两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直接定量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对男性G-6-PD缺陷症患儿父亲的G-6-PD活性检查,建立一种新的质控方法.方法对溶血性贫血患儿和患儿的父母分别采用Zinkham法和酶学动力法测定G-6-PD活性.因为男性人群G-6-PD活性低下的频率等于该缺陷基因的频率,G-6-PD缺陷症男性患儿的发病只与母亲有关,与父亲无关,所以男性G-6-PD缺陷症患儿父亲中的G-6-PD活性低下者的频率即为该基因的频率.结果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患儿的G-6-P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用Zinkham法和酶学动力法检查的男性患儿父亲中,G-6-PD活性低下者分别占男性患儿父亲总数的0.708、0.222.结论 G-6-PD缺陷症急性溶血时,溶血程度与G-6-PD活性无关.昆明地区G-6-PD缺陷症基因频率应该小于0.10,故酶学动力法的检查结果优于Zinkham法.

    作者:刘景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型心肌炎与肌钙蛋白T(TnT)的关系.方法分析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TnT及心肌酶五项的变化.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时Tn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越重血中TnT含量越高,且在血中持续时间较CK-MB长,临床上若遇TnT升高的患儿应及时行保护心肌治疗.

    作者:何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氨茶碱治疗哮喘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茶碱的治疗范围窄,疗效与毒性均与血药浓度相关,且个体差异大,并易受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生物利用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使用时监测其血治疗浓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43例住院因哮喘使用氨茶碱患者的血药浓度检测,同时详细询问和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综合分析测定结果,提出个体化给药的建议,使茶碱在临床使用时更安全有效.

    作者:钟慧;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作者:王柳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