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胆囊炎的围手术期处理(附296例报告)

韦躜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胆囊炎, 围手术期处理, 豆制食品, 生活水平提高, 存在矛盾, 脂肪类, 高蛋白, 发病率, 治疗, 饮食, 淀粉, 白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和胆囊炎发病率日渐上升.两者在生活和治疗上存在矛盾.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限制淀粉食品,提倡吃高蛋白和豆制食品;而胆囊炎患者需限制蛋白及脂肪类食品.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操作计数血小板结果比较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法是临床诊断工作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当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时,对PLT计数没有影响,当MCV<70fl时,即有影响,MCV越小,小红细胞数量越多,影响就越大[1].工作中我们发现15例小红细胞异常增高的贫血患者,其PLT结果较人工计数结果偏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拍背吸痰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护理

    1997年10月~1999年3月,我科收治78例婴幼儿肺炎,其中43例综合治疗辅用拍背吸痰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农利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RP-HPLC法测定玉屏风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玉屏风颗粒中黄芪甲苷的RP-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玉屏风颗粒经甲醇超声提取,水浴蒸干,用正丁醇溶解,氨试液洗涤后,再蒸干正丁醇溶液,并加甲醇溶解、定容,制成供试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为NoVa-pak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检测温度:40℃;纸速:0.25cm/min.结果黄芪甲苷的保留时间约为12.5min.其在5.195μg~51.9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42028.9X+16935.6(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02%(n=6),RSD=1.08%.结论该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作为玉屏风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路玫;韦戈;蒙大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醋蒸熏及维生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例疗效观察

    1999年9月~2000年2月,作者在保暖、休息、多饮水一般处理的基础上应用醋蒸熏及维生素补充疗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例,与同期的常规用药治疗的36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俊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皮下植入式输注泵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应用现状

    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介入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70代年初,Blackshear[1]首先设计研制了皮下植入式输注泵继而用于临床,国内从1988年起陆续在临床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皮下植入式输注泵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病人的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叶海洪;梁安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自1986年至1998年间共收治43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其中5例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予以分析.

    作者:李焱;李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病4例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较为常见,但中毒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病者仅为少数.在1993年2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中,发生迟发性神经病者4例,占病例总数的3.2%,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家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银杏叶浓缩口服液药理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索银杏叶浓缩口服液(缩写G.C.L)的抗脑缺氧、抗脑缺血药理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组为空白对照,进行药理实验方法的平行比较研究.结果 G.C.L能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喘息时间及KCN所致小鼠翻身反射消失时间;可降低结扎两侧颈总动脉所致脑缺血大鼠脑水份的含量;能抑制大鼠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的生成.结论提示该口服液具有抗脑缺氧、抗脑缺血及改善脑循环的作用.

    作者:宋明娜;李宁;张毅贞;李鉴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池州地区宾馆业一次性化妆品卫生学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池州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一次性化妆品纷纷进入各大宾馆.为了解本地区宾馆内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的卫生学状况,在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的指导和帮助下,于1998年4月20日至26日,在本区内随机对贵池市和九华山旅游区12家宾馆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洗发液和淋浴液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马;童志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多个小切口切开减压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体会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小腿闭合性损伤中一种严重的合并症,特别是并发骨折,容易发生本征.早期一旦误诊得不到有效治疗,可以造成伤肢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截肢终身残废,甚至危及其生命.本征一旦发生,进行多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3年2月至1999年5月间,收治14例小腿闭合性损伤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采用多个小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早期应用脱水剂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耀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鼻咽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但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平均只能达到50%.尽管近年来诊断与治疗设备不断获得明显的改进,但其疗效始终未能取得较大的突破,其原因主要是[1,2,3]:①鼻咽癌放疗结束时13%~18%的病例有局部病灶残留;②30%~40%的病例出现局部复发;③27%~36%的病例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崔英;黄光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新生儿外科的应用(附20例报告)

    腹腔镜手术以其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在外科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在小儿外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新生儿,以较小的创伤,解决了过去需开腹才能治愈的疾患,使患儿术后得到迅速恢复,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越来越得到小儿外科医师的青睐.

    作者:邓洪辉;张钦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尿分析仪结果分析与判断

    尿液分析仪因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一次可完成多项指标的检测等优点而为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所应用,是医生诊断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往往因试验条件、试纸质量、操作方法及药物因素影响其准确性.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判断,现简述如下.

    作者:宁发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耐诺氟沙星菌株对其他抗生素交叉耐药性调查

    近年发现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菌种已达10多种[1].为了解耐诺氟沙星菌株对其他抗生素交叉耐药的情况,给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信息,我们选择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并对诺氟沙星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6株菌种,采用K-B纸片扩散法同时测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头孢氨苄等10种抗生素交叉耐药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庆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西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从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15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随机分组采用胃肠动力性药物及安慰剂治疗,均取得不同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桂华;魏菊香;魏朋翅;何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安定注射液滴鼻在婴幼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为使输液顺利进行,婴幼儿静脉注射前常常使用镇静剂.以往多采用肌注给药,但小儿往往因恐惧注射而哭闹不安,甚至挣扎反抗.

    作者:王蕾;王大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临床病理分析

    出血性输卵管炎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1],其极易与输卵管妊娠相混淆造成误诊,大部分病例靠术后病理诊断来确诊.现将本院1989~1998年间共14例出血性输卵管炎病理诊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陶华春;程仲谋;邓春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癌胚抗原检测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及癌胚抗原(CEA)作为肿瘤标志物已广泛用于对多种肿瘤的诊断.我们检测了胃部良恶性溃疡患者β2-MG及CEA含量,探讨其在这两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梁正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洛丁新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20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老年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决定DM预后的主要因素.洛汀新是一种不含硫基的前体ACEI,经胃肠道吸收后迅速全部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苯那普利拉而起作用.我们用洛汀新治疗老年DN2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病人尿蛋白排泄、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并且探讨洛汀新治疗老年DN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淑霞;王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27例临床分析报告

    自CT、MRI应用于临床以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报道逐渐增多.我科近7年来收治27例IAC,其中16例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方华;黄玮;张超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