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渊;孙伟;严汉民;林芳
CT机作为大型精密医学影像设备,在大中型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T机运行状况对医院的整个诊疗会带来3方面的影响:①对诊断的影响,CT机运行状况将会影响CT图像的质量,进而影响对疾病判断的准确性,会直接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会蒙受损失;②对经济的影响,当CT机发生故障造成停机,不仅直接影响到所在科室的诊疗工作量,还会影响相关诊疗业务的开展,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③社会效应,患者由于无法进行CT检查而造成的病情延误,会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通过CT机的维护和保养,使用各种检测工具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作者:秦磊;何子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为适应国内医院现代化建设,借鉴国外现代化医院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内医院的现状和现代化需求,解析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系统在医院的应用.方法:通过比较国内主流的2种物流传输系统的特性,探讨医院内部物流系统的发展趋势.结果:先进的物流管理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竞争力.结论:通过对国内医院日常营运情况的分析和实际使用情况比较,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相对气动物流系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更能满足和切合我国医院的实际需求.
作者:何伟峰;马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掌握核磁共振仪射频系统的佳维修方法,结合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查出故障部件,进行更换并快速修复.
作者:姬军;王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控制及管理水平.方法:医院消毒中心建立清洗消毒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从器械回收、器械清洗、清洗洁净度检查、器械包装、器械灭菌及发放等细节入手,加强质量监测,注重人员培训和部门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结果: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及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资源整合,节省了各相关科室清洗消毒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避免了手术器械对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再次污染.结论:所采取的感染控制及管理措施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作者:冯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德尔格Evita 4呼吸机气路的分析与应用维护的探讨,获得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经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重点分析Evita 4呼吸机气路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科学的设备日常维护方法.结果:分析呼吸机内部气路,确定设备维护方案,保证设备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结论:通过分析气路,指导临床工程师进行应用维护,保证设备高效运行.
作者:张腾;郭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治疗方法,分析说话瓣膜对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渗漏、误吸的影响.方法:收集气管切开、病程较长、未能拔除气管套管的伴吞咽障碍患者,在其气管套管口配戴说话瓣膜,采用吞咽造影检查观察配戴时与未配戴说话瓣膜时渗漏、误吸程度的变化,应用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对其分析,对照使用前后渗漏和误吸发生率.结果:气管切开患者在配戴说话瓣膜时与未配戴时进行吞咽造影检查发现,患者中配戴说话瓣膜者与未配戴者级别有变化;佩戴说话瓣膜时降低了误吸发生率.结论:患者佩戴说话瓣膜时误吸程度逐渐向渗漏程度改善,患者自身的渗漏、误吸程度减轻,降低了误吸发生率.
作者:万桂芳;窦祖林;王辉;谢纯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RI、CT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MRI和MRU)、MSCT和CTA检查技术,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MRI、CT表现.结果:7例患者术后出现移植肾压痛、无尿及发烧;6例表现为移植肾积水、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口间梗阻,并经手术证实;3例表现为肾皮髓质结构模糊,诊断为排斥反应;l例移植肾肾周血肿形成;1例出现移植肾局部血管栓塞至肾梗死.结论:MRI、MSCT检查可显示移植肾内外的多种结构,能够提供丰富的肾脏血管、输尿管及周边组织的图像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智明;杨贵将;单忠波;邸洪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德尔歌Savina型呼吸机在医院应用中数量较多,该机型使用25000 h左右,故障开始出现,尤其电源模块.为保证呼吸机可靠、有效、安全使用,在其出现故障时及时维修极为重要.可采用原理法、元器件替代法修复机器.
作者:傅守勇;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麻醉科各类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掌握在用医疗设备性能现状,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Fluke专业的质控设备对麻醉科医疗设备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麻醉机22台,有创呼吸机2台,多参数监护仪39台,微量注射泵23台.医疗设备总体性能合格率较好,不合格医疗设备主要是由个别指标精度不准所引起.结论:对麻醉科医疗设备定时维护保养,以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作者:鲁永杰;金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手术前静脉采血患者和出血性疾病静脉采血患者,将278例问题病例进行了凝血四项检查,分析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结果:278例样本中,血液凝固93例,小凝块144例,采血量少32例,溶血和脂血19例.结论: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故探讨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意义.在临床检验过程中,采血过程中的多个因素会影响到凝血四项的结果,检验人员要从抗凝剂的使用、采血时间等过程进行控制,避免失误,减少检验误差.
作者:李文静;杜丽敏;沈丽君;杜秋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现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加强设备的购置论证、统筹规划、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保障设备的质量安全.结果:严格执行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学习,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改善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结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作者:顾晓明;马恒;崔骊;高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构建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诊治质量、保证患者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通过加强采购管理,注重使用、维修、质量检测、计量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医疗设备全程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模型.结果: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医疗设备的全程质控制管理.结论:医学工程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找准自己的位置,把工作重心放到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上来,促进医疗技术的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学工程事业开辟出新的天地.
作者:叶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在基底节区的MRI影像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导致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根据梗死位置,将基底节区梗死MRI表现分为前部和后部.评价累及基底节区前部和后部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缺血性卒中腔隙性脑梗死的MRI影像分布特点.结果:将78例结核性脑膜炎和20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44例仅累及基底节区的前部;在缺血性卒中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48例仅累及后部.结核性脑膜炎腔隙性脑梗死累及豆状核和内囊膝部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在结核性脑膜炎腔隙性脑梗死累及基底节区后部的34例患者中,有26例有卒中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分布取决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基底节区前部的受累,尤其是尾状核和内囊膝部以及病变的多发性常提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能性;而后部受累,多提示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
作者:董莘;李海斌;敖国昆;秦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VolumeRAD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技术,该技术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上利用高性能的平板探测器、大容量小焦点X射线球管、精准的驱动装置完成多角度的容积扫描,获取一系列的影像数据,由计算机回顾性的重建出任意层面的数字X射线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据X射线球管和平板探测器的运动形式,共有4种采集方式,29种协议,基本涵盖了人体常规的摄影位置,为更好地在临床上使用VolumeRAD成像技术,探讨VolumeRAD成像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流程.
作者:李军;刘伟伟;王广丽;王忠周;罗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和治疗中影像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至2011年病理证实的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临床诊断.23例患者中3例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影像学检查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穆大为;李学松;郭和清;周高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概述双室袋输液的类型、新包装、新材料及其生产线.方法:讨论双室袋的生产工艺和特点,及在无菌操作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其在战时、紧急救灾、急救中心等特殊环境下开展输液的便捷,目前已被许多国家作为战略物资来储备.结果:大力推广双室袋生产工艺,解决我国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地区,以及自然灾害时的医疗援助和现场配药的难题.结论:国内粉液双室袋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标准.随着人们对医疗意识、用药安全性认知程度的提高,粉液双室袋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作者:李珺;刘守玉;马洪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一种切割清洗式创面清创系统的外科手术器械,介绍清创机的机械结构、电控系统以及软件设计流程,并测试其性能.方法:按照切割清洗式创面清创机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系统模块,采用低压水射流技术完成创面清洗、高压水射流技术进行组织切除,在集成负压吸引器作用下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和创面的洁净.结果:该清创机大清洗压力达到1.2 MPa,大清洗流量为1.5 L/min;大切割压力达到10 MPa,大切割流量为500 ml/min,压力精度范围控制在±3%以内,负压吸引器流量为5 L/min.结论:该清创机是一种集清洗与手术于一体的手术器械,具有组织选择性好、对切除器官及组织残端损伤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侍才洪;宋军;王贺燕;赵雪巍;司跃元;郭勇;张西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使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方法:在医院建设中,人才是基础,医疗器械是条件,管理是关键.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重点工作之一,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维修与保养则是重中之重.结果: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对延长仪器寿命、提高诊断准确率起到重要作用.结论:预防性维护是指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安全地处于佳工作状态.
作者:张宜江;焦明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 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4例均成功完成CTPA扫描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通过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进行CTPA检查,选择恰当的延迟时间至关重要,而恰当的延迟时间又能使对比剂的用量减到低.此方法简便快捷,达到延迟时间个体化,可作为CTPA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季乐新;尚同祥;王效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日机装DBB-27透析机经典报警故障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设备损坏的原因和使用操作的注意事项,帮助临床工程师快速处理突发性故障,及时发现并准确诊断、排除血液透析机的故障,以保证设备正常安全地运行.
作者:张瑜;耿铭剑;周剑;李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