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中心监视软件的临床认证

陈国雄;吴亮;贺昕路

关键词:临床认证, 监视软件,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婴儿中心监视软件在临床中的表现,验证其远程监视性能.方法:由医院设备科与厂家合作在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开展,与临床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对软件的操作性、可靠性、实用性及效率进行考察,实时沟通在认证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结果:对在婴儿中心监视软件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监视软件总体临床表现良好.结论:监视软件经临床验证表明,该软件系统可实时反映各种报警信息,并具有持续性和有效性.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智能心律监测系统的设计

    目的:设计智能心率监测系统,用于对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待诊患者进行心律的实时监测,确认被检者的心电监测数据,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通讯网络、智能呼叫及生命体征监测等科技手段,设计远程检测系统.结果:当待检患者心率出现异常状况时,可通过无线检测方式对患者心率进行跟踪,在患者服药后心率恢复正常值时进行检查.结论:该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就诊环境更加有序.

    作者:刘宇静;王泉清;李宏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野战训练损伤冷敷及高热降温系统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集冷敷降温与加压功能于一体的医疗器具,用于运动损伤、高热及术后患者进行低温治疗.方法:通过压缩机制冷至恒定温度,内部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其作用机制是内部设有水循环系统,可设定水循环系统中水的温度,通过与损伤部位的接触,利用温差降低损伤部位温度.结果:该医疗器具既可对高热患者降低体温,也可针对运动训练损伤的患者进行冷敷治疗,并可对脑损伤的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术后患者可通过低温减少出血、消除水肿和加快愈合.结论:该医疗器具的研制可解决现有的降温设备温度调节范围小、降温速度不能控制及体积大等缺点.

    作者:张永寿;赵晓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疗设备巡检监控及报警系统的研制

    目的:研制医疗设备巡检监控及报警系统,改善传统的医疗设备监管体系,提高对医疗设备的智能巡检效果,避免由于常规监管出现的漏洞.方法:通过在需要监测的医疗设备上,相应放置各种对应的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进行判断处理,结果:医疗设备巡检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医疗设备故障预排,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降低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医疗设备的巡检监控及报警提示系统可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皇甫德俊;穆小苏;皇甫贤敏;张玉;井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PB840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学习掌握PB840呼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PB840呼吸机的维修方法,积累维修经验.通过对维修实例的分析,总结PB840呼吸机的维修方法.加强对PB840呼吸机的维修和保养,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作者:李朝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Mindray BC-53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初步评价

    目的:评价BC-5300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CBC)和白细胞分类(DC)的性能.方法: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该仪器CBC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并与人工分类进行比较.结果:该仪器CBC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总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在正常及常见的病理范围线性良好,与XE-2100的结果比较,相关性好(r2>0.994);D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的重复性好.WBC形态正常的样本,仪器与人工DC的结果比较,Neut、Lym和Eos相关性较好(r=0.9663,r=0.9595,r=0.9178); Mon次之(r=0.9104),Baso的相关性欠佳(r=0.5065).一定比例的幼稚细胞和异常淋巴细胞可出现WBC散点图变化或报警,提示人工涂片镜检.结论:该仪器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实验要求;对怀疑WBC分类异常的标本,仪器DC结果必须经显微镜复核后才能报告.

    作者:徐菡;乐家新;兰亚婷;任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院档案开发利用在医院卫生志编纂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档案开发利用在医院卫生志编纂中的价值.方法:整理档案室收集的医院工作计划、总结表彰、大事记、会议记录以及统计报表等大量各种门类不同的载体档案,用于医院卫生志编纂工作.结果:完整、详实地医院档案为医院卫生志的编纂提供了准确依据,是卫生志编纂中主要的资料源泉.结论:医院档案是医院建设与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编史修志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途径之一,编史修志需要并依靠档案,并能促进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

    作者:郑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输液泵和注射泵检测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检测技术,为高危设备输液泵和注射泵的使用精准而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控制方案.方法:利用Lagu1液流分析仪对输液泵、注射泵的流量准确度、阻塞压力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处理进行讨论,用于建立健全该设备质量控制方案,达到临床安全准确有效的使用.结果:通过对输液泵、注射泵进行质量控制年检,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送修,保证临床的正常使用.结论: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可以作为设备验收、质控过程及维修后的参考数据.

    作者:商洪涛;徐涛;唐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析医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目的:针对高校后勤市场化改革给医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提出医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的建议,建立适应医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方法:分析社会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点,寻找我国社会化医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建议.结果:社会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具有目标的双重性、对象的复杂性和内容的单一性等特点,为医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结论:医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从明晰产权关系、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规范财务核算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逐步完善.

    作者:何素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前列腺癌调强放疗重复CT模拟定位的作用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重复CT模拟定位的作用.方法:前列腺癌调强放疗首次CT模拟定位后行CT扫描,在模拟定位工作站确定靶体积中心(等中心)做体表标记.于放射治疗4周左右进行重复CT模拟定位,扫描前用激光灯核对原等中心标记,记录等中心数值后进行CT扫描.在模拟定位工作站录入记录的原等中心数值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与首次CT模拟定位的图像融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首次CT与重复CT图像融合后测量靶区位移的平均误差左右(RL)方向为1.9mm;头脚(SI)方向为2.8mm;前后(AP)方向为3.1mm.危及器官膀胱和直肠的大剂量分别增加0.5~3.7Gy、0.9~5.0Gy;平均剂量分别增加0.7~4.9Gy、0.6~5.4Gy;小剂量分别增加0.3~1.3 Gy、0.6~2.8 Gy.结论:前列腺癌调强放疗重复CT模拟定位便于对比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位移和对剂量的影响,为及时调整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李雪南;修霞;李高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研究与工程实践

    目的:针对医院污水水质特点进行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方法:通过测定医院污水水质成分并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 C1O2组合工艺处理综合性医院污水.结果: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出水水质指标CODcr、BOD5、SS、NH3-N分别为39.3mg/L、18.5 mg/L、20.2 mg/L、6.3 mg/L,类大肠菌群数为68.0 cfu/L,pH值为7.2,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限值.结论:该工艺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能够完全杀灭致病微生物及病毒且处理成本较低,适合应用于医院污水处理.

    作者:薛志强;闫保华;王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5T 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HDe l.5T超导型磁共振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一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 1 7个肌瘤)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病灶内部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明显减少者表明治疗效果佳;病灶内部未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改变不明显者,治疗效果欠佳.结果:对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经HIFU刀治疗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 17个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8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MR平扫、增强扫描.术后病灶信号发生明显改变者106个,术前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术后T1WI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即表现为凝固性坏死,LAVA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部位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LAVA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部位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通过MRI观察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评价其治疗效果,是目前评价HIFU刀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佳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商增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CARESTREAM DRX-1暗盒式无线探测器床旁摄影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DRX-1无线平板探测器在改装床旁摄影检查中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受移动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改装移动数字X线摄影(DR)检查的患者各160例,对2种设备在床旁摄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装床旁摄影DR易于辐射防护,其射线剂量相对减少,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影像预览和延时曝光功能使床旁摄影检查更加高效、方便和灵活.结论:DRX-1无线平板探测器在改善床旁摄影工作流程的同时,使床旁检查操作更加高效灵活,可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加速医学影像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作者:徐晶;夏秀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斐;何樱;宋磊;井苏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改进与应用

    目的:针对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原设计的配置和结构不科学而导致在应用过程中的隐患进行报警系统改进.方法:对血液透析水处理的设计进行分析,改进原水压力报警系统和存储水箱上下水位报警系统.结果:当再次出现原水断水、水箱缺水及满水情况时系统会及时报警,未影响临床使用,达到改进目的.结论:对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结构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报警系统技术改进,可保障血液透析用水供给正常、稳定.

    作者:王鑫卫;刘晓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技术的研究

    目的:设计一种检测温度的传感系统,提供新型的监测手段.方法:系统由自制的解调仪、软件系统及显示终端组成,通过大量实验选取传感器的封装材料,随之进行人体模拟实验.结果:在强磁、强酸的恶劣医疗环境下,对比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医用监护仪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数值准确,反应时间快速以及灵敏度高.结论:利用光纤光栅对人体温度的检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靠、可行,并且可以组建局域网络进行采集监测,便于医疗科室统一进行监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宋大伟;周大猛;李广武;刘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新型麻醉辅助及镇痛系统的研制

    目的:通过虚拟刺激环境的途径实现对人体的辅助麻醉和镇痛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和头戴式三维显示器虚拟出对感官产生强烈刺激的环境,激发人体因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大量肾上腺素,从而起到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结果:研制的新型麻醉系统达到了预期的镇痛目的,起到短期镇痛作用,其效果可作为局部麻醉方案的补充.结论:该系统通过对人体的外部刺激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存在镇痛时间过短的不足之处.

    作者:沈华强;戚仕涛;朱兴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西瓜模拟人脑在CT/MR联合定位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了克服颅脑CT立体定向手术中软组织分辨率低的不足,而MR立体定向手术的禁忌症较多,探索在脑CT立体定向手术中辅以MR模拟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5粒鱼肝油丸置入西瓜的不同深处,在MR机上做2 mm断层扫描,在CT机上做1 mm断层扫描.利用软件进行CT/MR图像配准,测量5个鱼肝油检测点的CT的坐标和MR的坐标,分析检测点CT实测坐标与MR的指示坐标的误差.结果:MR的模拟坐标和CT实际坐标误差<2 mm,利用软件配准在MR图像上进行CT立体定向的模拟可视化是可行的.结论: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CT/MR联合定位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国兵;刘传才;田宏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病理标本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规范手术切除标本送检工作流程,防止样本错误,确保病理标本质量.方法:建立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标本全程管理流程,并应用于500例手术切除标本的跟踪处理过程.结果:手术切除标本管理流程合理、准确和高效,500例手术标本无一例送检差错,符合病理诊断要求.结论: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手术切除标本管理流程,可保护患者利益,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医疗水平.

    作者:朱彤;廖翠;于泓;黄鹂鸣;韦拔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P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和讨论医学院校数字化建设中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50名学员按学习成绩排列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统PPT教学法和PACS系统对相同内容进行教学,课后对授课内容进行随堂考核并发放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使用PACS系统授课的学生比使用原始PPT教学法授课的学生考核平均成绩提高3分;学生对PACS系统及医学影像学的兴趣逐步提高.结论:PACS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此种图像处理技术与网络化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逐步应用于临床医疗的同时,也为医学院校的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

    作者:陈大同;曲博;王晓东;梁明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药厂洁净空调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药厂洁净车间空调的控制.方法:应用西门子S7-300 PLC为核心控制器,对洁净空调系统的回风温、湿度和重点房间的压力进行控制,系统设定工作和值班两种工作状态,并可对时间参数进行设定,使系统对工作和值班状态进行自动的转换.结果:PLC能够有效的对回风的温、湿度和房间的压力进行控制,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满足了药品生产洁净区对空调设备的指标要求.采用PLC作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结论:PLC抗干扰性强,运行稳定,编程方便易于实现,用于药厂洁净车间空调系统的控制十分有效.

    作者:朱学庚;王磊;张蔚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