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量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领域的进展

谢良军;侯宗来;温长慧;李晋厉;张云霈;杨航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椎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GE Logiq9彩超工作原理及故障案例分析

    GE Logiq9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有卓越的图像质量、数据分析能力及更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设备老化,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和问题.通过介绍Logiq9彩超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列举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硬件)及前端电路引起的有代表性的故障案例,阐述分析故障的思路及处理方法,总结相关经验供同行参考.

    作者:黄庆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与脑梗死灶相关性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通过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初步探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轴位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灶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DSA、颅脑MRI及基底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根据DSA对所有患者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组,颅脑MRI对脑内的缺血软化灶进行统计.统计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的层面斑块在4个90°扇形角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斑块分布特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病变的斑块分布.结果:轻度及中度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的患者有12例,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者为主,而重度管腔狭窄者有8例,斑块分布差异不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区MRI异常的患者有9例,斑块出现在腹侧多.结论:轻度及中度管腔狭窄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梗死灶者的基底动脉斑块较多分布在腹侧.

    作者:刘丹青;蔡剑鸣;马林;蔡幼铨;曹向宇;王庆军;韩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ET/CT中心建设之一——配置条件和设备选型

    目的:介绍PET/CT中心建设中PET/CT设备的配置条件,探讨设备的选型依据.方法:根据我国关于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新政策以及PET/CT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性能,论述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所需的条件及PET/CT设备的选型.结果:①拟申请配置PET/CT的医疗机构在医院等级、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患者数及相关科室(核医学科、肿瘤科及影像科等)的规模、人员和科研等方面需满足卫生部《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中的有关要求;②医疗机构选择PET/CT机型需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③获得PET/CT配置许可指标的医疗机构需参加卫生部集中招标采购的流程.结论:给出建立PET/CT中心需具备的软硬件和设备的选型参数,为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徐白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移动DR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新生儿床旁照相规范化原则,制定投照技术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方法:收集新生儿床旁DR病例145例,其中按照规范化方案检查的有63例,进行摄影条件及图像分析.结果:按照规范化方案投照后,所获得的甲片率明显高于常规床旁片.结论:规范化移动DR的摄影条件,控制了新生儿科X射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并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断信心.

    作者:戚汝平;高原智;郑蒙;佟祥林;董景辉;徐思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西门子Artis zee系列血管造影系统优势分析

    目的:对西门子Artis zee系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特有的优势供临床医务工作者诊疗参考.方法:通过学习该系统的维修手册,参加该机器的维修工程师培训,并通过实际医疗操作对比而获得对该系统的整体认识.结果:通过学习和临床对比,掌握该系统在系统设计、操作界面、安全防护及图像处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促进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结论:西门子Artis zee系列DSA系统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可有效地应用于心血管造影的诊断和治疗中.

    作者:张毅;江鹰;季林;吴凯;杨静谊;周永帅;李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贝克曼库尔特GENS血细胞分析仪血红蛋白检测原理及其维护

    目的:探讨贝克曼库尔特GENS血细胞分析仪HGB检测工作原理及维修思路.方法:依据贝克曼库尔特GENS血细胞分析仪HGB的光电比色原理,对比HGB各项数据检测结果以及结合血细胞分析仪HGB的4个流程图,观察HGB比色池的异常现象,分析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通过对贝克曼库尔特GENS血细胞分析仪HGB观察分析,找出4例故障原因,并对其进行维修,分析成功率达100%.结论:贝克曼库尔特GENS的HGB故障率较低,通过观察HGB比色池液面的状态,并结合血细胞分析仪HGB的4个流程,能够快速找到故障原因.操作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运行仪器,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可以极大减少故障的发生.

    作者:李荣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危急值报告系统在医院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当患者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通过使用危急值报告系统,及时、准确地将检验结果通知临床医生,以便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者治疗.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当危急值结果出现时,在护士站或检验科电脑端出现警示信息,医护人员将其结果查抄后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结果:实现了危急值结果的自动传输,提高了数据传送准确率和检验工作的效率.结论:危急值报告系统的使用,使医院危急值报告的传送更方便、快捷、及时和准确,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作者:荣文英;罗力;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量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领域的进展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椎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作者:谢良军;侯宗来;温长慧;李晋厉;张云霈;杨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制定一套适合医院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与制度.方法:引进一套资产管理软件,根据医院固定资产具体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结果:通过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达到了规范和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目的.结论:现代化的医院依靠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速度,必须进行相应的数字化、科学化的改进.

    作者:常骁毅;吴智泉;曹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脂多糖体外刺激对小鼠B10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索脂多糖(LPS)体外刺激对小鼠B10细胞的影响.方法:在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小鼠脾脏和腹腔细胞5h或48h,流式细胞仪分析CDI9+IL-10+B细胞比例.结果:PIM刺激5h,小鼠脾脏和腹腔CD19+IL-10+B细胞比例分别升高至1.22%和14.82%(P< 0.01),在PIM刺激的基础上加入LPS,小鼠脾脏和腹腔中CD19+IL-10+B细胞比例分别升高至平均2.35%和26.58%(P<0.01).LPS刺激48h可进一步升高CD19+IL-10+B细胞比例,脾脏和腹腔分别为6.42%和38.38%,明显高于PIM48 h刺激组(P<0.01)和L+PIM5 h刺激组(P<0.05),但LPS刺激48 h不改变CD5、CDId的表达水平.结论:体外刺激5h时,L+PIM刺激可促进小鼠B10细胞活化;刺激48 h时,LPS可进一步促进B10细胞IL-10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B10前体细胞成熟实现的.

    作者:穆大为;张继刚;王玉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俯卧位腹板加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俯卧位腹板加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放射治疗应用中对体位固定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俯卧腹板组(A组)和俯卧腹板加热塑体膜组(B组),每组10人,运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位移进行测量.结果:A组治疗前后的位移在X轴方向上为(4.10±2.47)mm,y轴方向上为(1.40士1.07)mm,Z轴方向上为(3.50士1.84)mm; B组治疗前后体位的位移在X轴方向上为(1.10±0.88)mm,Y轴方向上为(0.60±0.70)mm,Z轴方向上为(1.00+ 1.05)mm.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体位位移在Y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2,P>0.05),在X,Z轴方向上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0,t=3.726; P<0.05).结论:与单纯俯卧腹板固定技术相比,俯卧腹板加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减小了体位的移动,有更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受时间影响小.

    作者:徐雪峰;储开岳;邱云芳;李明;赵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策略.方法:建立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加强术前、术中、术后3个重要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确保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结果: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员具备了安全风险意识,树立了安全管理理念.结论:构建医院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氛围,医院全员参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防范围手术期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曾敏;何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可调压肝门血流阻断器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可均匀调节阻断压力,适用于开放和微创肝脏手术的新型肝门血流阻断器,完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入肝血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方法:选取市售成年杂种猪8头,分为开放手术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两组,每组各4头.采用Pringle法完全阻断猪肝蒂血流,观察肝断面的止血效果.结果: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使用新型阻断器阻断肝蒂血流均获成功,止血效果确切,耗时少.结论:可调压肝门血流阻断器止血彻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弥补了现有肝门血流阻断装置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闫涛;谢于;侯羿;武涧松;李海英;申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细微服务对改善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和安全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微服务对改善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和安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 1年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500例,在治疗护理环节中引入细微服务理念.记录护士日常考核成绩、输液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输液质量等指标,并与2010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2010年相比,引入细微服务理念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投诉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932,x2=4.049;P<0.05);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和渗透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322,x2=4.202;P<0.05);临床考核滴速符合率和输液卡书写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31,x2=15.370;P<0.05).结论:细微服务理念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及安全,同时有利于改善护患沟通.

    作者:何一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螺旋CT仿真结肠内窥镜检查前的准备与操作方法

    目的:探讨CT扫描前准备及扫描时的体位对CT仿真结肠镜(CTVC)成像成功的影响.方法:对106例临床疑有大肠病变的患者行双体位CTVC检查,检查前进行充分准备,检查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注气方式,数据采集后进行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结肠、直肠的CT仿真内镜(CTVE)、表面遮面显示(SSD)、容积再现(VR)等三维图像,由2名医生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06例中,81例70岁以下的患者肠道准备良好,全结肠无粪渣或积有少量清澈的液体,充气良好,肠腔内表面结构显示清晰,图像质量佳;20例70岁以上的患者因体质问题,肠道准备及图像质量较差,对诊断有一定影响;5例70岁以上的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护士注气工作,患者随注气随排气,充气量不足,导致肠腔内表面结构被覆盖或显示不清,图像质量差,不能诊断.结论:CTVC能重建出空腔脏器内壁的立体图像,动态的回放其图像如同纤维内窥镜所见.相对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来说,CT检查的优点是方便、安全、痛苦少.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和正确操作的方法是此项检查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凤全;郑新;韩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加权成像结合钼靶X射线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乳腺癌病例,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2例乳腺癌病例中30例DWI呈高信号,敏感度为93.8%(30/32),VIBE动态增强扫描,28例病变强化明显,结构清楚,明确诊断,敏感度为87.5%(28/32),钼靶X射线片发现确切病灶并诊断正确23例,敏感度为71.9%(23/32).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作者:郝建成;赵丽丽;郝金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用设备干扰电流解决方案的设计

    目的:为解决因干扰电流引起的电机运行过程中的抖动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法:对原有电路结构进行分析,归纳产生干扰电流的种类,提出解决干扰电流的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对电路进行改装,检验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加装逻辑电路和隔离电路均能达到去除干扰电流的目的,实现电机的正常平稳运行.结论:产生干扰电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部分会产生逻辑错误,引起电器性能的改变,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精心设计,增加合适的电路,干扰电流是可以被隔绝的.

    作者:潘国兵;袁华文;孙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仿真心血管系统展示平台的设计

    目的:构建仿真心血管系统平台,在对用户进行心脏病学知识普及的同时,针对脉搏波检测软件不够直观的问题,构建与脉搏波实时匹配的心动周期模型进行展示,以此丰富脉搏波检测的展示信息,给用户更为主观的体验.方法:基于Flash软件开发平台,以三维模型作为媒介,实现建立心动周期模型.同时对常见心脏病例进行模拟展示,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操作,选择相关问题,观看相应动画,实现人机操作,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平台集知识教学、练习提高、动画实时互动检测等功能于一体,让用户通过点击鼠标观看动画及相关资料,达到普及知识教育效果;同时使用者可通过外部采集脉搏波或心率与平台通讯,对实时心动周期进行模拟达到科研仿真效果.结论:仿真心血管系统展示平台是目前市场上不多见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该软件在训练、教学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梁栗炎;杨琳;赵煜;孙健;张乐;石子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医疗设备网络管理和医疗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目的:完善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实现远程医疗诊治和医疗资源共享.方法:通过组建、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B/S)结构的医疗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医疗设备采购网络报批操作.通过Web浏览器直接进行远程访问,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远程医疗诊治和医疗资源共享.结果: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信息化、合理化及规范化,并实现了远程诊断技术的开展,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结论:采用B/S结构的医疗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实现医疗资源网络共享,满足远程医疗诊治的需求.

    作者:吴浙君;乔梁;陈德军;周春梅;田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诊断X射线机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程序模拟诊断X射线机运行过程,获得其输出参数.方法:采用Geant4程序构建诊断X射线模型,得到不同管电压下的X射线能谱,利用能谱计算相应的平均能量,应用Geant4模拟相应能谱的有效能量,利用有效能量计算出标准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值,应用试验测量的空气比释动能率验证计算值.结果:通过对比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值和实验值,发现两者误差大在7%,两值基本一致.结论: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模拟诊断X射线机的管电压能谱、平均能量、有效能量和空气比释动能率值.

    作者:李明生;欧向明;赵士庵;程金生;翟贺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