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MLC-01型多叶光栅三维适形联合半束照射技术在下咽癌放射治疗的应用

罗若楠;沈小东;许朋;付学海;陈嘉琦;王帆;贾吉德;范志刚

关键词: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常规照射技术, 下咽癌
摘要:目的:探讨DMLC-01型外挂电动多叶光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下颈半束照射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2例局部中晚期下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将采用环状软骨以上平面给予DMLC-01型光栅进行3D-CRT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8例),使用传统二维常规放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4例),两组放射治疗的下颈均采用前切线野半束照射.全部放射治疗计划均进行验证,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放射性损伤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近6个月疗效评估比较,观察组治疗客观缓解率为88.9%,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P<0.05);两组治疗中急性皮肤损伤、吞咽困难、口腔黏膜炎和口干症等放射性损伤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Ⅰ~Ⅱ级发生率依次为16.7%、27.7%、33.3%和16.7%;对照组Ⅰ~Ⅱ级发生率依次为21.4%、28.5%、35.7%和2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2,x2=2.43,x2=2.27,x2=2.15;P>0.05).结论:利用DMLC-01型外挂多叶光栅三维适形联合下颈半束照射局部中晚期下咽癌安全有效,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放射治疗工作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40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且颈动脉无斑块的中青年健康体检者,以CIMT≥1.0 mm为标准,将颈动脉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感兴趣区的CIMT,启动PWV检测功能,测量该感兴趣区的局部血管弹性,获得弹性参数PWV、顺应系数(CC)、扩张系数(DC)和弹性模量(E),CIMT和弹性参数均测量3次取其均值,分析弹性参数与CIMT的相关性,比较两组间弹性参数的差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40名受检者80条颈动脉,PWV与CIMT呈正相关(r=0.229,P=0.041);E与CIMT呈正相关(r=0.225,P=0.045).以CIMT≥1.0 mm为标准,CIMT增厚组PWV和E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t=-2.954;P<0.05).结论:在颈动脉无斑块的中青年受检者中,颈动脉局部血管弹性与CIMT呈正相关,表明局部血管PWV在早期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和弹性功能减退方面存在潜在价值.

    作者:李尚;史宪全;钱林学;李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128层螺旋CT对中央型或纵膈型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技术的优化方案

    目的:探讨中央型或纵膈型肺癌行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BA-CTA)的优化方案.方法:回顾分析60例中央型或纵膈型肺癌患者的BA-CTA影像资料,按照注射对比剂参数及扫描阈值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4组,采用对比剂不同用量、不同流速和触发阈值,根据图像空间分辨率、管腔清晰度、密度分辨率、中远段血管、瘤体新生血管以及对比剂干扰伪影等指标分析4组患者支气管动脉管腔显影情况.结果:128层BA-CTA检查采用碘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50 mg I/ml,流速5.0 ml/s、阈值160(±5)HU方案可获得较佳的肺癌滋养动脉影像.结论:通过优化扫描技术及适合的后处理重建,使用350 mg I/ml低浓度碘对比剂能够较佳的显示中央型或纵膈型肺癌的滋养动脉-支气管动脉,达到临床诊疗需求.

    作者:符传刚;黄世豪;陈垂文;黄良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诊断及随访超声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诊断与随访超声学表现及转归时间预测.方法:选取120例住院确诊肺炎患儿,其中118例患儿肺部超声有不同表现.按照患儿胸部超声表现将其分为仅B线表现组、肺实变a组和肺实变b组(分组标准为超声测量肺实变面积中长径的中位数);另将118例患儿中合并胸腔积液的患儿纳入合并胸腔积液组.对所有患儿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超声随访以评估声像图消失时间.结果:在118例患儿中超声表现仅B线表现组28例、肺实变a组47例和肺实变b组43例,另将118例患儿中合并胸腔积液的患儿纳入合并胸腔积液组27例.随访超声表现消失时间仅B线表现组、肺实变a组和肺实变b组分别为(8.00±3.06)d、(24.10±13.26)d和(11.12±5.42)d,合并胸腔积液组消失时间(6.33±3.46)d.结论:对于小儿肺炎超声能弥补X射线的不足,且可及时、准确诊断,以其无辐射性行随访.

    作者:赵军凤;钱林学;贵玉;刘婧;梁思;马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粘弹性参数与大鼠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粘弹性参数与非酒精性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根据建模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死亡3只.实验结束后根据病理结果终将剩余的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S0)组(7只)、轻度肝脏脂肪变性(S1)组(7只)、中度肝脏脂肪变性(S2)组(10只)、重度肝脏脂肪变性(S3)组(10只).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SD大鼠模型,建模开始后,每隔2周进行离体结扎肝脏的压痕实验,得到肝脏粘弹性松弛时间(t1,t2)和松弛程度(g1,g2)参数,分析粘弹性参数与大鼠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粘弹性参数松弛时间(t1,t2)与SD大鼠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r=0.405,r=0.802;P<0.05).结论:粘弹性参数松弛时间(t1,t2)与非酒精性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苏晨;李国洋;刘冬;钱林学;曹艳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胸水腺苷脱氨酶联合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中青年和老年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目的:比较胸水腺苷脱氨酶(ADA)联合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中青年和老年结核性胸膜炎(T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呼吸内科疑诊为TBP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科胸腔镜与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检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按照终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TBP组(80例)和非TBP组(25例);再将105例患者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组,将年龄≥60岁患者分为老年组(38例),将年龄为18~59岁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7例).比较胸水ADA联合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中青年和老年疑诊为TBP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老年组中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TB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和70.15%,AUC为0.76;中青年组中分别为85.07%和73.68%,AUC为0.81,两组诊断效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P>0.05).老年组中胸水ADA联合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TB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7%和91.04%,AUC为0.90;中青年组中分别为98.51%和94.74%,AUC为0.94,两组疑诊TBP诊断效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3,P>0.05).结论:胸水ADA联合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可明显增强对各年龄段TBP患者的诊断价值,尤其对难以耐受胸膜组织活检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芳;蒋伟光;高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婴幼儿床旁X射线投照防辐射用推车的应用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婴幼儿床旁X射线投照防辐射用推车,使一定距离内的其他婴幼儿免受辐射.方法:推车立面采用三面铅玻璃、单边工作口不锈钢包边铅橡胶防护,底面置普通玻璃,下设可容置胶片暗盒、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板槽,底部铅板防护,采用不锈钢方管、滑轮和底盘相连接的结构形式,当需投照时防辐射用推车可与X射线管照射野相对位置进行同步移动.结果:婴幼儿床旁照片防辐射用推车的使用有效地阻隔了散乱X射线,且三面防辐射铅玻璃方便观察车内婴幼儿实时情况.结论:通过婴幼儿床旁投照防辐射推车的设计及应用,从而避免一定距离内的其他婴幼儿遭受不必要的辐射.

    作者:伍子英;蔡名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随访管理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随访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移动医疗管理模式进行随访管理,对照组给予相关糖尿病健康管理宣传资料及厨房秤的发放进行常规随访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的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定期检测血糖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FPG、2hPBG和GHb组内比较管理后较管理前均有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0.522,t=6.772,t=6.731;对照组:t=3.508,t=4.503,t=3.936;P<0.05);管理后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4、t=8.181、t=3.298;P<0.05).两组管理后TC、TG、LDL-C较管理前均有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404,t=5.074,t=5.107;对照组:t=3.210,t=3.170,t=3.232;P<0.05);观察组管理后HDL-C较管理前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P<0.05).管理后观察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9,t=3.454,t=2.551,t=2.371;P<0.05).两组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定期检测血糖4项评分管理后较管理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9.375,t=7.495,t=7.796,t=11.490;对照组:t=6.109,t=4.859,t=5.429,t=2.174;P<0.05);管理后观察组4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t=2.598,t=3.596,t=8.242;P<0.05).结论:对糖尿病门诊患者实施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利于血糖及血脂的控制.

    作者:任全艳;王静飞;潘满立;马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于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分析不同时相病变的增强程度以及超声造影对肾脏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16例肾脏占位性病变中恶性病变55例,良性病变61例.超声造影时,肾透明细胞癌在皮质期多表现为高增强,周边环状增强和内部不均匀增强,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低增强多见,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4,P<0.05).在61例良性病变中,15例肾脏囊肿性病变经超声造影分为BosniakⅠ级3例、Ⅱ级5例、ⅡF级6例和Ⅲ级1例.以皮质期病灶高增强和(或)等增强、周边环状增强和(或)不均匀增强作为诊断条件,超声造影诊断肾脏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3%、85.2%和86.2%.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实性及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胡向东;种美玲;马霞;钱林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和直线加速器电气配置的案例分析

    目前,医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系统和直线加速器设备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机房布局、各安装专业的设置在医院基建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不同设备、不同厂商或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等对电气系统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设备资料、用户需求、使用经验等分别配置.为此,从医院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的角度以磁共振系统、直线加速器设备为案例,探讨其电气相关配置,供同行参考.

    作者:焦盈盈;刘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融合算法的尿沉渣显微图像有形成分外边缘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依托于Matlab环境,初步完成常规尿沉渣显微图像中不同有形成分的外边缘信息检测.方法:采用灰度化、邻域滤波和中值滤波等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分别使用Canny算子和Sobel算子处理样本,对于成像不均匀的细胞边缘信息缺失,使用Canny算子和Sobel算子对边缘进行叠加处理,通过膨胀腐蚀和孔洞填充等操作后可以得到有形成分的连通域信息.结果:融合算法可以用于均匀度不一致的有形成分外边缘检测,对阴影消除及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等分离细胞的定位定型检测基本准确.结论:单一算法对成像效果均匀清晰的图像效果佳,但融合算法对于上皮细胞、管型等均匀度不一的细胞处理结果明显优于Canny和Sobel单一算法的结果.

    作者:刘肖肖;孔德友;刘广宇;刘伯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能力导向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改革应用研究

    目的:面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建立有效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实施方案,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改革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北京市22家医院放射科专家访谈和调研,设计教学项目及案例;按照入学时间将2013级高职班45名学员纳入对照组,将2014级高职班50名学员纳入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建立信息化资源及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行两种教学模式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5);后续专业核心课成绩实验组同样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5).结论:基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能力导向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对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杜娟;杨德武;张晓丽;郭立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在儿童神经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心理干预在儿童神经肿瘤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患儿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资料,按照治疗时间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43例)和非心理干预组(47例).心理干预组采用心理诱导适应性训练;非心理干预组采用麻醉、约束带捆绑固定及水合氯醛等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值,对两组放射治疗中的X轴、Y轴及Z轴3个轴位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头部3个轴位方向和全中枢头部3个轴位方向的摆位误差与非心理干预组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组全中枢脊髓X轴、Y轴和Z轴3个轴位方向的摆位误差与非心理干预组相比,在X轴位方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9,P<0.05),但在Y轴和Z轴方向上无统计学意义(t=-1.498,t=-1.455;P>0.05).结论:患儿在心理干预辅助放射治疗摆位中,利用心理干预等系列手段,可提高其在放射治疗摆位中的顺应性,减少镇静药物、麻醉药物等的使用,减轻患儿在放射治疗中使用镇静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达到优化治疗的目的.

    作者:肖青;唐冉;邓官华;张平;周巧敏;张星;黄庆;蔡林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清洗消毒设备操作培训与考核体系的构建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体系的构建.方法:建立3级培训机制,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及考核标准;将操作人员分为护士、消毒员及技术工人和保洁人员3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操作人员进行分级培训与考核.结果:通过对相应操作人员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并实施考核后,使操作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设备原理和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结论:建立培训与考核体系,可提高和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清洗消毒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无菌物品质量,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刘杰英;张以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的高眼压下在体兔眼虹膜形态变化研究

    目的:借助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研究高眼压下在体兔眼虹膜形态随眼内压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8只体重为2.5~3.0 kg成年新西兰白兔,利用前房穿刺术,对在体兔眼进行快速灌注,形成反向瞳孔阻滞,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记录眼前节形态图像,传感器同步记录前房眼内压.对图像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在体虹膜形态随眼内压的变化规律.结果:兔眼内压低于60 mmHg时,虹膜前凸量、晶体-虹膜接触距离和前房深度与眼内压呈线性关系,对应的斜率(K)值分别为(-3.30±1.50)μm/mmHg、(11.40±6.60)μm/mmHg和(0.12±0.02)%/mmHg.兔眼内压高于97.37 mmHg、87.04 mmHg和84.25 mmHg时,前房深度、晶体-虹膜接触距离和虹膜前突量分别稳定于-0.35 mm、0.90 mm和7.78%.结论:人为高眼压伴随反向瞳孔阻滞的形成使在体兔眼虹膜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为研究高眼压下在体兔眼虹膜的形态变化提供手段.

    作者:张昆亚;钱秀清;刘志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医用便盆清洗消毒机故障维修4例

    Tornado医用便盆清洗消毒机(瑞典安究亨特立医疗有限公司)是一款全自动清洗及消毒的医疗设备,主要通过高压水枪清洗并且产生高温(高100℃)对各种人体排泄物容器进行全自动化的清空、冲洗、清洁和湿热消毒.现将解放军第302医院在用的8台Tornado型医用便盆清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牛宝居;高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电子腹腔镜的故障预防与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各个领域,电子腹腔镜已成为医疗诊断和微创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医生可以通过腹腔镜直接对人体内腔器官或者病灶形态进行观察.然而,腹腔镜是一套精密贵重又易损坏的设备,其造价高,维修费用昂贵,镜头娇贵易碎,如何正确使用和避免常见故障,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损坏尤为重要[1-3].以WA50012A型电子腹腔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为例,介绍电子腹腔镜的常见故障预防与清洗消毒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张敏;汪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大小与消融所需能量的关系,评估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疗效.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27枚肌瘤),年龄33~49岁,平均年龄(41.7±5.3)岁;按照子宫肌瘤均径将其分为≤5 cm组和>5 cm组,≤5 cm组共10枚肌瘤,>5 cm组共17枚肌瘤.固定微波功率(50 W,300 s)消融每枚子宫肌瘤,超声造影观察比较两组肌瘤消融范围,随访观察子宫肌瘤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子宫肌瘤均径≤5 cm组,微波消融均径约(3.40±0.84)cm;子宫肌瘤均径>5 cm组,微波消融均径约(4.01±0.77)cm,定量消融范围大于均径≤5 cm肌瘤,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微波消融治疗后随访3~12个月,11例患者月经量过多症状得到改善,贫血改善4例,尿频改善6例,下腹痛明显好转6例.结论:消融单位体积小肌瘤(均径≤5 cm)微波消融所需能量大于大肌瘤(均径>5 cm),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可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马霞;刘玉江;赵军凤;杨宇;徐瑞芳;钱林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压力控制容量通气对行脊柱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通气在患者脊柱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医院收治的110例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观察组手术采用压力控制容量通气模式.记录并统计两组气管插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及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并统计两组气管插管前后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及动态肺顺应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后HR、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后MAP、CVP及C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4,t=3.776,t=0.024;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4,t=3.776;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动态肺顺应性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3,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IL-6、PV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45,t=25.442,t=14.545;P<0.05).结论:将压力控制容量通气模式用于患者脊柱手术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王玉;王清秀;张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237例CHD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抽取237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血清COMP水平.观察组患者同时检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观察CHD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与冠状动脉明显钙化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受试者COMP水平为(111.74±21.86)ng/ml,观察组患者COMP水平为(162.74±22.6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82,P<0.001).观察组中明显钙化患者COMP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钙化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9,P<0.001).COMP预测明显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佳截断值为157.2 ng/ml,预测的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86.6%,明显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置信区间(95%CI)为0.806~0.9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吸烟、糖尿病、CRP和COMP水平为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5.857,OR=2.688,OR=3.684,OR=1.082,OR=4.63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OMP水平高于正常人群,是C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冠状动脉明显钙化具有中等偏上价值.

    作者:何雨峰;李宁侠;李建华;强锋;杨泽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前庭双温试验中冷热水刺激仪温度控制的改进

    前庭双温试验即冷热试验,是一种针对眩晕疾病诊治的检查方法,检查中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0℃加热时间会加长,直接影响检查效率.通过分析前庭双温试验原理,改进前庭双温冷热水温度控制电路,从而减小误差,同时提升输出水温的稳定性及精准性.

    作者:陈月玲;张道宫;吕亚峰;樊兆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