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脲脲原体蛋白UreG抗体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

石建莉;王晻;程国艳;胡燕琴;刘春萌;徐晨

关键词:溶脲脲原体, UreG, 免疫不育, 多克隆抗体, 受精
摘要:目的:探索与人精子膜存在交叉反应的溶脲脲原体蛋白UreG抗体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提取溶脲脲原体总DNA,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UreG全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后,用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E.coliBL 21中,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表达His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取多克隆抗体.观察该抗体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对表达重组蛋白的质粒进行DNA测序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证实获取了目的蛋白.ELISA检测证实,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效价的抗体.该抗体能够抑制小鼠精卵的融合.结论:与人精子膜存在交叉反应的溶脲脲原体蛋白UreG抗体,可导致小鼠精卵结合率降低.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相关文献
  • 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

    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其上含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越来越多研究证实AZF区基因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并且可能以正常生殖或辅助生殖方式遗传给后代引起不育.本文从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类型、Y染色体缺失机制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意义三个方面综述.

    作者:高小燕;杨国锋;孙燕;张家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比较第三产程时主动与期待处理的作用

    1背景第三产程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的阶段.胎儿娩出和脐带搏动停止后,胎盘在蜕膜海绵层从子宫上剥离下来,并从产道娩出.胎盘剥离是毛细血管出血及子宫收缩的结果.与胎盘剥离及娩出有关的出血程度取决于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的速度和剥离期间及随后胎盘着床部位周围子宫肌层收缩的有效性.

    作者:Prendiville WJ;Elbourne D;McDonald S;吴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及异位妊娠的研究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采取的主要长效避孕方式,其与带器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关系各家报道不一,存在一定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宫内节育器带器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病因学、节育器移位诊断、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宇;彭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LA-G蛋白在人类着床前胚胎的表达

    目的:探讨HLA-G在人类胚胎早期发育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助孕过程中剩余的、自愿捐赠的人类早期胚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人类着床前胚胎HLA-G蛋白的表达.结果:采用MEM-G/9单抗进行了HLA-G免疫荧光染色,20个2-8-细胞期的人类早期胚胎中15个胚胎HLA-G蛋白检测阳性;3个桑椹胚和5个囊胚均为阳性.结论:着床前人类早期胚胎表达HLA-G蛋白.

    作者:王晓红;姚元庆;罗亚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CGβ-CTP多聚体-3C3d融合蛋白在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目的:在巴氏毕赤酵母细胞中表达hCGβ-(CTP)n(n=3,4)-3C3d融合蛋白.方法:将(CTP)n(n=3,4)基因与分子佐剂C3d基因的三聚体连接后,克隆入载体pPIC9K得到表达质粒pPIC9Khis6(CTP)n(n=3,4)3C3d,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确认后电转入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结果:在酵母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Westernblot结果显示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125 kD和138 kD左右.结论:运用巴氏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hCGβ-(CTP)n(n=3,4)-3C3d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原性和用作抗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文华;石燕;喻光荣;沈卫英;蒋俶;申庆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sgp190与白血病抑制因子对滋养层细胞金属蛋白酶-9及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sgp190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妊娠维持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滋养层细胞,分别施加LIF和/或sgp190处理后,用RT-PCR法检测金属蛋白酶-9(MMP-9)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mRNA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MMP-9与TIMP-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MMP-9与TIMP-1的浓度.结果:LIF抑制体外培养滋养层细胞中MMP-9与TIMP-1中mRNA和蛋白表达(P<0.05),而sgp190可抑制LIF的这种作用.sgp190促进MMP-9 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5),但对TIMP-1 mRNA与蛋白表达无影响.ELISA分析结果基本与RT-PCR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相同.结论:LIF和sgp190可能通过调节MMPs和TIMPs表达来影响滋养层细胞的侵袭,而sgp190在LIF功能活性调节中扮演着一定角色.

    作者:黎刚;王应雄;何俊琳;刘学庆;潘卫;翁亚光;陈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Toll样受体3参与双链RNA对小鼠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与双链RNA(dsRNA)相互作用对BALB/c和NOD/SCID小鼠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比较经过和未经预先TLR3阻断条件下同基因妊娠的BALB/c和NOD/SCID小鼠在dsRNA刺激后的胚胎吸收率(RR),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TLR3+细胞和CD45+CD80+细胞在CD45+细胞群中、以及CD8α+CD80+细胞在CD8α+细胞群中的百分率.结果:在dsRNA刺激下BALB/c小鼠RR显著升高,而对NOD/SCID小鼠无显著影响.BALB/c小鼠胎盘CD45+细胞群中TLR3表达率升高,并伴有CD45+CD80+细胞和CD8α+CD80+细胞百分率的升高.另可检测到CD45+细胞内IL-2表达率增高,而IL-10表达率下降;而在NOD/SCID模型中未观察到这种趋势.阻断TLR3能消除dsRNA对BALB/c小鼠胚胎排斥的诱导作用,并同时降低CD45+细胞群中CD80的表达率.结论:dsRNA与TLR3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CD45+CD80+细胞和CD8α+CD80+细胞的动员,随后母-胎界面IL-2表达增强,而IL-10表达减弱,终导致胚胎被排斥.dsRNA引起的胚胎排斥过程可能需要具有正常功能的T细胞和NK细胞参与.

    作者:林羿;张家玮;狄静芳;杨志;陈艺菁;曾耀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溶脲脲原体蛋白UreG抗体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

    目的:探索与人精子膜存在交叉反应的溶脲脲原体蛋白UreG抗体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提取溶脲脲原体总DNA,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UreG全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后,用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E.coliBL 21中,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表达His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取多克隆抗体.观察该抗体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对表达重组蛋白的质粒进行DNA测序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证实获取了目的蛋白.ELISA检测证实,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效价的抗体.该抗体能够抑制小鼠精卵的融合.结论:与人精子膜存在交叉反应的溶脲脲原体蛋白UreG抗体,可导致小鼠精卵结合率降低.

    作者:石建莉;王晻;程国艳;胡燕琴;刘春萌;徐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01-2005.08间本院671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结果.结果:671例病例中,经病理确诊癌前病变85例,宫颈癌37例,宫颈炎549例.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98.91%.结果:阴道镜诊断子宫颈病变不仅简单、方便,而且结果准确,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许琳;康荣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体外着床模型中人孵化后早胚细胞角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

    目的:建立理想的体外胚胎着床模型,并检测模型中人孵化后早胚细胞角蛋白、肌动蛋白和hCG.方法:孵化后早胚与人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基质细胞共培养,观察胚泡在基质细胞层上的定位、黏附、铺展和侵入过程;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测定共培养系统中的细胞角蛋白和肌动蛋白;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测定培养液中的hCG水平.结果:胚泡和基质细胞共培养5 h起,胚泡开黏附在基质细胞层上,终侵入蜕膜化的基质细胞间.共培养48 h后,细胞角蛋白仅仅在滋养层细胞中表达;肌动蛋白在人蜕膜化的基质细胞和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囊胚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液中的hCG水平明显高于囊胚单独培养的(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个能反映人胚泡黏附、铺展及侵入到人子宫基质细胞的体外着床模型,细胞角蛋白、肌动蛋白和hCG在着床早胚细胞中起相应变化.

    作者:刘芳;张婉萍;赵邦荣;彭玉梅;高章圈;于俊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单侧隐睾史不育患者的精子参数评价

    目的:评价患者施行睾丸固定手术时的年龄对其后精子参数的可能影响.方法:47例单侧隐睾史不育患者,按照患者施行单侧睾丸固定术时的年龄分为A组(2-7岁,n=23),B组(8-13岁,n=14)和C组(14-17岁,n=10).对3组患者的精液作精液分析和精子头-尾膜的完整性检测.结果:3组患者的精液中均可观察到活动精子,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浓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畸形精子率普遍较高,精子头-尾膜完整率低.少弱畸精子症的发生率在B组(35%)和C组(50%)升高.结论:单侧隐睾史不育患者会有较差的精子参数.单侧隐睾症患者在幼年阶段尽早治疗有利于成年后的精子发生.

    作者:Petia Tzvetkova;朱伟杰;Dimitar Tzvetkov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源性及不同参数精子对ICSI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及冻融精子对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CSI治疗的510对不育夫妇共进行了517个周期,分为6组.射出精液少弱畸精子症组(A组)82例,共进行85个周期;射出精液严重少弱精子症组*B组)170例,共进行174个周期;附睾细针穿刺抽吸精子组(C组)108例,共进行108个周期;睾丸细针穿刺抽吸精子组(D组)71例,共进行71个周期;冻融射出精子组(E组)34例,共进行34个周期;冻融附睾睾丸精子组(F组)45例,共进行45个周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6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组患者的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及冻融精子对ICSI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孙赟;滕晓明;李卫平;洪燕;徐冰;郑菊芬;姚宁;赵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黏附蛋白调控因子与子宫内膜/蜕膜异常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及黏附蛋白调节因子在不同原因导致的子宫内膜/蜕膜异常出血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正常与异常出血的子宫内膜/蜕膜组织中的ICAM-1,MMP-9和TIMP-1进行标记,并应用图像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蜕膜出血区ICAM-1显著减少(P<0.01),MMP-9显著增多(P<0.01),MMP-9/TIMP-1比值明显失调.结论:对细胞间黏附蛋白起调节作用的MMP-9和TIMP-1的平衡紊乱,是子宫内膜局部黏附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管易断裂,及蜕膜局部黏附蛋白未能降低,导致蜕膜不易脱落,终导致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乔岩岩;孙宁宁;许晴;翁静;史小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视宫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早期病变特点及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下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宫腔镜高度疑诊子宫内膜癌者,分别采用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下活检,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宫腔镜高度疑诊子宫内膜癌19例,宫腔镜下活检经病理确诊18例,镜下诊断与病理吻合率为94.74%,其中5例为无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正常者.经诊断性刮宫确诊者9例,检出率为50%,漏诊率50%(918).结论: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下活检明显优于诊断性刮宫,尤其对早期微小的局限型子宫内膜癌病灶;诊断性刮宫和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帮助,但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

    作者:孟跃进;杜洁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