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57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病理学研究

陈浩华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液基细胞学, 病理学研究靠
摘要:目的 探讨组织病理学诊断时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ASC)病变的价值. 方法 对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ASC患者,做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I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对照分析. 结果 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结果 显示:ASC-US组CINⅡ以上者34例,占8.15%;ASC-H组CINⅡ以上者14例,占3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7,P<0.01). 结论 重视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病变患者准确掌握TBS分级诊断标准,提高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素氮尿酸及钙检测在妊高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尿酸与血清钙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50例正常孕妇及50例妊高征患者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和血清钙(Ca2+)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妊高征孕妇组血清尿素氮及尿酸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妊高征孕妇组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联合检测血尿素氮、尿酸及血清钙浓度可作为预测与判断妊高征发生的监测指标,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也均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莉平;资捷;林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刚地弓形虫分子疫苗研究新进展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重要机会致病性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因其生活史和致病机理复杂,直至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1].

    作者:王卫群;田春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州市部分禽类捕杀人员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捕杀人员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KAP)以及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作准备.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部分捕杀人员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捕杀人员总体上对禽流感知识缺乏了解,平均得分为10.7分,低O分,高14.2分.年龄、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性别、月收入及居住时间均与禽流感相关知识无关.11.3%的人在捕杀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隔离衣、口罩、护目镜的使用情况较差.日常生活中接触禽肉后,无正确洗手习惯.大多数人生病后,首选自己买药、自行治疗.被调查人群对禽流感持漠然态度. 结论 应在重点人群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禽流感相关知识的风险传播,并引导他们的生活、生产习惯.

    作者:卢登球;刘于飞;赫爱华;黄翠婷;李展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肠MALT淋巴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 29例MALT淋巴瘤中,多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镜下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α,部分病例表达CD43和bcl-2. 结论 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作者:王李莉;王林;曾韵洁;李海刚;沈溪明;何欣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 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 结果 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作者:吴晓枫;秦浩歌;辛晓丽;刘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历史沿革研究

    肺结核是常见和多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当前我国的肺结核疫情比较严重,全国约有450多万肺结核病人,结核杆菌的携带者达到了44.5%[1,2],而携带者中终生都有发病的机会,因此健全病人发现措施,尽可能把肺结核病人及时发现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俊仕;张慧敏;徐博;肖玉环;石连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脐血来源的不同增殖能力的两种内皮祖细胞

    目的 比较两种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能力. 方法 采用Annexin V/PI的凋亡检测比较两种细胞抵抗凋亡的能力;用增殖实验等方法 比较两种内皮祖细胞的增殖特点;用集落形成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 结果 发现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PP-EPCs)显示比循环成血管细胞(CA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CACs只能达到4-6个倍增,而HPP-EPCs能达到60多个倍增.CACs的单个细胞不能形成集落,HPP-EPCs的单个细胞中能在14d的培养期间形成了次级集落和三级集落. 结论 HPP-EPCs比CA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

    作者:段华新;卢光绣;程腊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湖南狂犬病毒P基因和M基因分子遗传特征

    目的 了解湖南省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与疫苗株的差异. 方法 对4株湖南狂犬病病毒P和M基因同时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 结果 同源性分析表明,4株湖南街毒P和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3%~99.4%和98.4%~99.8%;与其它I型狂犬病病毒和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比较.P基因分别为78.4%~90.2%和81.8%~86.8%;M基因的分别为81.8%~92.1%和84.7%~90.6%.4株野毒P和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3%和98.5%~99.0%. 结论 4株病毒P基因和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我国现用的人用及兽用疫苗株存在一定差异.进化关系表明,4株病毒均为基因I型狂犬病毒;与我国宁夏分离株近;与其它I型毒株分离自菲律宾和泰国等东南亚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翼手目的 毒株关系远.

    作者:谢新遥;张永振;李明慧;祝建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MSM人群艾滋病相关KAP调查

    目的 调查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为针对性地开展MSM人群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MSM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5岁,49.5%的人认为与一个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发生性行为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近6个月,平均男性性伴数为(6.7±4.4)个.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0.6%. 结论 MSM人群艾滋病知识还有不足,存在艾滋病传播的高危性行为,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从而有效的防制MSM人群AIDS的快速蔓延.

    作者:郭立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分析

    目的 对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并研究其携带病毒关键基因的遗传特性.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体滴度变化,利用MEGA 3.1软件分析患者携带病毒HA、NA基因的进化关系. 结果 成功确认了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患者携带病毒为HS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NA基因进化关系比较特殊. 结论 深圳地区禽鸟中可能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具有潜在感染人类的可能.

    作者:房师松;何建凡;程小雯;吴春利;柯昌文;吕星;逯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 将我院所属34个社区内55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并发症、住院率、病死率,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调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住院率、病死率低.且干预组医疗成本明显降低,效益/投入比为5.89. 结论 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王正英;邓振宇;徐庆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生物安全性.对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产品对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产品的管理现状等作了比较祥尽的讨论.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监控.提出了相应的加强管理措施.

    作者:陈思礼;袁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的调查及控制

    目的 了解学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的特点,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在学校发生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结果证实为茂名市第一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爆发,罹患率为3‰,病死率为20%;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没有引起流脑流行. 结论 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爆发,经采取以预防性服药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作者:何展;许桂锋;龙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韶关市曲江区2006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考核及评价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为制定和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别、乡镇和年龄组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人群平均抗体水平3 556.78mlu/ml,阳性率为91.81%;男、女两性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P=0.1573);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P=0.0012),2~4岁组阳性率为93.10%,6~8岁组阳性率为85.19%,13~15岁组阳性率为96.61%;不同乡镇之间人群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P=0.3173).结论 曲江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1.81%,但6~8岁抗体阳性率较低,说明该年龄段接种情况较差,需加强此年龄段的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陈玉明;胡国超;吴晓惠;徐亮;谢永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纸制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卫生学调查

    我国近几年食品用容器与包装材料大多采用各种塑料制成,由于塑料制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用后易造成环境污染,为保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塑料制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禁止使用塑料发泡餐盒.

    作者:董晓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采用四苯硼钠沉淀剩余滴定法.在室温下24h内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测定. 结果 在室温下24h内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在6h、8h、24h含量有轻微下降. 结论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后24h内基本稳定,建议临时床配伍好在6h内使用.

    作者:罗敏;刘海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状况调查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传染病.云南省血吸虫病曾流行于4个地(州)、18个县(市).经过多年防治,截至2000年,已有2个州及12个县(市、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个县(市)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个县尚未控制流行.

    作者:熊孟韬;冯锡光;李文豹;杨光怀;李劲松;李炳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 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8例儿童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岁占82.77%,夏秋季占64.70%.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94.96%,咽峡炎93.70%,鼻塞50.84%,淋巴结肿大94.12%,肝肿大89.50%,脾肿大50.84%,眼睑水肿57.98%.3岁以下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婴幼儿高.实验室检查:82.35%的患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AL)>10%,其中71.94%在病程第2周AL>10%.嗜异性凝集反应(HA)阳性者48.85%,HA阳性率<3岁(14.55%)明显低于≥3岁(53.90%),P<0.05.EBV-VCA-IgM阳性率75.81%,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 结论 IM好发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夏秋季稍多.眼睑浮肿和鼻塞为IM的重要临床特点.早期及时送捡EBV抗体十分必要.

    作者:岑丹阳;陈纯;薛红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Cor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ore的构建

    目的 扩增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HCV-Core)基因,并构建HCV-Core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方法 设计合成HCV Core基因全长引物,提取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C区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l和SaL1双酶切后,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到BL21大肠杆菌中;然后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茵落. 结果 扩增得到目的 基因长度约600bp,经测序证实为HCV-Core基因,表明HCV-Cor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ore构建成功. 结论 成功构建HCV-Core基因表达载体Pet32a-Core,为下一步Cor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

    作者:杨洪;房师松;何雅青;姚相杰;张海龙;阳帆;冼慧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及血清学效果. 方法 103例早期梅毒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n=57)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2g/d连用10-15d,同时联合苄星青霉素240万U,1 次/wk,共用2-3次;对照组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 结果 治疗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达100%,平均阴转时间5.6d;对照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88.3%,平均阴转时间9.7d,两组差异显著(P<0.05和P<0.001) 结论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高并能显著缩短梅毒血清阴转时间.

    作者:邹循辉;宗国勇;吴海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