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MALT淋巴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王李莉;王林;曾韵洁;李海刚;沈溪明;何欣欣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 29例MALT淋巴瘤中,多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镜下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α,部分病例表达CD43和bcl-2. 结论 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凝剂对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时,不同抗凝剂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 方法 采集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分别置于不含抗凝剂及舍肝素钠、枸缘酸钠、EDTA-K2抗凝剂的无菌试管中,分离血清和血浆后于-2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血清和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拷贝数,用配对t检验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40例乙型肝炎患者不含抗凝剂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的对数均数为5.66±2.10,含肝素钠组的对数均数为5.42±2.26,含枸缘酸钠组的对数均数为5.36±2.11,含EDTA-K2组的对数均数为5.58±2.16.三种含抗凝剂的标本分别与不含抗凝剂的血清组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转换为对教经配对t检验统计处理,含肝素钠组和枸缘酸钠组的DNA拷贝数与不含抗凝剂组D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EDTA-K2组的DNA拷贝数与不含抗凝剂组的的DNA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应避免使用含肝素钠和枸缘酸钠的血浆标本,使用不含抗凝剂或含EDTA-K2抗凝剂的无茵试管收集标本.

    作者:潘春燕;莫宝妹;刘倩如;谢春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脐血来源的不同增殖能力的两种内皮祖细胞

    目的 比较两种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能力. 方法 采用Annexin V/PI的凋亡检测比较两种细胞抵抗凋亡的能力;用增殖实验等方法 比较两种内皮祖细胞的增殖特点;用集落形成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 结果 发现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PP-EPCs)显示比循环成血管细胞(CA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CACs只能达到4-6个倍增,而HPP-EPCs能达到60多个倍增.CACs的单个细胞不能形成集落,HPP-EPCs的单个细胞中能在14d的培养期间形成了次级集落和三级集落. 结论 HPP-EPCs比CA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

    作者:段华新;卢光绣;程腊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海南白沙县2003~2005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白沙县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为控制流动人口疟疾感染,减少疟疾发病和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及农场医院门诊医生、防保人员和乡村医生卫生员对3年来在县内流动和进入本县的外来流动人口的血检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4.29%(536/12 501),占全县疟疾阳性病例总数的44.12.%(536/1 215).其中县内流动人口血栓7349人次,阳性356例,阳性率4.84%;省内、县外流动人口血检2311人次,阳性40例,阳性率1.73%;省外流动人口2841人次,阳性140例,阳性率4.93%. 结论 流动人口是疟疾传播的高危人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防治措施是白沙县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蔡开宁;符样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06年南宁市市辖区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目的 为检查了解全市各医疗单位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保证疫情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及时有效. 方法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方案>对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省、市、乡三级医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南宁市市辖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等4城区医院的漏报率为1.81%.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89.85%.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为91.34%,准确率为92.6l%,一致率为95.54%. 结论 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南宁市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漏报和迟报现象.

    作者:徐斌;唐莉;黄夏萍;覃曲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胃癌患者睾酮水平与CEA-mRNA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睾酮水平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差异. 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胃癌患者60例,根据睾酮水平分为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并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EA-mRNA与CEA蛋白水平. 结果 睾酮低下组与睾酮正常组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不显著(P>0.05).睾酮低下组患者相比睾酮正常组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高(P<0.05),CEA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睾酮低下老年胃癌患者容易出现外周血微转移.

    作者:吕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西1992~2005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992~2005年广西职业病诊治资料,对广西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4年间共发生职业病新病例1475例,其中尘肺占总数的74.6%,职业中毒占17.4%;工人占62.5%,农民工占34.3%.职业病发生的行业前3位为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结论 广西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防治的重点是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行业,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黄海波;伍传仁;李和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支原体性宫颈炎粘膜HBD-2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炙患者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 方法 采用RT-PCR法对10例患者皮损hBD-2mRNA检测,并以10例正常组织做对照. 结果 正常人和患者均可检测到hBD-2mRNA表达,但支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表达比明显增多. 结论 hBD-2参与了支原体性宫颈炎发病过程.

    作者:任小丽;陈晋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全血锌铁钙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项山市儿童锌、铁、钙、铅体内含量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营养补剂和排铅品. 方法 对幼儿园与学校健康体检的238名儿童进行血锌、铁、钙、铅4种元素检测并统计分析. 结果 238名儿童中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标人群,其中锌低标人群比例高,占73.1%,P<0.05,铁和钙低标儿童仅有16.0%和22.7%.锌和铁的低标人群均以7岁以下年龄组较高,P<0.05,铁有15.1%的人群超标;钙低标人群以0-3岁组比例较高,P<0.05;铅中毒儿童占46.2%;铅中毒与锌缺乏率有明显相关性,与铁和钙缺乏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我区儿童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低标人群,锌缺乏和铅中毒的流行率较高,服用锌、铁、钙补充品应参照膳食结构和体内元素含量,不可盲目补充,同时应防治铅中毒.

    作者:陈敏;和春霞;张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石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AIDS相关知识与行为特征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女性工作者(FCSWs)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探讨针对FCSWs的宣传干预方法. 方法 选择黄石市某中心城区娱乐场所FCSWs问卷调查. 结果 共调查172名FCSWs.AIDS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在37.8%-83.1%之间,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人占64.6%,从不使用的占14.5%.有吸毒史者占2.3%. 结论 FCSWs对AIDS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性行为较普遍,应加强对该人群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推广安全性行为理念,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作者:龙昌伟;吴晓红;肖少卿;柯贤洲;陈文胜;邓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多糖对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

    环磷酰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脘化剂类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其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常选用一些免疫调节荆进行辅助治疗.近几年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多糖都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协同环磷酰胺治疗肿瘤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抗肿瘤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影响,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达到对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李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镉作业工人停止接触后镉接触和肾功能损害指标变化

    目的 了解镉作业工人停止接触镉后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以及肾功能损害情况,探讨职业性镉接触与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择惠州某镍镉电池厂41名镉中毒观察对象(尿镉连续两次超过5umol/mol肌酐)为研究对象,分析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并通过跟踪研究他们在停止接触镉3年后,尿镉及肾功能损害指标的变化的规律. 结果 尿镉在停止接触镉后逐年下降,尿β-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停止接触镉后并没有下降,反而逐年升高,前一年相比,总体水平变化不显著,但是尿β2-微球蛋白在停止接触3年后与接触时相比有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镉观察对象停止接触3年后,尿镉明显下降,但尿镉水平仍较高(大于5umoL/mol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有显著性,且尿β2-微球蛋白异常率也明显增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脱离镉接触可能会引起尿镉水平下降,但是停止接触多年后仍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作者:谢瑞玲;刘庆荣;张春明;李子勤;刘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螺旋藻精片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藻精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以333.4、666.7、1333.4mg/kg·bw 3个剂量组的螺旋藻给予小鼠灌胃30-35d后,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血清溶血素水平、碳廓清原、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和NK细胞活性等七项免疫指标. 结果 各剂量组的各项检测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均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作用;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小鼠的单核-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和碳廓清能力,但对小鼠NK细胞活性功能无明显作用. 结论 螺旋藻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李凤文;赵鹏;苏爱荣;李彬;覃辉艳;张结宏;黄超培;杨俊峰;梁慧莉;王彦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邹城市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作者:林晶;李雪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温州市2006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 结果 2006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9.59/10万,占全死因的9.45%,居第5位.伤害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 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是温州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不同年龄、性别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治工作很有必要.

    作者:邵永强;陈仁裕;钱合笑;张孝和;陈档;张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流动人口育龄男性生殖健康状况与精液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流动人口育龄男性生殖健康及其精液质量状况. 方法 通过本单位在大企业厂区设立计生技术服务站对厂区流动人口育龄男性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生殖系统检查及其精液质量检测分析. 结果 大多数育龄男性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及其精液质量较差(均符合WHO参考标准男性为30.43%). 结论 流动人口育龄男性生殖健康需要社会、政府和卫生计生各部门等多加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殖保健服务等也需要不断地改善与优化.

    作者:朱伟勇;徐乐凤;曾家琛;谢蝶兰;叶碧娟;师宏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液氮冷冻治疗皮炎、湿疹及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液氤冷冻治疗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的效果. 方法 300例被门诊确认为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wk为一疗程.治疗组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合并使用液氮冷冻,隔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液氮冷冻治疗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疗效确切.

    作者:李智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57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组织病理学诊断时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ASC)病变的价值. 方法 对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ASC患者,做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I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对照分析. 结果 457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结果 显示:ASC-US组CINⅡ以上者34例,占8.15%;ASC-H组CINⅡ以上者14例,占3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7,P<0.01). 结论 重视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病变患者准确掌握TBS分级诊断标准,提高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陈浩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种炎症介质和瘙痒介质.ACD的发生机制及其免疫反应机制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ACD伴发的瘙痒机制研究甚少,瘙痒介质也不明确.评价ACD的方法 有多种,可归纳为炎症评价和瘙痒评价.目前公认的被用于评价实验动物瘙痒程度和作为临床观察瘙痒的客观指标为动物的搔抓行为.

    作者:陈蕾;樊翌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 使用目前为常用的TP-ELISA、RPR和TPPA法对12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3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 TP-ELISA、RPR及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78.29%、61.24%、77.52%.特异性分别是95.24%、79.22%、100%. 结论 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作者:陈华英;林伟华;梁金明;黄明珠;张家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158例AMI患者分别在入院的第1、3、7、14d进行hs-CRP的定量检测以及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同步浓度测定,并对其中8l例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分.血清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CK-MB、cTn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8-CRP高峰出现在AMI早期;hs-CRP水平与CK-MB和cTnI呈正相关(r=0.61,P<0.01;r=0.69,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