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民;徐纪平;黄文
目的 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SCs)分化为甲状腺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E14小鼠ESCs诱导发育为拟胚体,再逐步添加促甲状腺素(aSH)、胰岛素(insulin)、KI等共培养.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并以体外培养的成年小鼠甲状腺细胞为阳性对照;RT-PCR法检测甲状腺细胞分化相关基因TSHR、PAX8、NIS、TPO、TS等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色荧光检测甲状腺细胞分化标记物PAX8和TTF-1的共表达;在荧光检测得甲状腺细胞分化率的基础上.送检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诱导培养第6d分化细胞中有甲状腺细胞特有基因PAX8、NIS、TPO、TS、TSHR的表达;第8d检测到分化细胞中甲状腺细胞标记物物TSHR、TTF-1、PAx8、TTF-2的表达;细胞形态类似对照甲状腺细胞. 结论ESCs经胚胎体发育阶段,在特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甲状腺细胞.
作者:张弘;蒋宁一;刘生;刘雄英;胡莹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患者出现的透析相关性肾性骨病特征.方法 收集98例透析相关性肾性骨病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8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β2-微球蛋白(BrMG)增高、高磷低钙、代谢性酸中毒,骨关节病变等异常.常规透析(HD)治疗后β2-MG无明显变化(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HFD)治疗后β2-MG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有效控制饮食,合理使用药物,充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充分清除PTH、β2-MG等尿毒症毒物,可延缓肾性骨病的发生,提高长期血液净化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业珍;曾丽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在公共场所中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对切断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 选择县城部分公共场所提供性服务者(FSW)为干预对象,对干预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提供性服务者安全套的使用率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前提供性服务者安全套使用率为60.43%(170/480).干预后为80.81%.结论 在公共场所中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能促使其改变高危行为,减少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王广荣;蔡云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海南省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36个居委会,村委会,1800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 样本人群BMI正常居民占60.1%,低体重或消瘦人群占31.9%,超重与肥胖人群占8%.男性BMI均值为20.6,女性BMI为21.0,男女BMI值均低于2000年全国水平,而均高于1992年海南省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地区类型、城乡差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因素为BMI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海南省居民超重率呈上升趋势,在海南省营养不良、消瘦的情况比超重肥胖更加严重.海南省年轻人营养不均衡,必须注重主要影响因素的改善,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杨斌;翟凤英;潘先海;李永忠;陈燕秋;程秀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与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测序技术对240例血清ALT升高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在血清ALT升高人群中,病毒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BV(70.83%,170/240)、EBV(12.50%,30/240)、COXV(7.50%,181240)、TⅣ(7.50%,18/240)、CMV(4.17%,10/240)、HEV(1.67%,41240)、HAV(1.67%,41240)、HCV(0.83%,2/240),HDV、HGV、HSV未有检出.重叠感染率为20.83%,其中二重感染占72.00%,重叠感染者中绝大多数可检出HBV感染. 结论 HBV感染史是造成血清ALT升高主要原因.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应忽视病毒重叠感染因素.
作者:何英;昌利花;张洁云;陆学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与PcR检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 将妇科门诊328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42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诊46例支原体感染;B组186例通过支原体培养确诊48例支原体感染并做药敏试验.A组46例凭临床经验首选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药物治疗7~14d一个疗程.B组48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首选敏感药物治疗7~14d一个疗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分离的支原体菌株对3大类9种药物的耐药性: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差异,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药性明显增高.A组无按药物敏感试验治疗一个疗程,A组46例患者中,痊愈率65.2%,显效率82.6%;B组48例患者中,痊愈率89.6%,显效率95.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单纯以支原体感染情况按临床经验用药可能导致支原体耐药率上升,而且疗效差;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治疗支原体感染疗效好,疗程短,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赵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 采用涂片法或Sabouraud培养基培养法结合,临床表现对134例患者进行口腔念珠病的诊断、鉴别,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同时进行真菌学涂片镜检,了解所用药物时白色念珠菌的清除情况.结果 治愈率为54.48%(73/134),好转率41.79%(561134),无效3.73%(5/134));白色念珠菌清除率为80.59%.结论 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在全身或局部因素诱导下容易发病,氟康唑等药物能有效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作者:邱勋定;廖天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的干扰素-α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的疗效、副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诊断为ET经过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女各6例,就诊时中位年龄52岁(33~82岁).经过干扰素-α治疗6个月,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例.无效(NR)3例;治疗12个月CR 6例,PR 5例,NR 1例.治疗有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均减少,脾脏缩小,出血及血栓均明显控制.随访115~2年,CR 6例,PR 5例,复发1例.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但均能耐受. 结论低剂量干扰素-α治疗ET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及较好的耐受性,但需长期治疗.
作者:周铭;李庆山;王顺清;周薇;毛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子痫前期为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是造成围产期孕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围生医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其病因尚未明确.近年研究发现胎盘细胞凋亡在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失衡可能为子痫前期患者的病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胎盘细胞凋亡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观察、子痫前期与细胞凋亡关系及导致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细胞凋亡失衡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作者:任力群;王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铬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以磷酸铵溶液、硝酸+抗坏血酸作混合基体改进剂,样品经稀释后利用仪器全自动进样系统,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铬的含量.结果 选定了佳测量条件,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均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求.本法铬的含量0-15.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本法检出限为0.1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2.6%,加标回收率为92.8%~103.8%. 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食品中铬含量的测定.
作者:冯银凤;周日东;黄诚;吴惠刚;欧阳珮珮;陈秀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栓塞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治疗效果,其中鼻内镜手术16例,经腭进路21例,鼻侧切开5例,面中部掀翻入路联合鼻内镜下手术2例.其中23例行术前栓塞.结果 术前栓塞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0~870ml,平均485ml,未栓塞组出血量500~3500ml,平均16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P<0.05),栓塞组一次复发率明显低于明显低于未栓塞组(P<0.05). 结论术前行血管造影及血管栓塞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物的切除率.
作者:李中华;于兆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体外克隆并表达梅毒螺旋体重复蛋白K,为制备预防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PCR反应及基因重组技术,扩增重复蛋白K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b(+)/TprK,IPTG诱导表达.结果 PCR法扩增出了1350bp的目的 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28b(+)/TprK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Gengbank上公布的该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人pET28b(+)grprK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TprK蛋白,为梅毒的预防性疫苗的制备以及进一步研究其血清学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作者:向华国;熊礼宽;王晓红;李凌云;周亚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洞庭湖区江滩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为区域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洞庭湖区江滩钉螺分布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分析洞庭湖区江滩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结果 洞庭湖区的江滩钉螺孳生地在空间上呈集聚模式,空间自相关性比较强,相关程度受离群值的影响大,变化以指数形式衰减,并存在空间方向性.结论 洞庭湖区的江滩钉螺在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的各项活动应遵循这些规律,从而达到减少和灭绝钉螺,进而达到防治血吸虫的目的 .
作者:秦建新;谭子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以及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种类和生态,同时探明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在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茏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采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 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体重相关,螺体重大于55g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小于55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性的高于雄鼠(P<0.01).结论 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作者:马智超;吴泰顺;陈兵;周小涛;熊田甜;朱奕;黄振宇;余家麟;刘德坚;刘义;薛志强;余少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康妇特栓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3例女性非淋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每日静脉点滴乳糖酸阿奇霉素0.5g,d,同时使用康妇特栓1剂/d;对照组单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静脉注射0.5g/s.连续治疗7d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衣原体和支原体转阴率.结果 联合用药对单纯性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支原体混合感染都有很好的转阴效果,转阴率分别达到92.3%、90.1%和83.3%,能有效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P<0.05). 结论康妇特栓与阿奇霉素联合是行之有效的治疗女性非淋性尿道炎的治疗方案.
作者:赵海波;何娅绒;李爱莉;任菊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婴儿不同月龄贫血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468例就诊于儿保门诊的婴儿保健资料中有87例营养不良性贫血进行调查.结果 婴儿贫血检出率为18.6%,贫血检出率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适时,适量合理的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贫血的有力措施.
作者:朱吉鑫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活动和生活的聚集场所,幼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有疾病传入,如果消毒、隔离等防治措施跟不上,极易引起疾病的扩散蔓延甚至爆发流行.做好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足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和掌握福永街道托幼机构消毒能力和消毒措施效果,我们于2005~2007年对福永街道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常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达云;张克春;肖永;周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西药联合中药愈三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愈三消方(组成:桑叶,菊花,生地,玄参,麦冬,沙参,苦参,知母,葛根,花粉,黄芪,丹参,桃仁,茯苓,薏苡仁).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2%.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降糖西药联合中药愈三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颜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肇庆城区餐饮业的卫生状况.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食品卫生检查调查表,对肇庆城区943间餐饮业进行专项卫生检查并记录.结果 城区大部分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业,卫生制度比较健全,自身卫生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部分小型餐饮业经营者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自身卫生管理水平也较低.存在餐具消毒不规范、餐具保洁设施不完善、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不健全、食品添加剂管理薄弱等问题.结论 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教工作和培训,积极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食品卫生安全.
作者:温小飞;肖骐龙;郑要红;莫其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伊春市气象局干部,因发热伴多汗10d,关节疼痛、腰痛8d,加重4d入院.患者10d前食用未煮熟羊肉后发热,未测体温,伴有寒战、多汗、乏力、恶心、呕吐,呕胃内容物1次,腹泻3次,为稀水样便,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咽痛、肌痛,第2d腹泻缓解.
作者:刘岚;兰英华;李用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