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美;范恩勇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不同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范围和水平以及种群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不同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供水情况、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2007年7-8月在海南省全部或部分市、县(区)选一个或几个易于伊蚊媒介孳生的自然村进行登革热媒介幼虫横断面调查,计算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等,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 全省Bl值高为123.低为13.3,全省平均BI值37.4;CI值高为46.4,低为6.2,全省平均CI值20.7.积水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暂时性容器BI值高于永久性容器,室外容器的BI值大于室内容器;海南岛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有分布,但以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中部市县只监测到白蚊伊蚊分布.结论 海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再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必须加强全省媒介控制工作,特别是沿海地区应采取清除小积水容器、翻盆倒罐、定期清洗水缸、水缸加盖和水缸养鱼等措施.
作者:金玉明;吴维学;孙莲英;苏新元;贾鹏本;李臻;劳世军;聂绍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女性性病的流行特征,为女性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3~2007年女性性病报告卡资料.结果 2003~2007年报告女性性病585例.而男性为919例.为女性的1.57倍;性病构成比中梅毒高,占41.37%;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74.36%.女性性病发病数占同期传染病总数的28.40%.结论 应加大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倡正确使用安全套,普及孕产妇产前性病体检.
作者:张惠玲;黄志平;王金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疟疾是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疟原虫尤其是恶性疟原虫对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是有效治疗疟疾面I临l的主要问题.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高水平抗性使许多国家把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作为一线抗疟药.随着该药的使用,恶性疟原虫的抗性迅速发展.各疟区已有使用该复方治疗失败的报道.本文综述该复方抗药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促使抗药性产生发展的因素.
作者:李超群;向征;杨照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肇庆城区餐饮业的卫生状况.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食品卫生检查调查表,对肇庆城区943间餐饮业进行专项卫生检查并记录.结果 城区大部分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业,卫生制度比较健全,自身卫生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部分小型餐饮业经营者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自身卫生管理水平也较低.存在餐具消毒不规范、餐具保洁设施不完善、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不健全、食品添加剂管理薄弱等问题.结论 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教工作和培训,积极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食品卫生安全.
作者:温小飞;肖骐龙;郑要红;莫其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5~200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7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65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65%,5-9岁组发病数高,计7042例,占发病总数的39.85%.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的70.45%,暴发总病例数的55.45%.暴发地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所有暴发均发生在中小学. 结论腮腺炎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把腮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能有效控制流腮的流行.
作者:潘伟毅;蔡志坤;张冬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曲安萘德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曲安萘德组(治疗组)66例和磷酸氯喹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取曲安萘德液20~40mg加等容量2%利多卡因1ml混均后,据病损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适量注射于病损区粘膜下或基底.对照组磷酸氯喹0.125g,每日2次,饭后服.两组均用药2月.用药3月后复查.评定疗效.结果 曲安萘德治疗口腔扁平苔癣总有效率为90.91%,磷酸氯喹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曲安萘德是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何升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据报道,胸腔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间断抽液治疗,平阳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已屡有报道,但其疗效报告不一.影响疗效的原因,除了病例的选择标准不一外,可能与胸腔内给药的方法有密切的关联.为寻求非小细胞肺癌大量癌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进行了胸腔内导管引流术后联合平阳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瘟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波;丁学峰;刘晓光;李露;赵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惠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患病率及其类型.方法 采用美国Helena公司SPIFE快速自动电泳分析系统,对调查对象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结果 在筛查的4877名新生儿中,检出地贫携带者369例,检出率为7.57%,其中α-地贫351例(7.2%),β-地贫3例(0.06%),异常血红蛋白病15例(0.31%);在筛查6020名成人中.检出地贫携带者607例,检出率为10.08%,其中α-地贫64例(1.06%),β-地贫516例,占8.57%,异常血红蛋白27例(0.45%).结论 惠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栓出率高,大规模开展人群筛查和婚前、产前遗传咨询和诊断,对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巫远忠;余小燕;丁发英;刘瑞玉;林静吟;刘集鸿;余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和单纯外照射对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1996年11月采用60Co外照射加高剂量率192Ir腔内后装治疗(治疗组)120例,单纯60Co.外照射(对照组)123例.治疗组鼻咽外照射荆量为60~78Gy/30-39次/6.0~7.8周,中位剂量68Gy.后装腔内剂量8~24Gy/1~3次,每周1次.对照组鼻咽外照射剂量为70-7SGy/35-39次,7~8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T1-2期的5、10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61%、77.84%和82.23%、7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分别为71.2%、59.13%和67.72%、57.18%,差异无统计学意z(P>0.05).T3-4期的5、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1.72%、54.38%和58.38%、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分别为57.16%、49.1%和53.99%、4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鼻咽复发22例,远处转移28例,原发性肺癌1例,脑血管意外1例.对照组鼻咽复发30例,远处转移20例,食管癌1例,喉癌1例.晚期放射并发症,治疗组后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例,鼻咽腔干痂18例,张口困难10例.对照组张口困难28例,下颌骨坏死1例.结论 单纯外照射或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鼻咽癌,后者的5、10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前者略高,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降低外照射剂量的同时,不降低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且减少晚期放射并发症.
作者:林少民;蔡白振;陈显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孕产妇梅毒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石岩人民医院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梅毒监测资料、阳性登记随访表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25 912名孕产妇进行免费血清检测,共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94例,阳性率为362.75/10万.在梅毒阳性孕产妇中,年龄小的为18岁,大的43岁.各年龄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梅毒阳性率高的是35岁以上组,梅毒阳性率低的为20岁以下年龄组;各职业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人孕产妇梅毒阳性率高,干部职员发病率低;各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及以下梅毒阳性率高,大专及以上低;不同户籍类别的梅毒孕产妇梅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为暂住,其次是流动和常住. 结论深圳市石岩街道孕产妇梅毒略低于深圳市平均阳性率,应加强宣教,大力开展妊娠梅毒的普查和综合性干预工作.
作者:廖辉陵;张永雄;陈倩盈;王进娣;陈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抗伤寒抗体((St-Ab)、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对伤寒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上述三种方法同时检测152例临床诊断伤寒患者和对照组160例非伤寒发热患者,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伤寒患者中St-Ab、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0.9%、51.3%和42.1%,对照组中St-Ab和肥达反应假阳性性率分别为4.4%和15.6%,而细菌培养无假阳性.结论 细菌培养特异性高,但灵敏度偏低;肥达反应特异性较差:St-Ab虽早期快速诊断伤寒可靠性较好,但仍存在假阳性.
作者:丁华;刘和录;何玥;徐志康;梁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评价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91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口服,美托洛尔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粉针.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血糖及对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而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 血栓通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谢屏东;颜小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的概况、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药物.方法 利用湖南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的391株铜绿假单胞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39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分布情况.结果 391株铜绿假单胞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92.8%、美洛西林81.1%、氯霉素83.0%、复方新诺明76.0%、头孢曲松84.9%、头孢噻肟8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4.2%、头孢哌酮66.2%、庆大霉素69.6%、妥布霉素66.8%、阿米卡星64.7%、左氟沙星40.4%、氨曲南59.3%、环丙沙星45.0%、头孢他啶54.0%、头孢吡肟50.4%、美洛培南23.3%. 结论铜绿假单胞院内感染情况严重,以ICU病区、呼吸内科病区和神经外科病区为严重,美洛培南可作为治疗的首选,其次为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因此,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以降低其耐药性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院内感染扩散.
作者:李文广;陈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5年的防控措施,评价监测效果.方法 收集2003~2007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栓资料、IFAT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右江区血检当地发热病人70 116人次.仅检出2例阳性病人,阳性率为0.0003%;血检流动人口13 095人次,检出27例间El疟病例.阳性率为0.21%.结论 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疟疾发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作者:郭传坤;许广保;李锦辉;覃业新;林珍;杜进发;尹进禄;江超穗;林永健;蒙礼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该文首次统计整理出中国小兽类(小型哺乳动物)体表及巢穴下盾螨属的革螨种类.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共计报道的发现于小兽类体表及巢穴的下盾螨属革螨有35种,其中16种在小兽体表发现.14种在小兽的巢穴发现,5种同时发现于小兽及巢穴.
作者:闫毅;金道超;郭宪国;吴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理想方法.方法 中药超声雾化加达克宁栓阴道上药与单纯达克宁栓阴道上药治疗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68例,显效62例,显效率91.2%.对照组68例,显效38例,显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超声雾化是治疗女性外阴阴道病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远梅;李瑞林;孙月娥;陈砚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与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测序技术对240例血清ALT升高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在血清ALT升高人群中,病毒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BV(70.83%,170/240)、EBV(12.50%,30/240)、COXV(7.50%,181240)、TⅣ(7.50%,18/240)、CMV(4.17%,10/240)、HEV(1.67%,41240)、HAV(1.67%,41240)、HCV(0.83%,2/240),HDV、HGV、HSV未有检出.重叠感染率为20.83%,其中二重感染占72.00%,重叠感染者中绝大多数可检出HBV感染. 结论 HBV感染史是造成血清ALT升高主要原因.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应忽视病毒重叠感染因素.
作者:何英;昌利花;张洁云;陆学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HBV携带者肝功能损害及肝炎病毒活化的情况.方法 62例入选患者按HBV携带与否分为HBV携带组及非HBV携带组,两组患者均以CHOP方案正规化疗,3周重复.至少2周期.第一个周期化疗前及每次化疗后第3周末检测肝功能全套,HBV携带患者于第一个周期化疗前及每2周期化疗后第3周末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所有患者均于出现肝功能损害后依病情加用非特异性保肝药物.结果 化疗4及6周期后HBV携带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HBV携带患者(P<0.05),而且HBV携带组患者中肝损害发生率随治疗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化疗6周期后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化疗2周期后(P<0.05);化疗后血清HBVDNA阳性率有所升高,化疗6周期后血清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2周期化疗后(P<0.01),与4周期化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BV携带患者,易发生肝功能损害,HBV复燃几率增加.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必不可少.
作者:王琳;谢贤和;麦泽锋;王蔚;邢雪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在公共场所中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对切断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 选择县城部分公共场所提供性服务者(FSW)为干预对象,对干预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提供性服务者安全套的使用率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前提供性服务者安全套使用率为60.43%(170/480).干预后为80.81%.结论 在公共场所中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能促使其改变高危行为,减少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王广荣;蔡云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曹县感染者中配偶感染状况,在配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曹县HIV感染者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2例感染者中.已婚者中41名感染者的配偶做了检测.感染16例,配偶感染率为39%.阳性外来妇女通过性途径传给配偶的几率为50%.结论 曹县在2003年9月前安全套使用率低,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经性途径传播,曹县配偶间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成为曹县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100%安全套的推广活动,对预防艾滋病夫妻间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春云;张瑞秋 刊期: 2008年第12期